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远航

作品数:180 被引量:4,020H指数:3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理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9篇污染
  • 27篇臭氧
  • 24篇大气污染
  • 21篇颗粒物
  • 19篇气溶胶
  • 15篇珠江三角
  • 15篇珠江三角洲
  • 14篇动车
  • 14篇光化学
  • 13篇源解析
  • 13篇机动车
  • 12篇污染物
  • 11篇自由基
  • 10篇PM
  • 9篇细粒子
  • 9篇光谱
  • 9篇过氧
  • 9篇PM2.5
  • 8篇过氧化物
  • 7篇夏季

机构

  • 174篇北京大学
  • 10篇中国环境科学...
  • 9篇暨南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广东省环境监...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成都市环境保...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香港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中国国际经济...

作者

  • 180篇张远航
  • 44篇曾立民
  • 35篇陆克定
  • 28篇唐孝炎
  • 26篇胡敏
  • 22篇邵敏
  • 17篇王雪松
  • 15篇李金龙
  • 13篇谢绍东
  • 12篇邵可声
  • 10篇王伯光
  • 8篇郑玫
  • 8篇何凌燕
  • 8篇陈忠明
  • 8篇黄晓锋
  • 7篇闫才青
  • 7篇吴宇声
  • 7篇王海潮
  • 5篇刘新罡
  • 5篇于雪娜

