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结

作品数:209 被引量:44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0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6篇社会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5篇文学
  • 22篇汉赋
  • 22篇辞赋
  • 17篇赋学
  • 16篇赋体
  • 11篇赋论
  • 9篇学史
  • 8篇文学史
  • 8篇赋学批评
  • 7篇诗赋
  • 7篇司马相如
  • 7篇唐代
  • 7篇考述
  • 7篇辞赋创作
  • 6篇代文
  • 6篇文化
  • 6篇科举
  • 5篇艺术
  • 5篇体物
  • 5篇赋家

机构

  • 154篇南京大学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三江学院
  • 2篇华侨大学
  • 2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57篇许结
  • 2篇王思豪
  • 2篇蒋晓光
  • 1篇于兵
  • 1篇黄卓颖
  • 1篇许总
  • 1篇祁国宏

传媒

  • 12篇南京大学学报...
  • 8篇文学遗产
  • 8篇四川师范大学...
  • 6篇天中学刊
  • 5篇文史知识
  • 5篇社会科学研究
  • 4篇江汉论坛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4篇文学评论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湖北大学学报...
  • 4篇社会科学
  • 4篇中国韵文学刊
  • 3篇文史哲
  • 3篇安徽大学学报...
  • 3篇江海学刊
  • 3篇复旦学报(社...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济南大学学报...
  • 2篇浙江学刊

