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军

作品数:124 被引量:1,026H指数:19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28篇建筑科学
  • 12篇矿业工程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文化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0篇边坡
  • 22篇滑坡
  • 16篇地质
  • 13篇地震
  • 12篇岩质
  • 10篇岩体
  • 9篇稳定性
  • 9篇公路
  • 9篇边坡稳定
  • 9篇边坡稳定性
  • 8篇岩质边坡
  • 8篇汶川地震
  • 7篇地质灾害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值模拟
  • 6篇水电站
  • 6篇稳定性分析
  • 6篇高速公路
  • 5篇电阻
  • 5篇岩体结构

机构

  • 120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成都大学
  • 4篇安徽省交通投...
  • 3篇贵州大学
  • 3篇四川省交通运...
  • 3篇国核电力规划...
  • 3篇上海市政工程...
  • 2篇安徽省公益性...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2篇中国铁塔股份...
  • 1篇广西交通职业...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铁道第二勘察...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建筑科...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123篇赵建军
  • 64篇巨能攀
  • 37篇黄润秋
  • 9篇赵晓
  • 8篇李果
  • 7篇段海澎
  • 7篇王运生
  • 6篇邓辉
  • 6篇许强
  • 6篇兰志勇
  • 6篇赵伟华
  • 5篇霍宇翔
  • 5篇李涛
  • 4篇何朝阳
  • 4篇范强
  • 4篇史文兵
  • 3篇王俊
  • 3篇王玉川
  • 3篇肖华波
  • 3篇贾俊

