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洪学

作品数:92 被引量:362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主题

  • 38篇细胞
  • 33篇干细胞
  • 29篇充质干细胞
  • 28篇间充质干细胞
  • 24篇骨髓间充质
  • 24篇骨髓间充质干...
  • 18篇骨髓
  • 14篇分化
  • 11篇基因
  • 10篇体外
  • 10篇间充质
  • 8篇造血
  • 8篇神经元
  • 8篇小鼠
  • 7篇诱导分化
  • 7篇基质细胞
  • 6篇灌注
  • 5篇细胞分化
  • 5篇纤维细胞
  • 5篇成纤维细胞

机构

  • 72篇吉林大学
  • 18篇白求恩医科大...
  • 13篇吉林大学中日...
  • 12篇吉林大学第一...
  • 9篇吉林省人民医...
  • 6篇吉林大学第二...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长春中医药大...
  • 4篇长春市中心血...
  • 3篇长春生物制品...
  • 3篇泰山医学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西藏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解放军农牧大...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华大学

作者

  • 91篇范洪学
  • 25篇陈强
  • 21篇凌翎
  • 20篇郭丽
  • 11篇杨昆
  • 9篇刘及
  • 8篇尹飞
  • 8篇卢日峰
  • 8篇刘雅娟
  • 7篇于洪臣
  • 7篇李鹏
  • 6篇范东艳
  • 6篇徐文贵
  • 5篇陈玉丙
  • 5篇呼和塔娜
  • 5篇丁国永
  • 5篇宁康
  • 4篇叶棋浓
  • 4篇孟繁凯
  • 4篇王莉馨

