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凌雪

作品数:18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草甘膦
  • 8篇抗草甘膦
  • 8篇大豆
  • 7篇转基因
  • 7篇基因
  • 5篇转基因大豆
  • 4篇抗草甘膦转基...
  • 3篇真菌
  • 3篇EPSPS
  • 2篇蛋白
  • 2篇诱变
  • 2篇生物测定
  • 2篇土壤
  • 2篇农药
  • 2篇转基因作物
  • 2篇作物
  • 2篇相关蛋白
  • 2篇抗性
  • 2篇基因作物
  • 2篇氟磺胺草醚

机构

  • 17篇东北农业大学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昌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8篇蒋凌雪
  • 12篇陶波
  • 11篇邱丽娟
  • 6篇金龙国
  • 3篇沈晓峰
  • 2篇韩玉军
  • 2篇任洪雷
  • 1篇张洪岩
  • 1篇韩思宁
  • 1篇高世杰
  • 1篇郭勇
  • 1篇于海涛
  • 1篇周波
  • 1篇张孟臣
  • 1篇杨春燕
  • 1篇郭兵福
  • 1篇滕春红
  • 1篇马红
  • 1篇李脉泉
  • 1篇李玉荣

传媒

  • 5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农药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农药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草甘膦真菌(Candida palmioleophila)分离鉴定及其cDNA文库构建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瓶培养富集技术从生产草甘膦工厂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抗草甘膦菌株,通过菌株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8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palmioleophila)。以供试的抗草甘膦菌株总RNA为起始模板,利用Clontech公司的SMARTer技术构建cDNA文库。文库质量鉴定表明:原始文库滴度为2.58×106cfu/mL,扩增后文库滴度为3.42×109cfu/mL,文库库容为2.58×106cfu,重组率为97.6%,插入片段范围为500bp~3kb,主要集中在1kb附近。表明构建的TY-JM的cDNA文库质量符合要求。
于海涛金龙国蒋凌雪韩玉军陶波邱丽娟
关键词:草甘膦假丝酵母菌CDNA文库
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以东北地区黑土为材料,探讨草甘膦对土壤呼吸、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大豆固氮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加大,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增强,土壤中草甘膦含量为1mg.kg-1、10mg.kg-1、100mg.kg-1时,危害系数分别为1.20、0.322、0.076,远小于无危害标准系数20,确定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低毒或无实际危害。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真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具有一定影响。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随草甘膦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着草甘膦加入时间的延长,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其中放线菌与真菌同细菌相比对草甘膦敏感,土壤细菌对草甘膦具有较强的耐受或降解能力。草甘膦对大豆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有一定影响,对大豆根瘤菌的抑制作用与草甘膦浓度呈正比;低浓度草甘膦对镰刀菌产生激活作用,高浓度草甘膦对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伴随草甘膦加入时间的延长,其对大豆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陶波蒋凌雪沈晓峰栾凤侠邱丽娟
关键词:草甘膦土壤微生物土壤呼吸固氮根瘤菌
抗草甘膦种质创制及抗性候选基因研究
蒋凌雪
关键词:菜豆草甘膦EPSPS抗性鉴定
农药助剂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6
2009年
简单介绍了农药助剂安全性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溶剂、农用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剂型中农药助剂的安全性问题。重点分析了农用表面活性剂对土壤、水体以及生物的危害。从环境安全、农药剂型的改善、农药助剂的管理等角度对农药助剂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综合分析表明:评价农药助剂的安全性有助于了解和分析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对农药的开发及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为环保等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蒋凌雪马红陶波
关键词:农药助剂安全性毒性
氟磺胺草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氟磺胺草醚广泛应用于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其长残留问题十分严重,微生物降解是解决氟磺胺草醚残留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高压富集的方法,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田间土壤中,分离筛选出6株能够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其中一个菌株在查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对40mg a.i./L氟磺胺草醚的降解率为92.13%。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并对该菌株18S rRNA的部分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对其在系统发育分类学上的地位加以分析,同时研究环境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真菌,初步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实验室命名为TZ1985。菌株TZ198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pH值为7.0,生长最适葡萄糖含量为0.6%,生长最适氟磺胺草醚的浓度是10mg a.i./L。
战徊旭任洪雷蒋凌雪滕春红邱丽娟陶波
关键词:氟磺胺草醚降解菌
氟磺胺草醚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试验利用对氟磺胺草醚敏感的玉米、向日葵、高粱为指示作物,利用土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氟磺胺草醚不同浓度对作物的抑制作用,并建立了氟磺胺草醚玉米生物测定方法——玉米株高法。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生物测定条件为在27℃条件下,培养120 h。研究结果对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快速测定和轮作换茬具有重要意义。
高世杰韩玉军蒋凌雪陶波
关键词:氟磺胺草醚玉米生物测定
空间诱变后大豆对草甘膦的耐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实践8号育种卫星搭载的5个大豆品种SP2和SP3代为材料,在田间喷洒1.31 a.i.kg.ha-1草甘膦条件下鉴定其耐性种质的表型变异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品种间还是品种内,诱变后代对草甘膦的耐性都存在差异,以株高和成熟期变异最为明显,可作为耐性种质筛选的指标。其中,中品661的SP3代对草甘膦耐性最强,从中筛选到1株耐性突变体,与对照表型无差异。航天诱变不同大豆品种后代对草甘膦的耐性存在差异,且能够遗传,说明航天诱变可作为大豆耐草甘膦育种的新途径。
蒋凌雪刘章雄任洪雷金龙国张洪岩郭勇陶波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航天诱变
一种与耐草甘膦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耐草甘膦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
蒋凌雪金龙国陶波张庆贺邱丽娟
文献传递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培养菌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盆栽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Z04及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A04为试材,探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可培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的15~6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真菌种群数量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亲本非转基因大豆;在大豆生长的30~9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非根际土壤真菌种群数量均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亲本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能够促进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种群的生长。非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播种30~75 d显著高于转基因大豆,而90 d时转基因大豆根际细菌数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差异在大豆出苗后的整个生长过程无明显规律,在大豆生长的15 d,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显著抑制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P<0.05),在大豆生长的60和90 d,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显著促进非根际土壤细菌生长(P<0.05)。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都有较大波动,在大豆生长的45~90 d,转基因大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非转基因大豆。研究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陶波蒋凌雪沈晓峰栾凤侠邱丽娟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真菌细菌放线菌
不同大豆品种对触杀型除草剂的耐受性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不同浓度除草剂处理大豆叶片,对4个大豆品种的草铵膦和百草枯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两种除草剂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中豆32对百草枯耐受浓度最高为0.24mg/L;中黄10号次之,为0.18mg/L;东农50和小粒豆最低为0.12mg/L。中豆32对草铵膦耐受浓度最高为6mg/L;吉林小粒豆1号次之,为4mg/L;中黄10号和东农50的耐受浓度均为3mg/L。
郭兵福蒋凌雪李脉泉顾海蓝金龙国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草铵膦百草枯耐受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