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强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3篇芬太尼
  • 3篇丙泊酚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全麻
  • 2篇静脉
  • 2篇病人
  • 1篇低中心静脉压
  • 1篇地氟醚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阻断
  • 1篇心静脉压
  • 1篇血量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稀释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相关因子

机构

  • 8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郭强
  • 5篇邢祖民
  • 2篇贺定辉
  • 2篇吕文慧
  • 2篇张伟山
  • 2篇郭海
  • 1篇张奕文
  • 1篇杨承祥
  • 1篇何忠承
  • 1篇梁立
  • 1篇胡素颖
  • 1篇梁智强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对肺科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2006年
目的 评价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应用于肺科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36例ASAⅠ-Ⅱ级行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H)组,对照(R)组;每组18例。H组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的同时在切皮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15ml/(kg·min);R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术中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分别测定稀释前、稀释后、切肺后、术毕各时点的MAP、HR、CVP,心排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并计算出血量。结果 H组稀释后CVP、CO、CI(心指数)均高于稀释前及R组(p〈0.05),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两组PCWP在稀释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术毕两组输液量和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H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腔负压引流瓶引流总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采用6%HES行AHH能安全应用于肺科手术,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显著减少异体输血量。
邢祖民杨承祥张伟山郭海贺定辉郭强
关键词:血液稀释肺叶切除术血液动力学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科硬膜外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20)。分别使用0.2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ml/h)+PCA剂量(1ml/次),锁定时间15min。观察:(1)记录术后0—3、3-6、6~12、12~24h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VAS评分,挤压PCA次数。(2)记录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产科术后PCEA,24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垆〈0.05),B组与C组两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3~6h、6~12h和24h内总按压PCA次数,B组、C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其中B组、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C组与B组、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郭强梁立邢祖民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舒芬太尼剖宫产
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在丙泊酚麻醉的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对比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诺扬)在丙泊酚麻醉的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初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单纯丙泊酚组(A组)、诺扬联合丙泊酚组(B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C组)。A组:静脉注射2.0mg/kg丙泊酚;B组:静脉注射0.01mg/kg的诺扬+2.0mg/kg的丙泊酚;C组:静脉注入0.05mg/kg的芬太尼+2.0mg/kg丙泊酚,3组均匀速推注丙泊酚,待意识消失后施术。术中视患者的手术情况适量追加丙泊酚20~50mg。对3组患者手术中麻醉深度、丙泊酚用量、术中疼痛、术后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手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结果显示配伍诺扬组丙泊酚用量最少,用量为(124±25)mg;其次是C组、A组用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中出现体动26例,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术后疼痛评分值为(4.81±1.91)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的清醒时间看,两药联用的麻醉相对时间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组(P<0.05)。结论丙泊酚伍用诺扬在人工流产麻醉中,可以减少丙泊酚的总用药量,镇痛、镇静效果好。
何忠承郭强
关键词:丙泊酚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炎症相关因子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炎症相关因子反应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髋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岁,ASA 评级Ⅰ~Ⅲ级。分为依达拉奉预注组(E 组,n=30例)和对照组(C 组,n=3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小时(T3)经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IL-6、IL-10、TNF-α,及检测 S100-β蛋白。选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认知状态,术后MMSE 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评定 POCD 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中,与T1比较,T2~T3的IL-6、IL-10、TNF-α、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 均〈0.05)。与C 组比较,T3时E 组患者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 均〈0.05);T2~T3时 E 组患者 S100-β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与C 组比较)。两组患者中,与术前1天比较,术后第1天MMSE 评分明显降低(P 均〈0.05)。与C 组比较,E 组术后第1天MMSE 评分明显增高(P〈0.05)。E 组发生POCD 有4例,明显少于C 组的9例(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能一定程度抑制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郭强张奕文吕文慧
关键词:依达拉奉炎症相关因子
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对肝叶切除术出血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对肝叶切除术出血的影响。方法24例择期肝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组(S组)和低中心静脉压组(LCVP组),每组12例。2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控制中心静脉压(CVP)在0~5cmH2O。比较2组患者手术总出血量、肝动脉阻断时间、围术期输血例数、术后24h肾功能的变化。结果S组手术总出血量、围术期输血例数明显少于LCVP组(P<0.05);2组肝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h肾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较单纯低中心静脉压可减少肝叶切除术出血和输血,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郭强梁智强邢祖民
关键词:低中心静脉压肝叶切除术出血量肾功能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应用于妇科宫颈锥切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妇科宫颈锥切的静脉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妇科中需要进行宫颈锥切的46例患者按照严格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组(N组)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F组),对两组患者手术中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进行持续监测,同时观察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N组:于手术诱导前5min先缓慢注射布托啡诺,麻醉诱导开始后5min缓慢注射丙泊酚直至睫毛反应消失;F组:手术开始时便持续注射芬太尼直至手术结束,手术期间芬太尼负荷剂量注射完毕注射丙泊酚。结果与F组相比,N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F组,且呼吸循环抑制反应轻,体动少,丙泊酚剂量使用少,患者意识恢复快,并与术者可以进行交流,满意程度较高。术后2h出现恶心、头晕、头痛或下腹疼痛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布托啡诺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妇科宫颈锥切静脉麻醉效果较好,比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更能有效控制麻醉深度,控制手术期间体动反应,且减少丙泊酚用量。
吕文慧郭强胡素颖
关键词:布托啡诺丙泊酚布托啡诺芬太尼宫颈锥切
瑞芬太尼对地氟醚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MAC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地氟醚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MAC的影响。方法:42倒ASAⅠ~Ⅱ级、年龄18~72岁、择期在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按麻醉诱导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n=21),D组:采用地氟醚诱导;R组:采用瑞芬太尼+地氟醚。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诱导前MAP、HR,诱导过程MAP、HR峰值以及咳嗽、喉痉挛、过度分泌及体动情况。测定两组地氟醚的半数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浓度(MACEI50)。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均很迅速,意识消失时间分别为2.3±0.5min和2.4±0.3min,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地氟醚浓度迅速增加后,D组咳嗽的发生率为60%、喉痉挛的发生率为52%,且MAP、HR显著升高。相反,R组很少发生咳嗽和喉痉挛,MAP和HR升高不显著。D组的MACEI50值为2.1±0.4MAC,静泣瑞芬太尼后地氟醚的MACEI50值降至0.9±0.2MAG。结论:地氟醚以及复合瑞芬太尼均能使麻醉诱导迅速,但单用地氟醚气道刺激和心血管反应发生率高;瑞芬太尼可显著减轻其气道刺激和心血管反应,并降低地氟醚的MACEI50。
邢祖民张伟山郭海贺定辉郭强
关键词:地氟醚瑞芬太尼
不同时间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病人气管拔管反应及麻醉苏醒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病人气管拔管反应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20~60岁病人120例行腹部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无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Ⅰ组:对照组,满足拔管指征即拔管;Ⅱ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1min拔管;Ⅲ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5min拔管;Ⅳ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10min拔管;监测麻醉诱导前、术毕丙泊酚注射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时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记录各组拔除气管至清醒对答的时间等情况。结果:气管拔管时Ⅱ组和Ⅲ组心血管反应、躁动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清醒时间、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Ⅳ组心血管反应、清醒时间、躁动、清醒时间、低血氧饱和度较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病人术毕有拔管指征,立即注射丙泊酚1mg/kg,用药后5min行气管拔管是安全、有效的。
郭强邢祖民刘泳锋
关键词:丙泊酚拔管反应苏醒延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