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建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动脉
  • 6篇主动脉
  • 6篇X线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细胞癌
  • 5篇病理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CT表现
  • 3篇对比剂
  • 3篇心房
  • 3篇右心
  • 3篇右心房
  • 3篇造影
  • 3篇手术
  • 3篇手术病理
  • 3篇手术病理对照
  • 3篇憩室

机构

  • 25篇太和医院
  • 11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十堰市妇幼保...

作者

  • 34篇邹建华
  • 21篇陈伦刚
  • 17篇郑巧
  • 15篇陈文
  • 13篇付传明
  • 9篇陈义加
  • 8篇刘超
  • 5篇吴磊
  • 4篇王开华
  • 3篇龚晓虹
  • 3篇龚晓红
  • 2篇陈杰
  • 2篇汪令生
  • 2篇徐霖
  • 1篇张文君
  • 1篇王崇全
  • 1篇陈学强
  • 1篇何朝荣
  • 1篇詹中群
  • 1篇徐官珍

传媒

  • 8篇CT理论与应...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郧阳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例乳头状肾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并文献复习
2013年
目的:总结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并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手术及CT资料。结果:7例均为单发肿块,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2例,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楚或欠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或肿块,病变直径0.8 cm~3.5 cm,平均1.8cm,瘤体小时(≤3 cm)密度较均匀,无囊变和坏死;瘤体较大时(≥3 cm)常出现坏死、囊变。肿瘤强化程度较低,皮髓质期至实质期渐进性轻度增强,排泄期密度略降低。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呈渐进性轻度强化,与其它类型肾癌不同,可为临床决定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郑巧邹建华陈伦刚陈文付传明
关键词:乳头状肾细胞癌动态增强CT肾透明细胞癌
主动脉MSCTA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的探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比较相同碘浓度和注射速率、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50),分别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主动脉CTA检查:A组注射对比剂100ml,对比剂浓度300mgI/ml,注射速率3ml/s;B组注射对比剂60ml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刷,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率同A组。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测量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注射方案在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的平均强化程度分别为255HU和240HU,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重组血管清晰度无统计学差异。两侧肾动脉及分支血管清楚显示率为93%。结论应用对比剂60ml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洗行主动脉MSCTA能满足主动脉检查要求,并减少对比剂用量。
付传明陈伦刚龚晓红邹建华陈文汪令生王开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对比剂主动脉造影
64层螺旋CT对穿孔及非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评估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24例阑尾炎,根据病理结果将这些病例分为2组:穿孔性阑尾炎组(10例)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组(14例)。分析其CT征象并进行比较。结果:阑尾周围蜂窝组织炎、阑尾壁不连续和阑尾周围积气是穿孔性阑尾炎的直接CT征象,对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P<0.05)。腹腔脓肿是阑尾炎穿孔局限化表现,而腹膜炎则是弥漫性表现。间接CT征象包括阑尾增厚,壁增厚并强化,常合并腔内积液、粪石,可有肠周积液、淋巴结肿大及邻近肠壁增厚。结论:64层螺旋CT对穿孔性阑尾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邹建华郑巧
关键词:穿孔阑尾炎CT
低剂量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主动脉成像中的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不同体重注射不同对比剂量在胸腹主动脉血管成像的中应用。方法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知情同意后分A、B两组。A组20例:体重在60 kg以上注射60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B组20例:体重在60 kg以下按1 ml/kg对比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相同注射速率和浓度行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扫描,测量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及血管横截面直径,并在扫描前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重组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进行评价,并对血管强化程度、血管横截面直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等处的平均CT值分别为:331.10 Hu、342.52 Hu、308.71 Hu、299.75 Hu和337.10 Hu、325.59 Hu、322.06 Hu、308.34 Hu,血管横截面平均直径为:37.40 mm、25.12mm、17.91 mm、15.50 mm和35.20mm、23.08 mm、12.37 mm、11.80 mm,体重为:72.50 kg、49.50 kg,身高为:175.70 cm、150.50 cm,血压为:130/78 mmHg、124/78 mmHg,心率76.5次/分、74.6次/分;两组间各点的平均CT值强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分支也无差异,各点的血管横截面平均直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身高具有明显差异(P<0.01)、血压、心率各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行主动脉MSCTA检查时,个性化因人而异不同体重注射不同对比剂量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并满足诊断要求,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还降低了CIN潜在的风险。
付传明徐官珍陈伦刚徐霖龚晓虹邹建华陈杰
关键词:对比剂低剂量螺旋CT主动脉成像
优化CT扫描参数在小儿头颅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头颅CT扫描参数变化对辐射剂量的影响及优化扫描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疑诊头颅疾病需行CT扫描的不同年龄患儿300例,根据扫描参数管电压及管电流及螺距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情况:①A组管电压改变(80~120 kV),管电流及螺距不变;②B组管电流改变(100~300 mA),管电压及螺距不变;③C组螺距改变(0.8~1.5 mm),管电压及管电流不变。比较3种情况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 A组管电压80、100、120 kV时CT-DIw分别为(10.236±0.356)、(21.446±0.815)、(34.512±0.736)mGy;B组管电流100、200、300 mA时CTDIw分别为(12.293±0.226)、(23.446±0.915)、(35.842±0.736)mGy;C组螺距0.8、1.0、1.5 mm时CTDIw分别为(44.246±0.126)、(35.446±0.815)、(23.842±0.736)mGy。3种情况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CT检查时适当降低管电压、管电流,提高螺距,可使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郑巧邹建华
关键词:儿童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骨关节病变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并与病理及手术对照。结果:MPR结合横断位显示病变的二维形态及细节,作为诊断基础。MIP显示骨关节的立体形态,SSD及VR对病变的表面形态及细节有较好的显示。结论:MSCT诊断骨关节病变,以二维图像为基础,结合三维图像能全面反映骨关节病变的细节。
邹建华郑巧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不典型肝脓肿的CT动态增强表现及相关病理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2例不典型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区,形态呈类圆形,边缘模糊或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呈小环状、蜂窝状、花瓣状、网格状、簇状表现,夹杂不明显强化的低密度区,延时期病灶仍有强化表现。其多样的CT征象与肝脓肿所处时期密切相关。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对判断脓肿的病理过程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邹建华郑巧
关键词:肝脓肿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3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CT检查并诊断为壁内血肿。结果:3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8例,B型24例。其直接征象:沿主动脉壁的环形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无撕裂的内膜片。间接征象:钙化的动脉壁内移10例,溃疡1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8例。并发胸腔积液3例。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壁内血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邹建华郑巧付传明刘超陈义加
关键词:主动脉壁内血肿
MSCT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的判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克罗恩病的CT表现,均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结果:有26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边征",肠壁厚度多在8~10mm;有5例同时有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及系膜血管增多、增粗。结论:多层螺旋CT不但能准确显示克罗恩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邹建华郑巧陈义加陈伦刚
关键词:克罗恩病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病变中的应用及与其他影像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与X线、常规CT、MRI的比较。方法:对所有病例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显示(SSD) 及容积再现(...
邹建华陈伦刚吴磊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