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震遐

作品数:76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理学
  • 1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纳米
  • 22篇溅射
  • 15篇纳米管
  • 14篇碳纳米管
  • 12篇透射电子显微...
  • 12篇离子溅射
  • 11篇轰击
  • 9篇合金
  • 8篇石墨
  • 8篇角分布
  • 7篇离子轰击
  • 6篇原子
  • 6篇离子辐照
  • 6篇AG
  • 6篇表面形貌
  • 5篇多壁碳纳米管
  • 5篇碳纳米结构
  • 5篇相变
  • 5篇离子束
  • 5篇晶体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上...
  • 8篇复旦大学
  • 8篇杭州大学
  • 4篇上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石化上海...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76篇王震遐
  • 19篇朱志远
  • 18篇潘冀生
  • 15篇陶振兰
  • 15篇章骥平
  • 12篇王玟珉
  • 12篇朱福英
  • 12篇张慧明
  • 11篇余礼平
  • 8篇陈一
  • 7篇朱德彰
  • 7篇何国伟
  • 7篇张伟
  • 6篇阮美玲
  • 5篇李欣年
  • 5篇俞国庆
  • 5篇胡建刚
  • 5篇罗文芸
  • 5篇赵烈
  • 5篇孙立涛

传媒

  • 28篇物理学报
  • 10篇核技术
  • 7篇高能物理与核...
  • 3篇化学学报
  • 2篇核物理动态
  • 2篇原子核物理评...
  • 2篇第八届全国核...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物理
  • 1篇自然杂志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杭州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院学...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微米/纳...
  • 1篇’2001全...
  • 1篇2004全国...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7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0篇1994
  • 3篇1992
  • 7篇1991
  • 2篇1990
  • 5篇1989
  • 1篇1988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子辐照石墨生成的纳米尺寸Ar泡被引量:1
2002年
用 60keV的Ni+和Ar+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先后分别辐照同一块石墨靶 ,剂量均为 1 0 1 8 cm2 .带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和电子衍射分析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发现 ,尺寸不同的纳米Ar泡嵌在类玻璃碳薄片中 ,部分泡内的Ar可能已形成固体结构 .
王震遐余礼平张伟马余刚朱志远何国伟胡刚陈一
关键词:离子辐照石墨靶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
Al-Sn合金表面元素深度分布的局域性
1994年
利用微束卢瑟福背散射能谱(M-RBS)分析方法,对Al_(70)Sn_(30)合金表面的两种微相区(Al富集相区和Sn富集相区),在27keVAr ̄+离子轰击(总剂量为1.4×10 ̄(18)Ar ̄+/cm ̄2)前后,分别测定了Sn原子的深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Al富集相区和Sn富集相区之间,以及各相区在离子溅射前后,Sn原子浓度深度分布曲线是不相同的。
王震遐潘冀生章骥平朱福英
关键词:多元合金局域性铝锡合金
离子轰击引起的表面形貌对Ag的溅射产额的影响
1991年
用捕获膜技术和卢瑟福背散射(RBS)谱仪测定Ag靶在27keV Ar^+离子轰击下的溅射原子角分布,从而确定不同剂量下Ag的溅射产额,并对其靶点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发现,所有的角分布都呈over-cosine形状,但其溅射产额却随着表面形貌不同而不同。根据溅射产额Y与轰击离子入射角φ变化关系,讨论不同轰击剂量下溅射产额的差别,肯定了表面形貌是影响溅射产额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由此提出“表观产额”的新概念。
