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璞玉

作品数:26 被引量:27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冰川
  • 9篇冰川变化
  • 7篇气候
  • 5篇遥感
  • 5篇冰储量
  • 4篇气候变化
  • 3篇水资源
  • 3篇流域
  • 3篇面积变化
  • 2篇电控制器
  • 2篇遥感监测
  • 2篇直轴
  • 2篇数据采集
  • 2篇探地
  • 2篇探地雷达
  • 2篇天山乌鲁木齐...
  • 2篇天山乌鲁木齐...
  • 2篇祁连山中段
  • 2篇自动数据
  • 2篇自动数据采集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兰州城市学院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6篇王璞玉
  • 25篇李忠勤
  • 9篇李慧林
  • 7篇王飞腾
  • 5篇金爽
  • 5篇王文彬
  • 5篇周平
  • 4篇怀保娟
  • 4篇吴利华
  • 3篇何新林
  • 3篇张正勇
  • 3篇刘琳
  • 3篇李开明
  • 2篇白金中
  • 2篇颜东海
  • 2篇王林
  • 2篇高闻宇
  • 2篇曹敏
  • 2篇陈辉
  • 2篇张慧

传媒

  • 5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冰川冻土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厚度特征及冰储量估算被引量:4
2016年
冰下地形与冰川体积的估算对冰川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影像数据、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冰川厚度数据以及差分GPS数据,分析模拟了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横纵剖面的厚度分布特征,采用多种插值方法比较分析,得到木斯岛冰川冰舌区的厚度分布图,初步估算了该冰川的冰储量.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冰川厚度分布图,绘制了木斯岛冰川冰舌区冰床地形图.研究表明,两个横剖面的冰川槽谷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横剖面B1-B2有典型的"U"型地形发育,冰川厚度可达116.4m;C1-C2横剖面底部地形比较平缓,冰川厚度分布较均匀,平均在70~90m.纵测线A1-A2冰下地形成阶梯状分布,纵剖面冰体平均厚度约为80.89m,最大冰体厚度为122.67m.木斯岛冰川的冰床地形图与该冰川的冰厚度等值线图形成明显对比.在海拔3 240m和3 280m处存在明显的冰斗地形地貌.初步估算木斯岛冰川冰舌区的平均厚度和冰储量分别为60.5m和0.195km^3.与传统计算冰储量的方法相比,利用GPR测量得到的冰川厚度数据来插值计算冰储量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怀保娟李忠勤王飞腾王璞玉李开明
关键词:冰储量
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6
2011年
本文运用RS和GIS,基于航空相片、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近50a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s/1970s-2003年,该流域的335条冰川总面积缩小了29.6%,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0km2,冰川末端平均后退258m,退缩比率达31.0%,且黑河干流以西的冰川面积缩小及末端退缩幅度均强于干流以东。分析认为,气温显著升高是黑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导因素。与我国西部其它地区冰川变化相比,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幅度明显较大,且祁连山东、中、西段冰川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这是区域气候差异、冰川规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王璞玉李忠勤高闻宇颜东海白金中李开明王林
关键词:遥感黑河流域祁连山中段
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变化及水资源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由于水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按流域上游产流区和中下游消耗区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流域冰川变化及水资源方面有更清晰的认知,主要从冰雪覆盖变化、河川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径流变化的模拟预测、地下水、同位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研究区水资源的研究进展。近半个世纪以来,玛河流域上游区开展了一些冰川野外考察工作,对流域冰川的形成、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缺少冰川变化方面的实测数据。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研究区冰川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减,并导致冰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下降;近60年来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都呈递增趋势,流域年径流变化受水文年降水量、夏季温度、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变化等综合影响,其中径流量波动上升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流域主要依赖冰雪消融和地下水补给;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但研究区由于资源性缺水和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加剧,水资源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但目前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重点可以在流域冰川水资源的系统研究、建立冰川变化的定位观测体系和开展详细的流域冰川模拟预测研究,要在中下游区加强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科学调配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张正勇李忠勤何新林刘琳王璞玉