年份

  • 7篇2023
  • 12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汉代以文为赋的美学价值
1991年
我国古典文学“以文为诗”、“以文为词”现象较普遍,亦颇受重视;而“以文为赋”则唯明人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二曾谓“长卿以赋为文,故《难蜀》、《封禅》绵丽而少骨;贾傅以文为赋,故《吊屈》、《鹏鸟》率直而少致”,其说仅就具体篇章而言,持论既偏,也没有将此视为普遍的文学现象加以探讨。究其原因,主要是诗(词)、文易别,文、赋难分。尽管如此,主氏之论已具启发意义。从宏观纵览汉赋的发生。
许结
关键词:美学价值汉赋骚体赋纵横家汉大赋辞赋
历代赋论中的图像意识被引量:3
2019年
在中国古代文体批评中,赋论的图像意识最为突出,这从刘勰《诠赋》的"写物图貌"到朱光潜《诗论》"近于图画"的评说,乃一以贯之。这种批评传统的赋像呈现,内涵着由语图互文视阈而来的"拟画"思维,其理论基础在"拟诸形容"的赋语特色与重"物"拟"象"的审美形态。作为文图关系的个案研究,赋写图画的呈像思考与以图论赋的赋像批评,既有助于对辞赋与图像的认知与理解,也能为中国文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许结
关键词:赋论
郑起潜《声律关键》与宋代科举八韵律赋叙论被引量:3
2003年
唐宋诗赋取士,赋以律体,故律赋兴而古赋微。清人汤稼堂云:“律赋之兴,肇自梁、陈而盛于唐、宋。唐代举进士者……杂文则诗-赋-……而天实十三载以后,制科取士亦并诗赋命题。赋皆拘限声律,率以八韵,间有三韵至七韵者。”而区分唐宋取士制度,诗赋或有偏重,
许结
关键词:律赋声律科举宋代诗赋取士古赋制科
《汉赋研究》得失探兼谈汉赋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被引量:4
1988年
本文通过对国内迄今仅有的两部《汉赋研究》得失的探讨,总结了近、现代汉赋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关于建立科学的、系统而完整的汉赋学体系的构想.文章提出,建立汉赋学是目前新生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环节,而完成这一任务,又必须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汉赋立名与汉赋研究范围;
许结
关键词:得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新生代赋学
李公麟《九歌图》的意涵与批评
2021年
北宋李公麟绘制《九歌图》,在楚辞图像史上具有肇起之功,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也决定了其传世的重要地位。《九歌图》在骚学史与绘画史上,是以“经图”呈现,其“以意为先”的创作,深化了行笔精妙的内涵。该图绘制的成就及其对后世赓续摹写的启迪,又突出表现于白描法、择指意与隐逸气等特质,并由此成就其经典化。
许结
关键词:李公麟
辞赋的时运与文心
2022年
古人常说"赋兼才学",以区分于诗人的"才情",如刘熙载《艺概·赋概》说:"赋兼才学。才,如《汉书·艺文志》论赋曰‘感物造端,材智深美’,《北史·魏收传》曰‘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学,如扬雄谓‘能读赋千首,则善为之’。"重在赋家的才智与积学。至于"学",如果结合刘勰《文心雕龙》论赋,如谓汉赋"体国经野,义尚光大"(《诠赋》),谓晋代"赋乃漆园之义疏"(《时序》)等话语,就会发现赋家之"学"并非仅是积学,而是具有当代的学术精神,反映时代运道,书写赋家文心。
许结
关键词:赋家文心刘熙载魏收《汉书·艺文志》
一幅画·一首歌·一段情——张曾《江上读骚图歌》解读及思考被引量:5
2011年
清人张曾的《江上读骚图歌》是首并不为人注意的"题骚图"诗,但作为围绕宋元以来出现之"骚图"的文学创作,其寓含的读骚之图像、语象与情感,值得思考。概括地说就是:读图,一幅画;语象,一首诗;词赋,一段情。其中"读图"包含之"观图"、"论图"与"重复阅读"的趣味,"语象"与"图像"于读骚传统与心境的表现,尤其是诗中"主情"与"词赋祖"的意义,堪称在"诗骚传统"与"辞赋文学"构建历程中一段被丢失之记忆的重拾。
许结
关键词:诗骚语象读图词赋
相如赋经典化史述被引量:2
2021年
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性文类,汉赋具有毋庸置疑的经典性。司马相如作为汉赋创作的奠基人物,其作品被经典化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在经典化的过程中,相如赋却经历了初成阶段的词章、思想与文本的纠葛,发展阶段经学对辞赋的介入而出现的向背与矛盾,特别是通贯赋史的由“辞宗”到“赋圣”称号的变迁以及内涵从修辞而体义的进程,其彰显的时代性与独创性皆值得探讨。而回归汉廷的文学思考,则是相如赋经典化的现代认知及其意义。
许结
关键词:司马相如经义
庄子体道词语的文论意涵
2022年
《庄子》以“三言”为方式,以“论道”为目的,而在体道的过程中,多以寓言加以呈现,其间使用了大量创造性的词语,在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文献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回响。在具体使用与书写间,庄子采取词语链的形态作递进式的体道认知,与文学创作构思颇为契合;而我们通过对其词语的诠释观测他对文道本论的构建,考量其对文学创作鉴赏理论的献益,尤其是喻理在像的书写给予文论的启示,均可获得新的意涵与省思。
许结
关键词:庄子词语体道文学批评
从“曲终奏雅”到“发端警策”——论献、考制度对赋体嬗变之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在赋论史上,有两则文献颇有意味,一是《汉书·司马相如传》所言"曲终奏雅",一是《唐摭言》卷八所载李程省试《日五色赋》中状元故事的"发端警策",二者即"曲终"与"发端"的区别,因皆非单纯的文人创作,故而与文制发展紧密相联。从创作论看中国古代文体的形成,辞赋经典文本的树立,常与限制性写作的规范相联系。质言之,汉代献赋之功用限制与"曲终奏雅"文本形成相关联,而唐宋考赋之技艺限制则决定了"发端警策"文本特征的形成。例如献赋与考赋采取经义之方式的不同,就可印证其"曲终"与"发端"的文本差异,其中取辞与取题之不同,融织经义与点破经题之不同,以及隐用寄讽与直用称颂的不同,其义彰显。必须指出的是,献赋与考赋虽均归文制范畴,然其限制性创作对赋体的影响,则往往溢出文制,而表现出更为普遍的意义。
许结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