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亮

作品数:79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染色
  • 14篇染色体
  • 14篇COX7A2
  • 11篇不育
  • 10篇睾丸
  • 9篇男性不育
  • 8篇细胞
  • 8篇精子
  • 7篇染色体异常
  • 6篇性染色体
  • 6篇睾酮合成
  • 6篇核型
  • 5篇性染色体异常
  • 5篇自噬
  • 5篇睾酮
  • 5篇男方
  • 5篇间质
  • 4篇信号
  • 4篇配偶
  • 4篇无精

机构

  • 54篇北京大学第一...
  • 15篇中国中医科学...
  • 12篇国家安全生产...
  • 10篇煤炭科学研究...
  • 6篇北京煤炭总医...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浦东新区人民...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中国铁道建筑...
  • 1篇辉瑞制药有限...

作者

  • 76篇陈亮
  • 21篇徐阳
  • 17篇付杰
  • 17篇薛晴
  • 17篇辛钟成
  • 15篇贺占举
  • 13篇左文莉
  • 13篇郭应禄
  • 12篇贾金铭
  • 12篇钟伟
  • 12篇潘虹
  • 12篇陈菲
  • 11篇鞠慧岩
  • 11篇袁亦铭
  • 11篇田龙
  • 10篇刘刚
  • 8篇王晟
  • 8篇于丽
  • 8篇王玲
  • 6篇杨慧霞

