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霞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稻瘟
  • 8篇稻瘟病
  • 8篇瘟病
  • 5篇稻瘟病菌
  • 5篇病菌
  • 4篇水稻
  • 4篇抗性
  • 2篇蛋白
  • 2篇稻株
  • 2篇诱导抗性
  • 2篇抗瘟性
  • 1篇稻瘟菌
  • 1篇等基因
  • 1篇英文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转化
  • 1篇致病
  • 1篇质体
  • 1篇色素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篇黄大年
  • 9篇王金霞
  • 5篇杨炜
  • 3篇何祖华
  • 3篇沈瑛
  • 2篇申宗坦
  • 1篇石春海
  • 1篇袁筱萍

传媒

  • 7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Journa...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为建立稻瘟病菌转化体系,选用稻瘟病菌2539B_1为受体,用Novozyme—234或国产裂解酶分别消化该菌细胞壁,都获得了足够数量的原生质体,并具再生菌的能力,其效率大体相近。上述两种裂解酶按1g鲜重菌丝加50mg酶量,消化2h即可获得4.65×10~8细胞/ml密度的原生质体,制备的原生质体和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具有相似的习性。
王金霞黄大年杨炜沈瑛邹勤范在丰邱德文
关键词:稻瘟病原生质体水稻
稻瘟菌非致病性和弱致病性菌株对稻株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1990年
稻瘟病是世界各稻区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nov. comb. (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属高度变异的真菌。国内外曾对其复异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研究,认为异核现象、准性生殖及非整倍性是变异的机制。近年来,
沈瑛黄大年范在丰邱德文王金霞邹勤
关键词:稻瘟病菌株诱导抗性
提高稻瘟病菌转化频率的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为提高pAN7—1质粒导入稻瘟病菌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的转化率,进行了对转化效率影响因子的研究。稻瘟病菌转化溶液中使用50mmol/LCaCl2浓度,PEG400040%或PEG800040%多聚物,添加30μg鲱鱼精DNA,供体质粒DNA呈直线状都有利转化频率的提高。其中鲱鱼精DNA作用尤为显著,由于添加30μg鲱鱼精DNA,转化频率高达71.6转化子/μgDNA。42℃热冲击对稻瘟病菌转化并非必需,转化溶液中添加受体菌2539wDNA后,反而引起转化频率的明显下降。
黄大年王金霞杨炜倪云美
关键词:稻瘟病菌转化率DNA聚乙二醇
水稻抗瘟性遗传和抗性关联蛋白(英文)被引量:2
1992年
对10个抗瘟性品种Tetep、砦糖、矮梅早3号、IR36、IR9782、IR58、水源300、红阳矮4号、矮脚白米仔和国际油占1号对4个中国小种ZB15、ZC3、ZC15和ZG1的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抗性分别由1个或2个显性重复抗性基因控制.共发现19个不同的抗性基因,其中一些是连锁的.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分析表明1至2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与抗性有关.在抗性系H7R中鉴定出5个抗性关联蛋白(RR-1至RR-5),等电点为4.2~5.5、分子量为17~54KD,可能由抗性基因编码.在接种后5天的感病系H7S中发现等电点为4.4~6.7,分子量为12~22KD的4个新蛋白质点(S-1至S-4).