传媒

  • 2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8篇中国环境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
  • 16篇北京大学学报...
  • 13篇环境科学学报
  • 10篇科学通报
  • 8篇环境化学
  • 4篇中国科学:化...
  • 3篇广州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分析化学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化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环境
  • 2篇紫光阁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前线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3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13篇2005
  • 8篇2004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污染优化控制理论的一些新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介绍了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包括了大气污染优化控制理论在以下几个具体应用领域的进展 :(1)工业污染源的优化布局。应用伴随方法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以求解优化问题 ,给出了理论框架 ,进行了数值试验。 (2 )短期空气质量的动态控制。应用实际气象数据和污染源数据进行了优化控制数值模拟。 (3)化学风险的预先评价与控制。应用伴随方法 ,对运动化学源进行风险评价 ,规划最佳运输路线 ;针对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中处理日本二战期间遗弃化学武器的有关问题 ,妥善选择化武销毁工厂的地址。以上优化控制问题 ,以气象预报模式和大气污染预报模式为基础 ,而以伴随方法和最优化算法为求解途径 ,数值试验表明理论的正确性和方法的高效率。新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与数值模式和观测技术紧密结合 ,并且顺应了计算机速度和容量高速增长的趋势 ,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峰胡非朱江张远航王锷一黄顺祥陈海平
关键词:运输路线学风
基于观测的我国典型地区臭氧局地化学生成及其关键前体物来源
2023年
为研究近年来我国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及汾渭平原)臭氧局地化学生成的控制因素,利用2014−2019年这些区域共8个代表性站点的夏秋季臭氧及前体物浓度数据,比较分析五大重点区域8个站点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成特征及其与臭氧化学生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这5个重点区域的VOCs浓度主要由烷烃组成,而活性组分则以烯烃、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②以泰安和成都作为郊区和城市站点的案例研究表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平均温度增加2℃、辐射增加20%或天然源排放增加20%)可能对当地臭氧生成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它们并不足以改变对臭氧生成控制区的判定.③通过采用VOCs来源解析技术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的方法,发现机动车尾气、工业和溶剂使用等人为源类别是影响局地臭氧化学生成的关键VOCs排放源,而在农村或郊区(如望都、泰安等站点),天然源VOCs对臭氧生成贡献很大.研究显示,实现降低各城市臭氧峰值浓度,则需要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前体物减排策略,以便根据每个城市的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当地臭氧生成的影响来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认为,重点控制人为源VOCs是有效控制夏季臭氧污染的关键措施.
刘跃辉刘禹含龚元均周明刘欣关茜妍陈仕意曾立民陆克定张远航
关键词:臭氧VOCS源解析
秸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中有机示踪物的分析方法被引量:3
2006年
针对秸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建立了测定4种有机示踪物的GCMS分析方法,着重讨论了柱前衍生反应的条件,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在样品中加入80—100μlBSTFA/TMCS作为衍生试剂,在70℃下反应2h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的检测限为0.042—0.260μg,精密度为2.7%—19.7%,加标回收率为60.3%—111%.应用本方法定量分析了小麦秸秆闷烧排放的细颗粒物中22种有机物的含量,其分布特征为糖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含—OCH3酚类和甾醇类物质,而烷醇类物质含量最低.
朱先磊张元勋祝斌邵敏曾立民张远航魏永杰张鹏
关键词:秸秆颗粒物GC/MS
Models-3/CMAQ和CAMx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模拟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3
2011年
运用Models-3/CMAQ和CAMx两个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同时对珠江三角洲2004年10月的臭氧污染进行模拟,利用监测网12个站点的观测数据对两个模式的臭氧模拟效果进行统计评估,并应用过程分析技术,量化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两个模式结果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CMAQ与CAMx均能较好地模拟出珠江三角洲大多数站点的臭氧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74,标准化平均偏差分别为-8.5%、8.8%、标准化平均误差分别为36.7%和37.9%;两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2)和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但CMAQ的臭氧模拟浓度总体上较CAMx的结果偏低约17%.两个模式对珠江三角洲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站点的模拟结果一致性不尽相同.在干沉降、化学反应参数、垂直输送等方面处理方法上的差异共同造成了两个模式对珠江口沿岸站点臭氧模拟结果上的差别;细网格边界浓度差异是造成上风向区域站点CAMx模拟浓度比CMAQ结果偏高的主要原因.CAMx有必要提供更多干沉降的算法供选择,改善光解速率等计算方法可能改善CMAQ臭氧模拟结果.
沈劲王雪松李金凤李云鹏张远航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CMAQCAMX臭氧
一种基于自然控制论的核化事故应急优化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控制论的核化事故应急优化控制方法,属于危害控制领域。本发明首先对核化事故危害进行预测预警,然后在对核化事故后果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基于自然控制论的优化控制方案。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自然控制论的核...
黄顺祥陈海平刘峰张远航王新明姬壮周
文献传递
OH自由基引发的甲烷光化学氧化体系中有机过氧化物的研究被引量:20
1998年
在1.01325×10^5Pa,298K,O2-N2气氛下,采用长光路付立叶红外光谱仪跟踪反应进程,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反应产物中有机过氧化物,研究了OH自由基基引发的甲烷光化学反应体系,证实反应产物中有H2O2、甲基过氧化氢(CH3O2H,MHP)和过氧甲醚(CH3O2CH3),并发现羟甲基过氧化氢(HOCH2OOH,HMHP)和一未知有机过氧化物。
陈忠明邵可声唐孝炎胡敏张远航齐斌
关键词:甲烷光化学有机过氧化物大气污染污染物质
珠江三角洲黑碳气溶胶及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被引量:123
2009年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而气溶胶的辐射特征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04~2007年黑碳仪观测的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浊度计观测的散射系数,以及导出的单次散射反照率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结果如下:使用黑碳仪观测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必须与国际公认的仪器进行对比观测,对资料进行校准和订正,才能得到质量保证的资料序列.分析表明黑碳浓度月均值在3.1~14.8μg·m-3之间变化,4年来黑碳浓度逐年下降;每年年均值下降1μg·m-3左右,旱季浓度较高,多年平均为8.9μg·m-3,雨季浓度比较低,多年平均为8.0μg·m-3,月均值极大值出现在2004年12月份,月均值极小值出现在2007年7月份,黑碳浓度4年均值为8.4μg·m-3.计算的散射系数月均值在129~565Mm-1之间变化;吸收系数月均值在32~139Mm-1之间变化,单次散射反照率月均值在0.71~0.91之间变化,2004~2007年的年均值分别为0.80,0.82,0.79,0.84.使用3台黑碳仪,分别同步观测PM10,PM2.5,PM1中的黑碳,结果表明PM2.5占到PM10的大约90%;PM1占到PM2.5的大约68%;黑碳气溶胶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将相距8km的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海拔141m)与番禺气象局(海拔13m)在一年中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两站黑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居于山顶的大气成分站的黑碳浓度总是低于平原的番禺气象局,两站的年均值也相差近4μg·m-3,表明黑碳气溶胶在近地面浓度较高,在高度较高的大气成分站浓度较低.
吴兑毛节泰邓雪娇铁学熙张远航曾立民李菲谭浩波毕雪岩黄晓莹陈静邓涛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黑碳气溶胶散射系数
固定源排放气体的颗粒物采集监测装置
一种固定源排放气体的颗粒物采集监测装置,包括等速采样头、稀释腔、停留室、采样器以及中央控制器;等速采样头的出口端与稀释腔连通;稀释腔一端与零空气发生器连接,另一端连接风机,其外侧设有收集管,收集管连通停留室;采样器包括旋...
曾立民于雪娜刘红杰张远航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臭氧污染的来源分析被引量:108
2009年
光化学烟雾污染是影响北京地区夏季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00年6月底至7月初发生在北京地区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模拟,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和地区臭氧评估技术(GOAT),量化了不同地区的污染源排放对北京市城近郊区臭氧污染的贡献,探讨了周边地区排放的臭氧贡献方式问题,分析了北京地区臭氧污染的化学机制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臭氧污染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定陵地区的超标臭氧主要受到城近郊区烟羽的严重影响(占55%),城近郊区则除了受到北京市的前体物排放影响外(占46%),来自天津市、河北省南部地区的贡献往往也占有重要份额;周边地区对北京市城近郊区的贡献中,直接输入的臭氧约占七层,其余部分以输入前体物的方式贡献臭氧;北京城近郊区的臭氧生成主要受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而在远郊区县和农村地区臭氧生成对氮氧化物变得更为敏感.对北京地区臭氧污染的源排放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臭氧来源和不同贡献方式的重要性,以及臭氧生成机制的变化规律.
王雪松李金龙张远航谢绍东唐孝炎
关键词:臭氧源排放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被引量:156
2005年
以2002年源排放清单、气象资料和空气质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CALPUFF模拟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及对排放源现状分析,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内城市之间污染物相互输送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不同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定量给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贡献.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间污染相互作用显著,其中广州是最典型的与周边发生显著相互作用的城市之一.
王淑兰张远航钟流举李金龙于群
关键词:空气污染受体模型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