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启伟

作品数:53 被引量:744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肿瘤
  • 24篇切除
  • 22篇直肠
  • 21篇肠癌
  • 20篇切除术
  • 17篇直肠癌
  • 17篇手术
  • 17篇肠肿瘤
  • 13篇直肠肿瘤
  • 13篇腹腔
  • 10篇系膜
  • 10篇联合切除
  • 10篇会阴
  • 10篇腹会阴
  • 10篇腹会阴联合
  • 10篇腹腔镜
  • 10篇肠系膜
  • 9篇联合切除术
  • 7篇低位直肠
  • 7篇预后

机构

  • 49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烟台大学
  • 1篇沧州市中西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谢启伟
  • 44篇叶颖江
  • 42篇王杉
  • 38篇姜可伟
  • 33篇杨晓东
  • 32篇尹慕军
  • 27篇梁斌
  • 26篇申占龙
  • 11篇郭鹏
  • 9篇沈凯
  • 8篇高志冬
  • 7篇曹键
  • 5篇曲军
  • 5篇王有利
  • 4篇张鑫
  • 3篇许峰
  • 3篇邓艳萍
  • 3篇李士杰
  • 3篇徐国柱
  • 3篇朱天岳

传媒

  • 14篇中华普通外科...
  • 13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健康世界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会阴单孔腹腔镜辅助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介绍
2017年
随着新辅助放化疗、超声刀、各类吻合器等医学科技的发展,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h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的直肠癌患者逐渐下降。
曹键申占龙叶颖江姜可伟谢启伟王杉
关键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腔镜辅助肛提肌单孔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
手术治疗胃肿瘤单次住院费用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胃部肿瘤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单次住院费用、分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经济政策和医疗费用管理方法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期间因胃部肿瘤行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人,采用卡方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住院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住院总费用的中位费用为83 284(QL=58 535,QU=123 529)元,其中药费所占比例最高(46.8%)。(2)影响住院总费用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术者职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疾病早诊早治、避免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是控制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
李韬温煦罗雅楠杨阳郭超王振杰申占龙杨晓东尹慕军谢启伟叶颖江姜可伟王杉
关键词:胃肿瘤手术住院费用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7例应用ICG评估吻合口血供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185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50 ml,注射ICG到吻合口肠管显像的中位时间为45 s。1例患者因1CG荧光显像提示肠管血运欠佳而行近端肠管扩大切除。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6枚。术后中位进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 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无ICG相关不良事件。结论ICG荧光显像判断肠管血供是安全可行的,该技术的应用有望降低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曹键鲍予頔姜可伟杨晓东尹慕军梁斌谢启伟王杉申占龙叶颖江
关键词:吲哚花青绿
经会阴单孔腹腔镜辅助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初步探索经会阴单孔腹腔镜辅助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1PsP.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2月对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TPSP-ELAPE手术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55.3±7.2)岁,体质指数为(23.0±1.3)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1.8±0.3)cm。手术采取截石位,腹部组和会阴组序贯进行。腹部操作采取常规5孔腹腔镜法。会阴部实施TPSP.ELAPE手术:荷包缝合关闭肛门,绕肛门行梭形切口,直视下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沿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向上游离至与肛提肌交界处,会阴皮肤切缘用2-0滑线缝合双荷包。中间放置单孔腹腔镜套筒,收紧荷包固定套筒,封闭会阴空腔。设置CO2压力为10mmHg,置入腹腔镜镜头及器械,无创分离钳牵拉肛管,暴露肛提肌与坐骨直肠窝脂肪之间隙。首先游离侧方和后方,前方可借助阴道指诊和腹腔组牵引进行导引分离,游离至靠近肛提肌起始处,腹部组协助牵引暴露,会阴腔镜直视下离断肛提肌,确保肛提肌切缘阴性,与腹部会师,经会阴移出标本。结果3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23.3±25.2)ml,总手术时间为(296.7±25.1)min,其中会阴组时间为(196.7±20.8)min。术后第3天会阴引流量为(39.0±10.1)m1,造瘘口首次排气时间为(2.3±0.6)d,会阴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7.7±0.6)d。所有切除标本环周切缘阴性,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TPISP-ELAPE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既能遵循开放ELAPE手术的解剖学平面,又能体现出微创优势,并可减少翻身费时及其对麻醉中生命体征的影响,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申占龙叶颖江姜可伟谢启伟杨晓东沈凯王杉
一次性多功能经肛门微创手术肛管通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一次性多功能经肛门微创手术肛管通道组件,包括:肛管通道、盖子、扩肛器和荷包缝合件;所述肛管通道的结构包括:通道,设置在通道上的固定盘和盖子固定端,在所述固定盘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椭圆形穿线...
申占龙叶颖江谢启伟姜可伟王杉
文献传递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短期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分析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短期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术前经活检病理确诊,行ELAPE术式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距肛缘3~6 cm)36例,其中<60岁(非老年组)18例,≥60岁(老年组)1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指标、术后排尿功能、术后生活质量、经济学指标、总体生存期(0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结果 老年组术前并发症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1.1% (11/18)比27.8% (5/18),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会阴引流拔除时间、会阴引流量、会阴伤口拆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89 ±49) min比(289 ±44)min,(157±103) ml比(254±179)ml,(3.7 ±1.2)d比(4.2±1.6)d,(6.1 ±2.5)d比(6.4±2.4)d,(5.8±1.5)d比(6.1±1.8)d,(11±5)d比(11 ±4)d,(53±37) ml比(48±30) ml,(11.5±2.4)d比(10.2±2.4)d,27.8% (5/18)比44.4% (8/18);均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最大尿流率、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排尿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7)ml/s比(17 ±7) ml/s,(221 ±96) ml比(259 ± 123) ml,(83 ±11)ml比(99±16)ml;均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0)d比(24±7)d,(19±11)d比(18±7)d,(6.1±2.2)万元比(5.3±1.3)万元;均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位OS分别为13.5(5 ~26)和12.5(4~24)个月,中位PFS分别为12(3 ~26)和10(4 ~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LAPE术式用于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安全可行,短期预后�
