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
- 作品数:55 被引量:947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广州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30
- 2008年
- 在广州市区及其附近地区设立了7个采样站点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分析了17种元素(Na,Mg,Al,K,Ca,Ti,V,Mn,Fe,Ni,Cu,Zn,As,Se,Cd,Ba和Pb),5种离子(SO4^2-,NO3^-,F^-,Cl^-和NH4^+)以及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含量,讨论了PM10的化学组分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对PM10的主要来源进行解析。研究期间广州地区大气PM10平均浓度为125.8μg/m^3,各地PM10最主要的化学组分为有机物、SO4^2-和地壳元素组分,分别占PM10质量浓度的24%-32%,17%-21%和10%-12%。通过主因子分析法确定广州地区PM10的主要污染源是地面扬尘、燃油排放、冶金化工及电子加工排放、燃煤、二次转化和生物质燃烧,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7%,17.8%,16.3%,14.3%,10.4%和6.3%。
- 崔明明王雪松苏杭张远航
- 关键词:化学组分源解析
-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的臭氧来源分析被引量:37
- 2015年
-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2009年11月臭氧浓度演变过程,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对其中两个典型的光化学污染日进行臭氧来源识别,并与清洁日的情况做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区和东莞的排放对本地及珠三角西南部臭氧贡献很大(15-30μL/m3),深圳宝安区排放对珠江口有明显的贡献(15-25μL/m3)。流动源和溶剂使用源是珠三角臭氧生成最主要的两类前体物排放源,主要影响范围覆盖珠三角的中部和西部,流动源对佛山和江门交界地区的臭氧小时浓度贡献可达50μL/m3。较高的边界外传输使得珠三角在出现不利污染气象条件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臭氧污染,但珠三角的前体物排放是造成污染时段臭氧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控制珠三角内的污染源排放对控制臭氧污染具有关键作用。
- 陈皓王雪松沈劲陆克定张远航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CAMX臭氧
- 珠江三角洲秋季PM_(10)污染模拟与形成过程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2009年11月下半月的大气PM10污染状况进行模拟,重点针对23~29日期间的严重PM10污染事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探讨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PM10浓度演变的作用规律.对代表性站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污染期间近地面PM10浓度升高的大气过程主要是源排放(例如麓湖、开平)和大气传输(万顷沙、金果湾),重要的PM10去除途径包括大气传输(麓湖、开平)、干沉降(万顷沙)和气溶胶过程(金果湾).空间分布上,PM10源排放强度较高的珠三角中部地区,同时也是向外输出PM10的主要区域和干沉降去除的高值地区.在近地面,气溶胶过程在珠三角中部主要起消耗PM10的作用,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多发生在珠三角西部和南部;气溶胶过程对高空PM10主要表现为生成作用,尤其珠三角中部地区的生成速率相对更高.
- 刘宁王雪松胡泳涛郑君瑜钟流举胡敏张远航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PM10
- LP-FTIR跟踪β-蒎烯与OH自由基气相反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利用LP-FTIR系统跟踪β-蒎烯和OH自由基的气相反应,研究了反应混合物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初步确定了反应中主要羰基产物诺蒎酮、甲醛、甲酸等随反应时间的生成情况,定性讨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
- 王雪松邵可声刘兆荣陈忠明李金龙
- 关键词:LP-FTIR蒎烯OH自由基气相反应环境化学
- 新型环境测试舱研制、性能评价及释放模拟被引量:14
- 2008年
- 研制了一种新型环境测试舱,此舱系统可用于研究室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特征和释放机理。详细介绍舱的设计,讨论舱系统的优缺点,并对舱的性能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准确性分别为≤0.5℃和≤3.1%,空气混合水平达到92.9%,回收率达到85.2%。根据回收率实验结果,用经验模型和VB模型模拟对二氯苯(p-DCB)释放,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 王立鑫王雪松白郁华刘兆荣李金龙
- 关键词:环境测试舱VOCS对二氯苯
- 台风天气对珠三角地区夏、秋季臭氧污染影响的比对分析
- 台风是与珠三角地区夏、秋季臭氧污染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天气过程。然而不同季节台风活动影响下,珠三角臭氧区域传输与本地贡献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化学转化特征仍需系统梳理。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 2015 年 10 月、2...
