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森华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孔子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建设
  • 1篇社会
  • 1篇生命
  • 1篇仁德
  • 1篇仁学
  • 1篇终极关怀
  • 1篇精神家园
  • 1篇孔子仁学
  • 1篇家园

机构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4篇钱森华
  • 1篇朱子娟
  • 1篇孙秀丽

传媒

  • 3篇理论观察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孔子“仁”的第一要义及其现代价值
2009年
仁的基本涵义爱人是一个大概念,珍惜、爱护他人的生命是它的第一要义。孝有"能养"和"敬"两种样式,二者只是高低有别,"敬"高于并指导"能养"。基于仁的基本精神与政治上的考虑,孔子将对生命的关注和爱护提升到社会政治的层面,主张"足食"、"足兵"、重德轻刑以及训练士兵。在自我与他人之生死发生矛盾时,孔子倡导"杀身成仁"。"仁"的第一要义是孔子思想中最具超越性的普遍意义,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价值的必然性。
钱森华
关键词:孔子生命
孔子的死亡意识与终极关怀被引量:2
2007年
孔子是从终极关怀的角度阐发他的死亡意识的,人的道德及其提高是他的终极关怀的基本内涵。所以孔子的死亡意识始终以“仁德”为中心,带有鲜明的道德特征。孔子的死亡意识的实质是为了“生”,是为了人生更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人生道德价值的实现是解决死亡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对死亡超越的最基本途径。
钱森华
关键词:孔子仁德
孔子仁学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
2009年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成就人。孔子仁学是言说人之为人的道理,仁是其核心概念。仁以"爱人"为基本内涵,爱人有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两种形式。"先富后教"是孔子对民众实行教化的的基本原则。孔子仁学回答了许多超越具体时代的人的道德问题,它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所以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钱森华孙秀丽
关键词:孔子道德建设
谈“天人合一”的社会生活取向
2004年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阐述了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准则,其内涵在于教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最大和谐。从而为现代人如何面对生存处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的佐证。
钱森华朱子娟
关键词:精神家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