传媒

  • 14篇中国男科学杂...
  • 11篇中国性科学
  • 6篇中国医院用药...
  • 5篇中华男科学杂...
  • 4篇第九届全国中...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首届全国不孕...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性教育与生殖...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家庭药师
  • 1篇《中国男科学...
  • 1篇第七次全国中...
  • 1篇GTAUF2...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男性年龄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王晟郐艳荣张凯曾诚薛晴尚鶄杨秀丽陈亮徐阳陈菲鞠慧岩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TUVP术后并发症及病程的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VP)后的并发症及病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14例前列腺增生TUV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重点关注了其中61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其病程长短。结果:61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都表现出TUVP术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缓慢,导致病程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至平均(10.2±0.6)天;其中的26例在TUVP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再次出血发生,表现为术后短期内二次血尿,百分比达42.6%。253例非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则少有类似的并发症发生,其中仅3例于TUVP术后再次出血发生,占1.2%,2例发生术后感染;其余患者均于TUVP术后短短几天内恢复自主排尿,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仅为(5.3±0.5)天。结论:TUVP术后再发出血和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缓慢是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征性并发症。
谢平钟伟陈亮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糖尿病
性染色体异常对男性生育力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性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男性生育力降低之间的关联,分析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X及Y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在23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192例性染色体异...
陈亮徐阳付杰贺占举于丽潘虹陈菲鞠慧岩薛晴左文莉
睾丸扭转误诊5例分析
2012年
目的提高接诊医师对睾丸扭转的警惕性,避免延误诊治,降低睾丸的切除率。方法报告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经验,对延误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探查,3例行睾丸切除,2例复位保留。术后1例睾丸再切除,1例随访1a没有萎缩。结论睾丸扭转后因缺血睾丸组织迅速坏死,睾丸丢失率很高,本组为80%睾丸切除,其原因60%患者就医时间晚于4h,40%就医时因误诊延误治疗。
谢平钟伟陈亮
关键词:误诊
吸烟与勃起功能障碍关联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当今社会,吸烟是男性常见的不良嗜好,而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则是男性常见的难言之隐。美国成年人中吸烟比例达21.6%,国内男性吸烟率达66%,15岁以上吸烟者达3.5亿。吸烟带来的危害众所周知,但是只有26%的烟民希望戒烟。与此同时,研究表明全球有超过1.5亿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ED,国内49岁以上男性ED的患病率达40.2%。当其他吸烟相关危害(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对烟民的警示力度减弱时,ED越来越多地被医生作为劝导男性戒烟的话题:ED带给男性生理和心理的长期痛苦足以引起烟民的重视;
陈亮周苏钟伟
关键词:吸烟勃起功能障碍
精子DNA碎片化检测在男性生殖领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1
2014年
人工授精(IUI)、体外受精(IVF),特别是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等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应用,解决了严重精子异常不育患者的受精难题[1-3]。由于精液常规分析(SA)只是对于精子的活动率及形态进行大致的分析,对ART诊疗策略的制定及助孕结局预测评估的作用价值非常有限。从分子层面检测精子DNA损伤程度、选择DNA损伤较小的精子对提高ART妊娠成功率大有裨益。虽然精子DNA损伤碎片化检测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其认知存在不同学术观点,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精子DNA损伤性检测对于评估男性生育力及预测ART结局显示出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对精子DNA损伤碎片化检测研究动向及其在男性生殖领域内的临床应用做一述评。
陈亮徐阳
关键词:精子DNA损伤受精
男性不育症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基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及临床效应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813例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55例,检出率为6.7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6例,检出率为4.43%,占总异常数目的65.4%;染色体结构异常17例,检出率为2.09%,占总异常数目的30.91%;假两性畸形2例(核型为46, XX,社会性别为男性)。其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为46, XXY,即克氏征(非嵌合型);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染色体相互易位14例,其中罗氏易位5例,涉及13、14、15、22及22号等染色体。导致男性不育临床效应的直接表现分别为少、弱、畸形精子症以及无精子症等。另外,共检出44例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为5.41%。其中,常染色体多态性11例,检出率为1.35%,占总多态性数目的25%(11/44),表现为随体变异及次缢痕增长。Y染色体的多态性包括大Y核型21例,检出率为2.58%,占多态性总数目的44.73%(21/44);小Y核型12例,检出率为1.48%,占多态性总数目的27.27%(12/44)。最常见的多态性为Y染色体的变异,其次是常染色体的多态性。染色体多态性导致男性不育临床效应的直接表现为少、弱、畸形精子症及无精子症等。结论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性变异均可能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非嵌合克氏征)、Y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倒位及易位等。对于男性不育症,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应用ICSI技术能解决部分遗传相关男性不育患者的体外受精问题,合理应用PGD技术进行移植前胚胎选择,能避免遗传缺陷的传代,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亮付杰于丽齐雯马京梅潘虹陈菲张娜王晟鞠慧岩薛晴左文莉徐阳杨慧霞
关键词:不育染色体畸变核型分析
自噬信号因子P70S6K与Cox7a2调控睾酮合成关联性研究
目的:研究Cox7a2对TM3 Leydig细胞睾酮生成的影响以及涉及其中的自噬调控信号的作用。方法:构建Cox7a2荧光表达载体,转染TM3 Leydig细胞。ELESA测定上清液中睾酮含量,Western blot检...
陈亮贾金铭马卫国钟伟辛钟成郭应禄
关键词:COX7A2睾酮ERK1/2
文献传递
男方遗传异常对配偶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且的:评估男方染色体核型异常在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夫妇双方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对男方及女方不同性别间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2352例(1176对)患者中...
陈亮付杰潘虹薛晴贺占举左文莉徐阳
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关系的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羊水穿刺的两组孕妇的胎儿染色体多态性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孕妇曾有自然流产、胎停育、胎儿畸形史共836例(A组);已分娩正常活婴、生育年龄大于35岁并且B超未发现胎儿异常2899例(B组)。结果:A组检出30例胎儿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为3.59%,明显高于B组胎儿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2.03%(P<0.01)。A组检出的染色体多态性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最多,检出率为1.67%,与B组0.8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含Y染色体胎儿432例,4例Yqh-,检出率为0.93%,B组检出含Y染色体胎儿1471例,3例Yqh-,检出率为0.20%,Yq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G组染色体随体区变异、1qh+、9qh+、16qh+及Yqh+等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两组胎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多态性中inv(9)、Yqh-与不良孕产史可能存在相关性,需进一步大样本资料加以证实。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付杰陈亮潘虹马京梅于丽杨慧霞
关键词:染色体多态性不良孕产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