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静波

作品数:54 被引量:2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12篇废水
  • 11篇水处理
  • 10篇反应器
  • 9篇絮凝
  • 9篇污泥
  • 9篇污染
  • 9篇污水
  • 8篇污水处理
  • 7篇生物反应
  • 7篇生物反应器
  • 7篇脱氮
  • 7篇降解
  • 6篇生物菌
  • 6篇生物菌剂
  • 6篇石化废水
  • 6篇微生物
  • 6篇菌剂
  • 6篇城市污水
  • 5篇污染物
  • 4篇序批式

机构

  • 39篇东北电力大学
  • 33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松辽流域水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吉林建筑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松辽流域水环...
  • 1篇中国石油吉林...
  • 1篇松辽水环境科...
  • 1篇北京农业生物...

作者

  • 54篇郭静波
  • 25篇马放
  • 19篇张兰河
  • 10篇贾艳萍
  • 7篇陈子成
  • 7篇王伟卓
  • 6篇张海丰
  • 6篇郑国臣
  • 5篇陈微
  • 5篇姜丽杰
  • 4篇徐善文
  • 4篇魏利
  • 4篇张照韩
  • 4篇杨世东
  • 4篇山丹
  • 4篇赵立军
  • 3篇常玉广
  • 3篇李建政
  • 3篇侯宁
  • 3篇崔迪

传媒

  • 4篇化工学报
  • 4篇化工进展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化学通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东北电力大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东北水利水电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杆菌Enterobacter sp. S8共代谢生物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邻苯二甲酸酯之一,属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内分泌干扰性。本文以分离得到的DBP降解菌Enterobacter sp.S8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共代谢基质类型和共代谢反应条件对S8共代谢生物降解DBP的影响,同时对其反应动力学及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共基质添加的条件下,S8对DBP的降解率仅为30.2%,而在温度为30℃、pH为7、甲醇投加量为20mg/L以及DBP初始浓度为300mg/L的优化共代谢降解条件下降解率达到最大,为75.6%;其中DBP初始浓度对共代谢降解效果影响最大。本文的结果为采用生物共代谢方式进行DBP污染环境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郭静波范宇莹李宝元张兰河马放刘明伟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肠杆菌属
松辽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浅议
2014年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并引发出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同时地下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加之很多地域存在天然的劣质地下水,直接威胁供水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灾害性的地下水问题。松辽流域作为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地区之一,加强松辽地区的地下水监测十分重要。文章借鉴国外地下水监测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地下水水质的监测现状,松辽流域地下水监测现状,提出了松辽流域地下水监测的几点意见。
姜丽杰张蕾郭静波陈微郑国臣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监测松辽流域
耐低温菌JH-9降解苯胺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研究耐低温菌JH-9在低温(10℃)条件下对不同初始ρ(苯胺)的生物降解情况,并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Monod方程和Haldane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JH-9在低温下可降解苯胺,当菌体初始质量浓度一定时,苯胺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初始ρ(苯胺)有关.初始ρ(苯胺)较低时(<550 mg/L),其在120 h内可完全降解,且平均降解速率随着初始ρ(苯胺)的增加而升高,菌体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胺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ρ(苯胺)较高时(>550mg/L),苯胺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ρ(苯胺)过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其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韩瑜马放山丹王继华郭静波王晨
关键词:苯胺动力学生物降解
一种缓解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膜污染的解体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膜污染的解体剂,制备方法包括:分别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脱氧核糖核酸酶I及D‑络氨酸甲酸溶液,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经pH值调节后加入一定质量浓度的解体剂激活剂Mn<Sup>2+</Sup...
张海丰鲁馨王文文张兰河郭静波杨世东
文献传递
CSTR和ABR甲烷发酵系统运行特征比较
2014年
厌氧发酵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及能源需求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常见的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存在的甲烷发酵技术问题,开展了产甲烷系统的调控技术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比较CSTR和ABR两类反应器的甲烷发酵系统效能。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4 000 mg/L、HRT为24 h条件下,CSTR系统运行73 d后可形成完整甲烷发酵,对COD的去除率维持在70%左右,但系统运行不够稳定。在接种污泥、进水COD、HRT等相同的情况下,ABR系统运行17 d后,对COD的去除率即可达到74%;保持有机负荷为4 kg/(m3·d)不变,通过调控ABR进水COD浓度、HRT等后,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与CSTR相比,ABR通过生物相的分离(产酸发酵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等沿程分布于各格室并呈现不同的优势度),增强了产氢产乙酸作用,使系统去除效能更高、抗冲击负荷能力更强,运行也更稳定。
李雨霏郑国臣项丽君李建政郭静波张照韩王英伟
关键词:有机废水甲烷发酵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石化废水生物处理剂
石化废水生物处理剂,它涉及一种废水生物处理剂。它解决了目前石化废水对废水处理生化系统中的微生物有较强的毒性或抑制性,出水水质差、石化废水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石化废水生物处理剂由石油烃降解菌、脱酚菌、苯胺降解菌、硝化菌和...
马放郭静波赵立军邱珊徐善文崔迪
文献传递
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强化效能
东北地区是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部分企业由于长期环保投入不足和技术落后,已经成为重大的工业污染源。另外,低气温、低水温是影响东北寒冷地区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启动周期的主要因素。通过生物菌剂的投加,生物强化技术可显著缩...
郭静波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菌剂城市污水
文献传递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被引量:31
2011年
生物处理法和物理、化学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因此,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合成工业的发展,大量异生化合物(Xenobiotics)进入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使得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面临极大挑战。因此,采用投加微生物菌剂的方法,提高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的生物强化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将对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制、效果、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生物菌剂的开发与生物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郭静波崔凤国杨世东吕淑清王伟卓乔楠李俊文
关键词:生物强化技术微生物菌剂污水处理
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中N_2O排放数学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N_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污水生物脱氮处理过程是N_2O的潜在产生源之一。随着污水处理量和处理程度的不断提高,N_2O的排放量也将不断增大。建立N_2O排放数学模型对污水生物脱氮系统中N_2O生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污水处理行业N_2O削减工艺技术的开发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归纳了生物脱氮工艺的原理,系统阐述了生物脱氮工艺中N_2O的生成机理和排放数学模型的类型、建立方法及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生物脱氮工艺中N_2O排放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N_2O排放数学模型的完善、N_2O排放量的削减、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优化及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郭静波叶兆勇付欣张兰河马放
关键词:生物脱氮N2O排放数学模型
生物强化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08年
为解决石化废水在低温下生化处理效果差的难题,通过石化废水厂二沉池出水的GC-MS分析,确定了石化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物强化工程菌的筛选、驯化与构建.同时,为验证投加工程菌的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石化废水的效果,开展了二级A/O工艺处理低温石化废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工艺稳定运行期间,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COD=370-910m.gL^-1,NH+4-N=10~70m.gL^-1)、水温低于13℃的情况下,出水COD和NH+4-N平均浓度分别在80mg.L-1和8m.gL-1左右,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2一级标准.经对中试装置出水的GC-MS分析可知,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为由未经生物强化的68种减少到32种,绝对石油烃含量、苯系物、卤代物等的含量较未强化的系统都有大幅度地下降.因此,经生物强化后,系统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能力大大地增强,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低温石化废水的处理是有效的、可行的.
马放郭静波赵立军山丹
关键词:生物强化工程菌构建石化废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