- 屈坤王雪松肖腾林廷坤曾立民张远航
- 关键词:台风臭氧污染
- 北京市秋冬季大气环流型下的气象和污染特征被引量:13
- 2019年
- 分析了北京市2013~2018年秋冬季(即当年11、12月和次年1、2月份)11种环流型的地面和垂直气象特征,归纳出5类大气环流条件,探讨了不同环流型下北京地区的大气传输规律以及环流型与北京PM_(2.5)污染之间的关系.在5类大气环流条件中,第I类(含北(N)、东北(NE)环流型,天数占比28%)和第II类(含西北(NW)、反气旋(A)环流型,占33%)有利于传输扩散,以西北风为主,风向较稳定,风速大,边界层高度高;第III类(含东(E)环流型,占7%)传输扩散条件居中,边界层内以东南风为主,风向变化大,风速中等;第IV类(含西南(SW)、西(W)、南(S)3种环流型,占12%)和第V类(含东南(SE)、均压(UM)、气旋(C)3种环流型,占20%)均不利于传输扩散,边界层内以偏南风为主,风速较小,边界层高度低,低层逆温较强,第IV类近地面风向较稳定,而第V类则风向变化大.不同环流型下气团传输至北京的路径存在差异,对北京空气质量产生潜在影响的周边地区随之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型与北京市秋冬季PM_(2.5)污染紧密关联,SW、UM、C、S和W是北京地区最易发生PM_(2.5)污染的环流型(平均污染发生频率>75%,平均重度以上污染发生频率>42%),而在N、A、NE和NW环流型下污染发生频率最低.研究期间,PM_(2.5)污染极端严重的月份存在UM环流型占比显著增加的共同特点,而PM_(2.5)污染水平最低的月份N环流型占比增加近一倍.此外,PM_(2.5)污染变化相对于环流型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 林廷坤洪礼楠黄争超王雪松蔡旭晖
- 关键词:环流型气象细颗粒物污染
- 贵阳建筑扬尘PM_(10)排放及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1
- 2010年
- 为了研究贵阳建筑扬尘的环境影响,根据对建筑和市政施工工程的调查,估算了贵阳市区2002年建筑扬尘的PM10排放量,并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了建筑扬尘对PM10浓度的贡献,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年贵阳城区建筑扬尘的PM10排放量为416t,占PM10排放总量的4%。建筑扬尘对贵阳市区较大范围内的PM10浓度水平均有影响,对整个城区PM10的年均浓度贡献接近12%。受施工强度以及风场和降水等气象因素作用,建筑扬尘排放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 张雯婷王雪松刘兆荣张远航邵敏程群吴德刚田伟
- 关键词:CALPUFFPM10
- 人为源排放VOC对北京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被引量:100
- 2002年
- 运用三维欧拉型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模拟研究了北京市城近郊区人为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对该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各类污染源中,流动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的贡献率最大,然后依次是油品储运与溶剂使用、工业面源和高架点源的贡献;减少北京市城近郊区人为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能够同时降低该地区的臭氧平均浓度和最大浓度;另外,模拟结果还表明,北京市城近郊区的臭氧污染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来自周边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和生成的臭氧对该地区臭氧浓度水平具有一定的贡献.
- 王雪松李金龙
- 关键词:人为源VOC臭氧CAMX光化学烟雾污染
- 北京地区夏季PM10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1
- 2003年
- 利用三维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 ,对北京地区夏季PM10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城近郊区夏季的PM10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一般在半夜前后和早晨常表现出较高的浓度 ;中午前后由于大气化学转化对二次气溶胶的生成贡献 ,在城市地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高浓度值 ;傍晚前后往往是一天中浓度最低的时段。PM10的空间分布与源排放关系密切 ,中午前后的空间分布会体现出光化学反应对其二次生成作用的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10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对于PM10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变化 ,其中的二次组分起主要决定作用 。
- 王雪松李金龙
- 关键词:PM10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