申占龙叶颖江张鑫谢启伟尹慕军杨晓东姜可伟粱斌王杉
关键词:安全性预后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预测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索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及其对于开腹探查术时机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1995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3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依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肠坏死发生的预测因素。结果全组男性39例(61.9%),女性24例(38.1%),年龄为31~82(58.8±12.7)岁;其中有29例(46.O%)患者发生肠坏死。随访13~268(中位数29)个月,肠坏死者中有72.4%(21/29)完成随访;未发生肠坏死者有85.3%(29/34)完成随访;两组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908,P=0.015)。单因素分析显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Х^2=18.535,P=0.000)、休克(Х^2=7.775,P=0.007)、腹膜刺激征(Х^2=11.533,P=0.001)、B超或cT发现肠壁改变及血流信号异常(Х^2=14.344,P=0.000)、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Х^2=4.498,P=0.034)、D-二聚体(Х^2=6.680,P=0.010)、乳酸脱氢酶(x。6.513,P=0.011)、血清白蛋白(Х^2=3.914,P=0.048)、血尿素氮(Х^2=11.377,P=0.001)、血pH值(x。=15.887,P=0.000)、血乳酸(X。17.134,P=0.000)以及碱剩余(Х^2=6.674,P=0.010)与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发生肠坏死有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OR=28.945,95%CI:2.294。365.199,P=0.009)、血pH值〈7-35(OR=13.174,95%CI:1.157—150.027,P:0.038)、B超或cT发现肠壁改变及血流信号异常(OR=4.857,95%CI:1.110~21.253,P=0.036)为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发生肠坏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预后不良。出现酸中毒、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以及B超(或CT)发现�
刘大方叶颖江谢启伟尹慕军杨晓东梁斌王杉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闭塞肠坏死
带戳卡孔的一次性腹腔镜手术标本取出切口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戳卡孔的一次性腹腔镜手术标本取出切口密封盖,包括:与切口保护套相互配合的膜式橡胶盖本体,在所述膜式橡胶盖本体内设置有空腔,在所述膜式橡胶盖本体的顶部镶嵌有锥形塑料戳卡,在所述锥形塑料戳卡内设置有与空...
申占龙叶颖江尹慕军谢启伟姜可伟王杉
文献传递
直肠癌骶前复发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向后累及骶前软组织和(或)侵犯骶尾骨或骶神经根;根据临床症状(盆腔、背部或下肢疼痛;便血、排粪次数增多和异常分泌物)、体检会阴或盆腔肿块,结合影像检查结果和结肠镜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经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评估证实。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原发直肠癌不伴远处转移,且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者;(2)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3)住院及门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直肠癌骶前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男女比1.7∶1.0,中位复发年龄58(34~83)岁,中位复发间隔时间为2.0(0.2~17.0)年。48.6%(35/72)的患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25.0%(18/72)的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骶前复发部位为骶前软组织36例(50.0%),低位骶骨(S3~S5)或尾骨25例(34.7%),高位骶骨(S1~S2)11例(15.3%)。采用根治性手术(经腹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单纯骶骨切除及腹骶联合切除等)47例(65.3%),非根治性手术(结肠造口、减瘤手术)12例(16.7%),未接受手术治疗(姑息放化疗、营养支持治疗)13例(18.1%);33例(45.8%)接受放疗和(或)化疗(药物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等)。全组患者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9(2~72)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1~65)个月,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1%和3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年龄(P=0.031)和手术治疗情况(P<0.001)与患者骶前复发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切除是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RR=0.140,95%CI:0.061~0.322
王畅郭鹏杨晓东谢启伟尹慕军姜可伟梁斌申占龙沈凯王杉叶颖江
关键词:直肠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直肠癌骶前复发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1)原发直肠癌不伴远处转移,且接受根治手术;(2)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后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3)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以上标准,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7例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低分化或印戒细胞癌比例为9例(19.1%),中-高分化38例(80.9%);有40.4%(19/47)的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根据行根治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22例)、单纯骶骨切除组(15例)及腹骶联合切除组(10例)。总结并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总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根治手术,手术时间(4.7±2.1)h,术中中位出血量6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7 d,共15例(31.9%)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Ⅲ~Ⅳ级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3组比较,腹骶联合切除组手术时间最长[(7.4±1.6)h],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次之[(4.9±1.6)h],单纯骶骨切除组最短[(3.0±1.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071,P<0.001);3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共12例(25.5%)出现术后功能障碍。腹骶联合切除组的术后功能障碍发生比例(5/10)高于单纯骶骨切除组(4/15)和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13.6%,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07,P=0.010)。全组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为86.1%,3年总体生存率为40.2%。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单纯骶骨切除组和腹骶联合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总体
郭鹏王畅杨晓东谢启伟尹慕军姜可伟梁斌申占龙沈凯杨毅郭卫叶颖江
关键词:骶骨切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