潘冀生王震遐陶振兰章骥平张慧明赵烈
关键词:离子轰击表面形貌AG
Ar^+离子束轰击在石墨表面形成六方金刚石纳米晶的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在 0 .6keVAr+高剂量 (~ 10 2 2 /cm2 )辐照石墨表面 ,借助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 ) ,发现有六方金刚石纳米晶产生 .它们的平均直径介于 1— 5 0nm之间 ,而且晶粒个数约随其直径的增大而直线减少 .有趣的是 ,晶粒具有两种结构模式 :直径小于 10nm的晶粒为单晶结构 ,而直径大于 10nm的为多晶结构 .基于受离子轰击过程特点制约的六方金刚石晶粒成核和成长观点 。
王震遐俞国庆阮美龄朱福英朱德彰潘浩昌徐洪杰
关键词:离子轰击氩离子石墨
27keVAr^+离子轰击Fe-W合金的溅射原子角分布研究
1989年
本文报道在27keV Ar^+离子轰击Fe-W(30wt.%)合金情况下,溅射Fe和W原子的角分布实验结果。用卢瑟福背散射(RBS)谱仪分析了不同发射角θ处溅射沉积在衬底上的Fe-W薄膜的成分。结果表明,角分布形状均为over-cosine型,且W原子对Fe原子的比值与发射角θ有关。与我们以前关于Cu-Au合金和Ti-Ni合金的结果比较,暗示择优溅射程度可能与合金成分的质量比值有关。简单的模型分析发现,靶表面形貌是引起溅射原子角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
王震遐郑里平陶振兰潘冀生
关键词:角分布表面形貌
合金在离子择优溅射中的表面元素局域富集效应
1992年
用27keV Ar^+离子对Ni-50wt% Ti,Fe-30wt% W和Ag-50wt% Cu合金进行溅射,发现Ti,Fe和Ag原子在小角区择优发射。与此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电子探针微分析(EPMA)显示所有样品的靶点表面形貌均由凸起和凹陷两种微区组成的特征,并且各种微区具有不同的元素富集。用据此提出的模型对各合金组分的溅射原子角度择优发射特点进行分析,得到了与实验符合的结果。
王震遐潘冀生章骥平陶振兰
关键词:离子合金溅射角分布
离子辐照与碳纳米结构体的合成
2002年
阐述了在离子辐照下生成各种碳纳米结构体研究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相应的生长机制和一些相变机理 ,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并对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
余礼平王震遐马余刚张虎勇钟晨蔡翔舟方德清
关键词:离子辐照相变
柱环腔中的量子电动力学效应被引量:3
2003年
研究以同轴不同半径柱面围成的导体柱环腔体中电磁场真空零点振动模式所给出的宏观量子效应 .零点振动模式通过求解柱环空腔边界条件下无源的Maxwell方程组获得 .得到了双柱面同心柱环中单位长度和单位面积的且是有限的真空能量 ,即Casimir能量 .这有限的Casimir能量可以分解为独立而且收敛的三部分 ,它们分别来自内柱面、外柱面和柱环之中 .对多柱面同心柱环 ,Casimir能量可分解为独立的 (2n— 1)部分 (n为柱面数 ) .柱环是类似于平行板的几何结构 .但柱环所给出的Casimir能量和Casimir势能系数是随着柱环间隔变化的 ,不同于平行板是常数的情况 .
蒋维洲傅德基王震遐艾小白朱志远
关键词:量子电动力学CASIMIR效应零点能导体平行板
Ar^+轰击石墨表面生成碳纳米管和碳纳米多面体被引量:6
1998年
报道了一种用60keVAr+轰击石墨生成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壳层多面体颗粒的方法.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指出,这些纳米多层结构物的尺寸约在20nm到04μm之间,碳原子层之间的距离为034nm.基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建议了一个关于“组合碳多面体”的生长模型.
王震遐朱福英王玟珉许浔江阮美玲
关键词:石墨碳纳米管
小于C60的Fullerene分子晶体的离子束合成
小于C60的碳笼状结构,例如C20、C26、C36……等等,实际上是纳米材料研究十分受重视的领域。由于笼装结构的物性决定于其碳网络弯曲度,而弯曲度的变化决定于碳五原子环数目(N5)与六原子环数目(N6)之比。按照欧拉定理...
王震遐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