传媒

  • 19篇吉林大学学报...
  • 12篇白求恩医科大...
  • 10篇中国实验诊断...
  • 9篇中国生物制品...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国外医学(老...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53基因转录与HBV长期感染及原发性肝癌
1996年
p53基因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突变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其中也包括原发性肝癌。本文利用RNA斑点杂交技术,对15例正常人、14例HBV长期感染者(ALT异常10例,正常4例)及14例原发性肝癌(HBsAg阴性及阳性各7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p53转录水平进行了测定,探讨肝癌患者p53基因的异常及HBV长期感染与这种异常者的关系。
孙文佶凌翎王跃宇王丽华范洪学
关键词:P53基因原发性肝癌HBV感染ALT异常染色体分析
干细胞与老年性疾病
2003年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双重功能的细胞,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如血液、上皮、神经、肌肉、胰腺、肝脏、生殖系统等。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已证明干细胞与老年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老年性糖尿病等关系密切。
呼和塔娜郭丽范洪学
关键词:老年性疾病干细胞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
新生大鼠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方法采用体外骨植块法培养骨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传代。用含0.5mmol/L IBMX,GDNF(10 ng/ml)和IL-1β(100 pg/ml),中脑神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和中脑神经膜碎片诱导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的表面标志NSE、MAP-2和TH。结果原代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含有多种细胞形态,传代后细胞成均一的梭形。诱导前,对照组少量细胞表达NSE,不表达MAP-2和TH。诱导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表达NSE、MAP-2和TH的细胞。结论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表明其可跨胚层分化,同时为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郭丽卢日峰尹飞凌翎李鹏范洪学
关键词: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干细胞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可致机体发生急性放射病。辐射损伤的远后效应之一是白血病,含有干细胞的骨髓细胞移植是目前挽救急性放射病病人生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其多向分化潜能及干细胞相互转化可能为辐射损伤病人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同时随着辐射防护剂研究的深入,促进了损伤后干细胞的恢复。
郭丽范洪学
关键词:干细胞急性放射病
干细胞培养物对重度豚鼠皮肤缺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采用培养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皮肤缺损。 [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 ,培养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取骨髓组织干细胞 ,经特殊培养方法培养后 ,用于重度缺损的异体豚鼠皮肤创面上 ,以平均愈合时间和平均愈合速度为指标 ,观察各组动物损伤皮肤的修复情况。 [结果 ]干细胞培养物组皮肤修复速度为 (4 0 .4 2± 2 .1 4 )mm2 /d ,平均愈合时间为 (1 2 .4 5± 2 .1 8)d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组织结构完整、瘢痕小。经统计学处理干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利用同种异体动物干细胞培养物进行皮肤损伤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为创伤修复。
陈强许道艳孟洪琪凌翎范洪学
关键词:皮肤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6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这类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各胚层来源组织,特别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例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腱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在体外易分离和扩增,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入和表达,在人类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性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的靶细胞。本文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学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高羽亭范洪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基因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早期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4
2004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不仅能分化成间质细胞,而且能向实质细胞(如心肌细胞)转化。在体外定向诱导MSCs分化成神经细胞,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探讨大鼠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设计:随机空白对照实验的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Wistar大鼠(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6周龄,雌雄不限。将2~4代的rMSCs接种在铺有盖玻片的24孔板中。分为3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0.50和1.00mmol/L异丁基甲基黄嘌呤(isobutylmethylxanthine,IBMX)诱导传代的r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对照组中不加诱导剂,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主要观察指标:培养MSCs的生长情况,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nestin(小鼠抗大鼠,单克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抗体(兔抗鼠,多抗)、微管相关蛋白-2a,b(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a,b,MAP-2a,b)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加入IBMX后,0.25mmol/L组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较少。1.0mmol/L组细胞加入IBMX第2天开始可见细胞陆续死亡。0.5mmol/L组2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
尹飞郭丽朱庆三凌翎李鹏呼合塔娜范洪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细胞诱导分化免疫细胞抗体
物理治疗因子对干细胞调控机制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化学性因子对干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的热点。但许多研究证实物理因子刺激也可以干预干细胞的调控,使其向目的细胞定向分化及产生功能。目的:探讨某些物理因子对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就近10年国内外常用物理治疗因子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论文约102篇作一回顾,其中脉冲磁场刺激、经颅磁刺激、脉冲电(电针)刺激、超声波治疗、高压氧、力学刺激(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ow Frequency Impulse Electrotherapy,Ultrasonic Therapy,high pressure oxygen,various mechanical stress)的研究报告略多,认为这些物理因子可促进干细胞增殖分化,而运动训练及弱直流电刺激因子(treadmill training,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的研究报告甚少,可能受限于研究思路或手段,没有确切的共识或报告信息。结果与结论:物理因子作用于干细胞的机制比较复杂,其可能参与了包括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内的生物化学环境共同组成的细胞生长微环境,可能对细胞因子等生物化学信息提供补充或协调作用。
刘然范洪学刘世文
关键词:定向分化干细胞物理因子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移植区域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注入后在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移植区域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探讨MSCs诱导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将昆明小鼠肝组织块埋入Wister大鼠肝脏切口,制备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模型;体外分离、纯化并培养昆明小鼠乳鼠MSCs;经DAPI标记后,尾静脉注入模型大鼠,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在24h、5d及10d观察MSCs在肝脏移植区域的迁徙及定居;采用HE染色观察肝移植区域组织损伤情况。结果MSCs尾静脉注入后,24h即出现在肝移植区域,5d时分布于血管周围,10d时扩散至移植区域血管及周围组织;MSCs治疗5d,HE染色显示移植区域浸润的炎性细胞减少,可见肝组织结构。结论小鼠MSCs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并参与损伤区血管及组织的修复。
李秀东陈玉丙宋祥福陈强张红梅范洪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移植定居
人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方法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使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 ( HSSC)体外稳定增殖的方法。方法 :取开胸术剪下的人肋骨 (正常血象 ,非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病 ) ,常规制备骨髓细胞悬液 ,从胎牛血清及人 AB型血清中选择最佳血清 ,人 AB型血清浓度分别为 5 %、1 0 %、1 5 %、2 0 %、30 %、35 %、40 %。培养液分别为 RPMI1 640、DMEM、IMDM以选择最佳培养液。加入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进行最佳浓度测定。培养物置 CO2 孵箱中培养 2周后行 HE染色 ,计数基质细胞集落数。结果 :选择出最佳培养体系为 30 %人 AB型血清、1μg· L-1 b FGF、Penicillin 1 0 0 KU· L-1 、Streptomycin5 0 KU· L-1 、氢化考的松 1 0 -6mol· L-1 和 IMDM培养液。结论 :选择最佳的培养体系可增加HSSC增殖数量 ,最宜体外培养时间 ( 1 4~ 2 1 d) ,最大限度增加回输时的 HSSC数量 ,使自体回输治疗急性白血病 ( AML)
杨昆徐文贵杨威凌翎于洪臣范洪学
关键词:骨髓白血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