何祖华申宗坦黄大年杨纬王金霞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蛋白抗性
稻瘟病菌浅黄色素突变体对稻株诱导抗性的探讨被引量:1
1990年
经用紫外光诱变菲律宾的一个具有广谱毒性的菌株PO6-6中获得2个浅黄色素突变株A和B以及从浙江省分离的弱致病性菌株C,在25/16℃、RH70%的人工气候箱内,先在4个感病品种上接种48小时后再接种强致病性菌株D和E,浅黄色素突变株和弱菌株对强菌株在水稻感病植株上呈现出交叉保护现象。6批重复试验一致表明,浅黄色素突变株和弱致病性菌株均可明显地诱导水稻植株对稻瘟病的抗病性。本文并就利用稻瘟病菌的交叉保护作用,为开辟防治新途径进行了讨论。
沈瑛黄大年邱德文范在丰王金霞袁筱萍
关键词:稻瘟病菌色素突变体抗生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和水稻蛋白质的相互吸附现象初报被引量:1
1993年
寄主和病原菌间专化性相互作用存在亲和反应和非亲和反应两种方式。蛋白质分子互相作用的研究表明,专化性相互作用经历了病原菌和寄主之间的蛋白质对蛋白质的吸附,相互识别,信息传递等分子信息交流。据报道,寄主蛋白质和病原菌蛋白质彼此有物理的接触,蛋白质之间发生共聚,在感染作用中,病原菌释放一种蛋白质,由于它和寄主蛋白质发生共聚,导致寄主感病;相反,在抗性作用中,病原菌蛋白质与寄主蛋白质不进行共聚,它就促进寄主抗性反应,推测病原菌的蛋白质分子表面上至少包括两个区域:1)在感染性过程中成为共聚作用区。2)在未发生共聚作用时,它同底物键合以启动催化作用,而最终导致抗性。
黄大年王金霞杨炜邹勤
关键词:稻瘟病水稻蛋白病菌
以潮霉素抗性为选择标记的稻瘟病菌原生质体转化被引量:22
1994年
稻瘟病菌对潮霉素(HygromycinB,简写为HmB)较为敏感,当不含无机盐的再生培养基中HmB浓度达到100μg/ml时,稻瘟病菌2539w原生质体的再生即被完全抑制。我们利用带有HmB抗性基因的质粒(pAN7-1),通过PEG②融合法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转化,获得了HmB抗性转化子。转化子以两类形式出现:一类为大而生长稳定的菌落,另一类为小而生长不稳定的菌落,两类菌落产生频率分别为每μgDNA3-4个和10-20个。将大菌落转化子转接到含有HmB的新培养基上,仍可正常生长,但小菌落转化子却不能,说明前者为真正的转化子而后者为流产转化子。DNA杂交分析显示转化是由于质粒DNA整合到了2539w的染色体DNA上,整合可在染色体DNA的不同位点上发生。受试的7个转化子尽管各自的整合形式不同,但均在选择与非选择性培养中保持稳定。
杨炜黄大年王金霞邹勤
关键词:稻瘟病菌潮霉素抗性
利用遗传同质的近等基因对研究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产物被引量:1
1992年
应用经典遗传学方法构建了多个只有抗感基因之差,其他遗传背景相似的抗稻瘟病近等基因对,它们的形态性状比较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等电聚焦电泳带模式以及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图谱模式都说明了每一组近等基因对有很高的同质程度。近等基因对不接种病原菌的双向电泳图谱中,pI7.5~8.5,分子量30~45 kDa区域的蛋白质亚基和稻瘟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甚密,称该区为稻瘟病有关的蛋白质特异区。接种病原菌5d后,近等基因对的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质亚基变化同样发生在该特异区内。
黄大年杨炜王金霞范在丰邹勤何祖华申宗坦
关键词:稻瘟病基因水稻
抗、感稻瘟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被引量:4
1989年
目前.水稻抗瘟性的遗传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抗瘟性的生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报道。万文举等认为对接种与不接种稻瘟病菌的抗病品种来讲均比感病品种多一条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带,这与靳华芳等对小麦白粉病的过氧化物酶研究有相似的结果。而王国粱等,Nobuak Matsayama则观察到接种病原菌后提高了酶的活性,但抗,感品种之间无酶带差异。为了探明抗瘟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功酶之间的关系,选用了一些对稻瘟病菌小种ZBi5(0262)表现抗病和感病的不同品种和近等基因系,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电泳分析。
何祖华石春海申宗坦黄大年王金霞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抗瘟性感病品种小种同品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