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秀梅
-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06例TM患儿的临床及头颅CT、MRI进行分析。结果:82例头颅CT检查,68例异常,异常率为82.9%;头颅MRI检查53例,49例异常,异常率为92.4%。早期头颅CT表现为脑池改变或轻度脑实质低密度影,或脑室系统轻度扩大;MRI上可见脑室系统的扩大,皮层脑沟、池增宽,脑实质可见异常信号。中期还可见明显的脑水肿、脑积水改变。晚期都伴有大脑半球、基地界区明显的梗塞灶。结论:头颅CT、MRI检查可为TM患儿的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对预后估计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 周琴闫秀梅郑飞霞李光乾
- 关键词:儿童结核性脑膜炎CTMRI
- 高热惊厥大鼠脑超微结构和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反复高热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否能引起发育期大鼠脑损伤。方法:51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组,n=14),高热对照组(HC 组,n=19)及高热惊厥组(FS 组,n=...
- 闫秀梅李光乾
- 关键词:高热惊厥海马
- 文献传递
- 熊去氧胆酸治疗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熊去氧胆酸、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服药期间每周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及胃黏膜组织病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促动力药治疗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卢华君赵忠艳李云芳闫秀梅黄开宇胡伟国
- 关键词:儿童胃炎胆汁反流熊去氧胆酸
- 婴儿腹绞痛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及胃动素水平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婴儿腹绞痛患者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及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29例腹绞痛婴儿(腹绞痛组)和22例上呼吸道感染婴儿(对照组)血浆ghrelin及胃动素水平,比较两组ghrelin及胃动素水平的差异;分析ghrelin及胃动素水平与腹绞痛婴儿每天哭吵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腹绞痛组血浆ghrelin及胃动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绞痛组平均每天哭吵时间与ghrelin及胃动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ghrelin及胃动素水平的升高与婴儿腹绞痛的发生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 潘彤彤闫秀梅李云芳
- 关键词:生长激素释放肽胃动素
- 反复热性惊厥大鼠海马IL-1β和IL-1ra表达的变化
- 目的:探讨大鼠反复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后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IL-1ra)的变化。方法:清洁级21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热...
- 李光乾郑飞霞周琴闫秀梅
- 文献传递
- 高热惊厥大鼠体内BDNF/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
- 目的:研究反复高热惊厥(FS)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核因子-κB(BDNF/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51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组,n=14只),高热对照组(HC 组,n=19 只)和高热惊...
- 闫秀梅李光乾
- 关键词:高热惊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核因子-ΚB
- 文献传递
- 热性惊厥大鼠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核因子-κB的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反复热性惊厥(FS)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核因子-κB(BDNF/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4)、高热对照组(HC组,n=19)和热性惊厥组(FS组。n=18)。水浴法建立FS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与海马BDNF、NF-κB的表达。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显示。FS组血清与海马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和HC组(P值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FS组各脑区BDNF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且其光密度值明显高于NC组和HC组(P〈0.01);FS组各脑区NF-κB阳性细胞光密度值亦均明显高于NC组和HC组(P〈0.01);HC组胞核中NF-κB表达和光密度值也均明显高于NC组(P〈0.01);脑组织各区BDNF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8,P〈0.01)。结论反复FS后BDNF、NF-κB表达均明显增加,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FS发病过程中BDNF/NF-κB信号通路可能被激活。
- 闫秀梅李光乾
- 关键词:热性惊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核因子-ΚB
- 儿童病毒性脑炎并发低颅压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病脑)并发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5年8月的28例病脑并发低颅压综合征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病脑并发低颅压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分别为是:甘露醇应用不当占46%(13例)、腰穿放脑脊液过多和局部渗漏脑脊液占21%(6例);因频繁呕吐、腹泻、进食过少等致脱水引起者占33%(9例)。结论:儿童病脑并发低颅压综合征常见为甘露醇应用不当,腰穿放脑脊液过多和局部渗漏脑脊液以及病程中频繁呕吐、腹泻、进食过少等原因致脱水。因此对病脑患儿要严格掌握脱水剂的使用指征,避免长时间大剂量应用甘露醇;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同时要严格掌握腰穿指征,做好腰穿术后的护理等措施即可避免或减少病脑过程中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
- 郑飞霞周琴闫秀梅李光乾
- 关键词:儿童低颅压综合征
- 高热惊厥大鼠脑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反复高热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否能引起发育期大鼠脑损伤。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4)、高热对照组(HC组,n=19)及高热惊厥组(FS组,n=18)。水浴法建立FS模型,每日诱导2次,共10次。采用HE染色观察FS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穗鞘、胶质细胞、缝隙连接、毛细血管等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E染色可见FS组海马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坏死。TUNEL染色可见FS组凋亡指数明显增高。电镜观察可见FS组神经元出现胞膜皱缩,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密度增加,核膜内陷,胞核深染;线粒体肿胀、脊断裂甚至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肿胀,密度低;突触间隙增宽;髓鞘松解;胶质细胞水肿;毛细血管周围水肿。结论:频繁的FS发作可导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 闫秀梅李光乾
- 关键词:脑损伤
- 反复高热惊厥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凋亡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大鼠反复高热惊厥(FS)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51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热对照组(HC组)和高热惊厥组(FS组),热水浴法建立FS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海马匀浆中BDN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在脑组织各区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 ELISA法测得的FS组海马BDNF水平(89.9±12.5 ng/g)明显高于NC组(54.4±18.9 ng/g)和HC组(64.1±15.0 ng/g)(P<0.01),FS组各脑区BDNF阳性神经元OD值亦明显高于NC组和HC组(P<0.01);FS组脑组织各区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NC组与HC组(P<0.01),且脑组织各区细胞凋亡程度与BDNF在脑组织各区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2,P<0.05)。结论反复FS后大鼠脑内BDNF表达明显增加,并且与神经细胞的凋亡相关。
- 闫秀梅李光乾
- 关键词:高热惊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