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德强

作品数:390 被引量:2,208H指数:22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1篇期刊文章
  • 54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8篇医药卫生
  • 31篇经济管理
  • 19篇文化科学
  • 14篇农业科学
  • 8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社会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2篇牛蒡
  • 64篇人参
  • 49篇学成
  • 49篇化学成分
  • 40篇中药
  • 39篇皂苷
  • 39篇苷元
  • 35篇牛蒡苷
  • 34篇牛蒡子
  • 32篇色谱
  • 28篇牛蒡苷元
  • 28篇人参皂苷
  • 24篇亚贡
  • 23篇相色谱
  • 23篇活性
  • 22篇化学成分研究
  • 18篇细胞
  • 18篇高效液相
  • 17篇茯苓
  • 16篇药物

机构

  • 286篇辽宁中医药大...
  • 54篇沈阳药科大学
  • 38篇兰州工业学院
  • 14篇珍奥集团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烟台大学
  • 7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厦门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东邦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包头医学院
  • 2篇天津药物研究...
  • 2篇包头医学院第...
  • 2篇大连市儿童医...
  • 2篇沈阳东宇工业...
  • 2篇台州市中心医...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385篇窦德强
  • 96篇康廷国
  • 46篇冉小库
  • 36篇陈英杰
  • 32篇裴玉萍
  • 29篇许亮
  • 26篇薛磊
  • 15篇董锋
  • 13篇张建逵
  • 13篇项峥
  • 13篇徐煜彬
  • 12篇陈桂荣
  • 12篇付文卫
  • 12篇邱鹰昆
  • 11篇王冰
  • 11篇陈静
  • 9篇刘杨楠
  • 9篇刘淼
  • 9篇常禹
  • 8篇肖航