传媒

  • 27篇工程地质学报
  • 7篇水文地质工程...
  • 6篇科学技术与工...
  • 5篇地质灾害与环...
  • 3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煤炭学报
  • 3篇路基工程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岩土力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水运(下...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源数据滑坡时空演化规律研究——以黄泥坝子滑坡为例被引量:15
2020年
滑坡演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地质灾害体在各类数据中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同时各类数据源在滑坡不同阶段有一定的适用性。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利用各类数据源在滑坡体中不同的特征与适用性,研究黄泥坝子滑坡在滑前-滑中-滑后动态演变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泥坝子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启动阶段、加速变形(加速滑移)阶段、前缘扩展(减速滑移)阶段、渐进稳定阶段;黄泥坝子滑坡是在自重、降雨渗透、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震动等多效应影响作用下形成的蠕滑-拉裂式滑坡。总结各类数据在滑坡不同阶段的应用,滑前阶段可应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光学影像与地形数据确定潜在滑坡体;滑中阶段可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分析滑坡堆积体整体变形与演变趋势,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持续观测局部变形;滑后阶段可通过现场调查确定地质灾害体工程地质特征。
解明礼赵建军巨能攀何朝阳王俊
关键词:多源数据融合光学遥感
一种室内物理模拟试验中煤层采空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物理模拟试验中煤层采空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加热底板、设置于加热底板上的加热蜡板、用于制作成型加热蜡板的制样模具;加热蜡板包括若干个并行排列的加热棒,且若干个加热棒之间通过电阻丝串联连接,串联后的两端电阻...
邓杰赵建军余建乐巫恩歌赖琪毅赵晓
文献传递
基于数量化理论Ⅲ的地震次生崩滑灾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5.12"地震触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通过遥感解译分析,雎水河流域共触发次生崩滑灾害759处,影响因素是其控制与形成机理的综合体现,对主控因素及影响权重的分析可为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本文以雎水河流域的地震次生崩滑灾害为例,采用数量化理论Ⅲ对灾害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震次生崩滑灾害主控因素是断层上下盘、距发震断裂距离和地震烈度,起重要作用因素是岩性、坡体结构和高程,坡向和坡度影响作用最小;各影响类目中起主控作用的是F2下盘,F3上盘和碳酸盐岩岩性、距龙门山前山断裂4~7km范围和横向坡体结构;数量化理论Ⅲ计算结果与数理统计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数量化理论Ⅲ对于分析灾害发育主控因素和主控类目分析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赵伟华巨能攀赵建军黄润秋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位滑坡范围预测被引量:2
2021年
以贵州尖山营滑坡为工程背景,通过对深度学习的总结与分析,建立多层感知器模型以对该滑坡危险区范围进行非线性预测研究。通过对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优化,构建64-128-32-1四层多层感知器模型,并以滑坡最大高差、滑坡体积、滑源区坡度、坡脚坡度、地层倾角作为输入量,以滑坡最大水平运动距离作为输出量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影响因素与运动距离的非线性映射。根据对贵州省尖山营滑坡调查和研究,尖山营滑坡区域面积约648700 m^(2),体积约1200万m^(3),属于特大型滑坡。依据最优模型对该滑坡进行滑距预测,滑坡平面直线距离1769 m区域内为危险区域。
董建辉钱珂江赵建军谢飞鸿李海军朱要强
一种基于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岩石损伤参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岩石损伤参数的方法,基于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具体所采用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拟合求值的损伤参数区分了拉剪和压剪两类损伤受力状态的不同,针对拉剪和压剪损伤受力状态下的损伤参数m和F<S...
万柯赵建军廖小芳余建乐
浅谈“勘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
2009年
高校教学评估推进了本科教学的改革,作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从综合实习改革入手,在实习组队、备课、实习教师配置、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创新性教学与团结互助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或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运生冯文凯陈强赵建军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
浅谈“勘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被引量:5
2008年
高校教学评估推进了本科教学的改革,作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从综合实习改革入手,对实习组队、备课、实习教师配置、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创新性教学与团结互助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或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运生冯文凯陈强赵建军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教学
公路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优化设计被引量:80
2009年
公路高边坡具有数量多、地质条件复杂及施工速度快等特点,施工期变形破坏事例频发。基于这一现状,依托皖南山区汤屯高速公路,提出一套操作性强的公路高边坡优化设计研究方法。通过"高边坡普查→提出优化设计分区建议→筛选重点边坡→重点边坡优化研究"的工作思路,形成优化设计研究成果,由业主、设计、施工等单位将科研成果快速应用于高边坡施工。将变形理论与强度理论相结合,形成基于地质过程原理的重点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和灾害控制方法,通过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判断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发展过程;结合施工及监测反馈信息,分析目前所处阶段、潜在滑动面位置等。然后,利用强度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出边坡治理设计所需数据,进行优化设计,再采用变形理论结合施工和监测反馈信息验证支护效果,进一步优化设计,确定最终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这套方法保证了公路高边坡的快速施工和正常运营。
巨能攀赵建军邓辉黄润秋
关键词:边坡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
软弱基座型滑坡震裂机理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罐滩滑坡是"5.12"地震诱发的典型反倾软弱基座滑坡,滑坡在地震过程中并未立即滑移,而是在震后余震和降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研究滑坡中下部软基在地震过程中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罐滩滑坡的地质结构为背景,建立了有无软弱基座2种结构斜坡的概化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揭示了斜坡在地震动力响应过程中的应力演化过程及其破裂的产生和延展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在斜坡发生破坏之前,软弱基座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起隔震作用,对斜坡的稳定有利;一旦斜坡整体性遭到破坏,软弱基座的存在会加剧破裂面的延伸和贯通,最终导致形成滑坡。
李果黄润秋巨能攀赵建军
关键词:汶川地震动力响应
山区平缓采动斜坡裂缝成因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西南山区采动斜坡多具有高陡临空地形、"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岩层平缓、陡倾节理面发育、开采活动强烈等特点,往往发育与采空区边界对应的宽大裂缝,未见明显的移动盆地,形成机制复杂。本文以贵州都匀市接娘坪变形体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斜坡裂缝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受坡体内煤层采空及高陡临空地形影响,斜坡覆岩沿陡倾节理开裂并一直向上延伸到地表,随着重复采动的进行,裂缝开裂程度增大,有向临空面倾倒破坏的趋势,斜坡未形成明显的沉陷盆地。斜坡裂缝形成演化过程包括开采扰动-坡顶拉裂-裂缝加剧等3个阶段,斜坡在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裂缝变形经历4个阶段,即初始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急剧变形阶段、稳定变形阶段。
史文兵黄润秋赵建军巨能攀向喜琼
关键词:重复采动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