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群

作品数:65 被引量:197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病理
  • 25篇肿瘤
  • 23篇细胞
  • 20篇免疫
  • 17篇临床病理
  • 12篇组织化学
  • 12篇免疫组织
  • 12篇免疫组织化学
  • 11篇文献复习
  • 11篇复习
  • 10篇病理分析
  • 9篇临床病理分析
  • 7篇子宫
  • 7篇淋巴
  • 7篇免疫组化
  • 7篇病理学
  • 6篇缺血
  • 6篇滋养细胞
  • 6篇细胞肿瘤
  • 5篇子宫肿瘤

机构

  • 62篇蚌埠医学院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阜阳市第二人...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淮北市百善矿...
  • 1篇安徽省五河县...
  • 1篇安徽省砀山县...
  • 1篇安徽省利辛县...
  • 1篇安徽省淮南第...

作者

  • 65篇谢群
  • 19篇姚敏
  • 13篇葛霞
  • 11篇王萍
  • 10篇李涤臣
  • 7篇承泽农
  • 6篇张世馥
  • 6篇蔡兆根
  • 5篇汪谦
  • 5篇杨永康
  • 5篇龚晓萌
  • 5篇冯振中
  • 5篇陈前芬
  • 5篇刘德纯
  • 4篇刘森桂
  • 3篇熊世钢
  • 3篇柴大敏
  • 3篇陶仪声
  • 3篇于东红
  • 2篇承泽龙

传媒

  • 3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六届全国诊...
  • 1篇第七次全国妇...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5
  • 3篇1993
  • 6篇1992
  • 2篇1991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组织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把肿瘤细胞分隔成丛状或结节状。结节则由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结节外周围绕短梭形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部分结节则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不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表达CD68、α-ACT和溶菌酶,梭形细胞表达Vim和SMA。结论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马莉谢群陶仪声承泽农
关键词: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和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4例PSTT及1例ETT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PSTT和ETT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伴HCG轻~中度升高。PSTT瘤细胞呈片块状或条索状穿插于子宫肌层平滑肌束间,常浸润血管壁;ETT瘤细胞排列成巢团状,位于玻璃样物或肿瘤坏死物中,呈地图样外观。免疫表型表达上皮性、滋养细胞性标志物,但对HPL、Mel—CAM、PLAP及p63的表达有差异。治疗手段以全子宫切除术和术后化疗为主,预后较好。结论PSTT与ETT是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IT),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但临床表现及惰性生物学行为相似。
冯振中陈嘉薇蔡兆根谢群
关键词: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上肢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1例被引量:2
2008年
吴海波于东红谢群
关键词:裂头蚴病
男性婴儿腹腔寄生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寄生胎的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寄生胎病例大体及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物外观具有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X线显示有椎骨影,切面有软骨及骨组织构成的椎骨轴,镜检为分化较成熟的正常人体组织。结论:寄生胎是包含椎骨轴及其他器官或肢体的包块;诊断难点是椎骨轴的确定;主要与畸胎瘤鉴别。
谷从友武世伍赵艳谢群
关键词:胎儿疾病寄生胎畸胎瘤
小儿胰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的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小儿胰母细胞瘤组织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其病理形态特点,分析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PB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为比较一致的多角形细胞,形成腺泡状、巢状及片状。抗胰糜蛋白酶细胞角蛋白广谱阳性、癌胚抗原阴性、铬粒蛋白A阴性、突触蛋白阴性、甲胎蛋白局灶阳性及CD56阴性。结论:虽然PB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但在儿童胰腺肿瘤中最常见。鳞状上皮岛为其组织学特征性改变,在诊断中应与其他胰腺肿瘤鉴别。
年娣王萍于东红谢群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母细胞瘤儿童住院
原发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 cell lymphoma,IVNK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IV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7岁,临床表现为肩背部及双下肢皮肤多发暗红色质硬斑片及斑块。镜检: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见较多扩张的小血管,血管腔内见中等到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CD56和TIA-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70%。EBER分子原位杂交阳性。确诊后采用CHOP方案联合化疗2个疗程,目前仍在观察中。结论皮肤IVNKL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预后较差且容易误诊,皮肤活检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蔡兆根龚晓萌谢群冯振中徐浣白汪向明
关键词:淋巴瘤NK细胞淋巴瘤血管内淋巴瘤皮肤病理诊断
以湿疹样癌为主要表现的肛门周围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报告LCH 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该病例经2次病理检查,组织学特点为真皮内弥漫分布的朗格汉斯细胞。瘤细胞表达CD1α和S-100蛋白。结论:光镜下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明确诊断LCH。
刘智荣宋文庆龚晓萌俞岚谢群王萍
关键词: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葡萄胎β-HCG含量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对74例葡萄胎的滋养细胞增生类型、β-HCG量和恶变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合体滋养细胞增生为主型恶变率低于中间-细胞滋养细胞为主型;2.合体滋养细胞内β-UCG含量高,其恶变率低;3.滋养细胞增生程度与恶变率无明显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病理检查、滋养细胞β-HCG含量对推测葡萄胎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谢群张世馥姚敏王萍熊世钢刘森桂
关键词:葡萄胎Β-HCG病理
滋养细胞肿瘤β-HCG定量与半定量比较研究
1990年
本文对134例滋养细胞肿瘤细胞内的β-HCG进行了半定量与定量比较研究。发现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的滋养细胞内β-HCG半定量与定量之间有高度一致性。结果提示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的β-HCG半定量测定是可信的。
张世馥姚敏王萍谢群刘森桂
关键词:滋养细胞肿瘤Β-HCG半定量
胎盘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良性病变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结节(PSN)和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P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3例PSN及4例EPS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SN和EPS临床表现为末次妊娠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产后大出血或妊娠合并子宫不全破裂等。镜下见PSN由圆形到卵圆形的中间型滋养细胞结节组成,并伴致密玻璃样变间质。EPS绒毛附着的蜕膜区及其下浅肌层中见单核的多边形或梭形中间型滋养细胞浸润细胞呈片块状或条索状穿插于子宫肌层平滑肌束间。免疫表型PSN和EPS示广谱CK(AE1/AE3)均强阳性,但PSN中PLAP、P63、a-inhibin也呈强阳性,而EPS中hPL强阳性;两者hCG、CEA均局灶阳性或阴性,SMA、vimentin阴性,Ki-67指数均小于5%。治疗手段以刮宫及全子宫切除术,预后较好。结论 PSN和EPS是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IT)良性病变,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比较相似,且预后较好。
柴大敏周蕾谢群冯振中龚晓萌姚楠姚楠
关键词:中间型滋养细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