传媒

  • 35篇中国现代中药
  • 30篇辽宁中医药大...
  • 16篇人参研究
  • 15篇中华中医药学...
  • 14篇辽宁中医杂志
  • 13篇中草药
  • 1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0篇广州化工
  • 9篇中国实验方剂...
  • 9篇沈阳药科大学...
  • 7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Journa...
  • 6篇现代中药研究...
  • 5篇中成药
  • 5篇中国包装
  • 5篇中国药物化学...
  • 4篇生产力研究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中药材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11篇2022
  • 13篇2021
  • 10篇2020
  • 23篇2019
  • 13篇2018
  • 19篇2017
  • 22篇2016
  • 30篇2015
  • 34篇2014
  • 26篇2013
  • 19篇2012
  • 24篇2011
  • 21篇2010
  • 24篇2009
  • 23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11篇2005
3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人参叶中得到的一对差向异构体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8
1997年
自人参叶中得到的一对差向异构体的分离与鉴定窦德强1)陈英杰(沈阳药科大学植物化学教研室,沈阳110015)竹田忠(共立药科大学生药教研室,日本)已从人参叶中得到多种化学成分〔1~3〕,进一步对人参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保留时间相差10min的两...
窦德强陈英杰竹田忠
关键词:中药化学人参差向异构体
牛蒡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牛蒡子炮制前后色谱指纹图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结构鉴定,进一步对牛蒡子炮制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牛蒡子的指纹图谱,揭示其炮制后成分变化规律,采用系列硅胶、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波谱学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建立了牛蒡子生品与制品在296 nm波长下的指纹图谱,通过对比发现了两个非木脂素类变化成分。分离并鉴定了两个化合物,分别是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二者含量在炮制前后存在显著变化。结论:共分离得到两个酚酸类物质,并且二者为首次从牛蒡子果实中分离得到。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牛蒡子在炮制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其所含有的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可向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转化,从而使牛蒡子生品与制品在指纹图谱上出现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以为牛蒡子的炮制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袁颖冉小库徐煜彬窦德强
关键词:牛蒡子咖啡酰基奎宁酸化学成分
RBL-2H3细胞评价血塞通注射剂致敏模型建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最佳血塞通注射液致RBL-2H3细胞过敏介质释放评价模型。方法分别从细胞破坏法、渗透压、细胞体积、反应时间以及底物浓度等方面考察确定组胺和己糖胺酶反应体系,并对96孔板和24孔板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冻融法无法完全破坏细胞,0.1%Triton X-100被认为是最佳的细胞破碎方法。反应时间为30 min,样品含水量需在80%以下。最终确定组胺和己糖胺酶的最佳反应体系,96孔板和24孔板标准偏差均小于15%,24孔板精密度和重复性稍高于96孔板。结论建立了RBL-2H3细胞评价血塞通注射剂致敏性模型。96孔板和24孔板均可作为评价血塞通注射剂致RBL-2H3细胞过敏指标释放的载体。
肖航项峥窦德强
关键词:RBL-2H3细胞致敏性
牛蒡苷元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以牛蒡苷元为先导化合物采用脱甲基、氧原子的酰基化、氨甲基化、酯的氨解和水解等化学方法对牛蒡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合成15个牛蒡苷元结构衍生物,其中7个为新化合物。结构式中R,R'=O或R=NHR'',R'=OH或R=R...
窦德强陈桂荣康廷国
文献传递
茯苓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增强的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研究茯苓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方法 KM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d),造成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茯苓及拆分组分均按照生药量25g/(kg·d)灌胃给药,连续10天。测定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Elisa法测血清IgG、IgM、IL-2、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茯苓水煎液和粗糖组小鼠的脾系数和胸腺系数均有明显升高。茯苓乙酸乙酯和粗糖组分可显著地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gG、IL-2和TNF-α的浓度,粗糖组分还可明显提高IgM的浓度。结论茯苓中的多糖和三萜类成分为其免疫增强的物质基础。
徐旭窦德强
关键词:茯苓环磷酰胺免疫调节
亚贡叶提取物对小鼠降血糖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亚贡叶水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糖及耐糖量的影响。方法:灌胃给予小鼠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各200mg/kg,血糖仪测定其对正常小鼠的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耐量的影响。结果:亚贡水提物组的小鼠空腹血糖在1h后血糖明显高于空白和乙醇提取物组;耐糖量实验中,给予蔗糖及葡萄糖30min后,水提物组的小鼠血糖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亚贡叶水提物能增强正常小鼠的耐糖量并能防止因禁食引起的低血糖现象。
潘红艳何凡窦德强董锋
关键词:提取物降血糖
人参皂苷对人体骨肉瘤细胞U_2OS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7
2001年
目的 为寻找人参中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了 2 7种从人参中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体骨肉瘤细胞 U2 OS增殖的影响 ;以流式细胞术分析 DNA含量 ,选择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进行研究 ;另外 ,以荧光染色法检测了人参皂苷对细胞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 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 ,在 5 μmol/ L 浓度下 ,人参皂苷 - Ro,- Rh1 ,- Rh2 ,- F1 和 - L8较明显地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人参皂苷 - Rg1 ,- F3,- Rf,PPT和 PT显著地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进一步对骨肉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周期影响发现 :人参皂苷 - Ro,- Rf,- Rg1 ,- F1 ,- Rh2 ,PPT和 PT使处于 G0 / G1 期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伴随着 S期和 G2 + M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说明这些化合物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进行 ;与对照相比人参皂苷 - Rf1 ,- Rg1 ,- F1 和 PPT显著地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细胞死亡现象。结论人参皂苷是通过阻止细胞增殖周期的 G0 / G1 期或促使细胞死亡两种方式抑制了肿瘤细胞 U2
张有为窦德强陈英杰姚新生
关键词:人参皂苷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死亡
一种具有抗胃癌作用的新的苯并呋喃甲基酮型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新的苯并呋喃甲基酮型化合物,分子式为C<Sub>19</Sub>H<Sub>24</Sub>O<Sub>9</Sub>,命名为2‑(5‑乙酰基‑6‑羟基‑2,3‑...
窦德强冉小库王宇萌蔡德成
栽培甘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对栽培甘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一烷酸-2-对羟基苯基乙酯[undecanoicacid,2-(4-hydroxyphenyl)ethylester](),1-二十二烷酸甘油酯(docosanoicacid,2,3-dihydroxypropylester)(),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tetracosanoicacid,2,3-dihydroxypropylester)(),1-二十二烷酸-2,3-异亚丙基甘油酯[docosanoicacid,(2,2-dimethyl-1,3-dioxolan-4-yl)methylester](),1-(22-羟基二十二烷酸)甘油酯(docosanoicacid,22-hydroxy-,2,3-dihydroxypropylester)(),1-(24-羟基二十四烷酸)甘油酯(tetracosanoicacid,24-hydroxy-,2,3-dihydroxypropylester)(),棕榈酸(palmiticacid)()。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为该属植物首次分离,化合物为该种植物首次分离。
白虹王英华詹晓平窦德强裴玉萍陈英杰李巍小池一男二階堂保
关键词:栽培甘草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亚贡叶中亚贡二萜酸A和C的含量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了同时测定亚贡(Smallanthus sonchifolius)叶中亚贡二萜酸A和C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大黄素为内标,色谱柱:UltimateTM X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V(甲醇)∶V(0.5%醋酸水溶液)=90∶10;流速:1.0mL/min;柱温:25℃.亚贡二萜酸A和C的线性范围均为0.2~10.0μg/mL(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6.6%和92.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和3.2%.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亚贡叶的质量控制.
吴振陈超谢宝英邱鹰昆窦德强董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