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冰川水资源
1972—2013年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多期遥感资料,分析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1972—2013年的冰川变化,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2—2013年冰川共退缩了159.02 km2(变化率为-24.61%),海拔3 800~4 200 m之间退缩最为强烈,冰川末端海拔升高明显(41 a间海拔3 200~3 300 m之间的冰川消失)。冰川变化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玛纳斯河主源冰川退缩速度最快,左岸次之,右岸退缩速度最慢。从朝向上看,各个朝向的冰川均处于退缩状态,偏东向的冰川退缩面积明显大于其他方向。近40 a,流域冰川总储量减少了59.09~85.94 km^3。与中国天山其他地区冰川相比,该流域的冰川退速率较高,气温升高是该区域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徐春海王飞腾李忠勤王林王璞玉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监测气候背景玛纳斯河流域
近50a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和党河南山的冰川变化被引量:19
2014年
以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和党河南山冰川为例,利用1957/1966航摄地形图、1994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2000年ASTER影像、2010年的SPOT5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运用RS和GIS对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和党河南山冰川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7/1966-2010年研究区冰川面积缩小了17.21%,冰储量减小了24.1%。其中,1957-2010年间大雪山冰川面积缩小了16.03%(0.30%/a),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33 km^2,末端平均退缩181 m(3.4 m/a),冰储量减小了22.4%;1966-2010年间党河南山冰川面积缩小了18.32%(0.42%/a),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11 km^2,末端平均退缩159 m(3.6 m/a),冰储量减小了25.7%。大雪山南北坡冰川面积分别减小了22.82%和15.51%,党河南山南北坡冰川面积分别减小了22.39%和16.76%,总体来看,南坡冰川退缩幅度强于北坡。分析认为,气温上升是研究区冰川退缩的主导因素。与祁连山东、中部冰川变化相比,研究区冰川面积缩小幅度相对较小,这是区域气候差异、冰川规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于国斌李忠勤王璞玉
关键词:遥感冰川变化分形祁连山西段
近50a来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11年
基于GIS技术,利用GPS测量数据和1962年地形图分别建立两期DEM,通过对比重点研究了四工河4号冰川1962-2009年冰舌区的表面高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2-2009年间,冰舌区平均减薄15±10 m,年均减薄约0.32±0.2 m,冰储量亏损达(14.3±9.5)×10-3km3,折合水当量(12.9±8.6)×10-3km3。不同海拔、坡度区间冰面高程变化差异显著,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区域的变化最为强烈。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四工河4号冰川发生强烈消融,标志着博格达峰地区的冰川正处于物质严重亏损的状态,直接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状况。
王璞玉李忠勤曹敏李慧林李慧林张明军
关键词:GPSGIS
近期新疆哈密代表性冰川变化及对水资源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新疆哈密是资源性缺水地区,冰川是该区主要的供给水源。为了对该区冰川和水文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变化做出合理评价和预估,以榆树沟6号冰川和庙尔沟冰帽为代表,结合野外实测资料以及近年来在冰川变化领域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哈密地区冰川近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972—2011年,榆树沟6号冰川厚度平均减薄20 m,减薄速率约为0.51 m/a,冰川末端退缩254 m,年均退缩约6.5 m。由于强烈消融,冰川表面径流发育明显,且在末端有冰碛湖形成。相比之下,庙尔沟冰帽消融速率相对较小,对气候变暖的敏感度较低,这与冰帽类型和所处海拔较高有直接关系。综合分析发现,流域有无冰川覆盖及覆盖的比率大小,直接造成哈密地区不同流域近期河川径流变化的差异。
王璞玉李忠勤周平金爽陈辉
关键词:冰川变化水资源
GIS和遥感支持下的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被引量:8
2006年
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和GIS技术,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魏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固态污染物负荷方程,进行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魏沟小流域年平均侵蚀模数为7501.88 t/km2,侵蚀级别属强度,年水土流失量2.6×104t;土壤N、P、K养分流失年负荷量分别为18737kg、17454kg和4133kg。
王璞玉潘竟虎韩进凤赵霞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土壤流失小流域GIS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雷达测厚与冰储量估算被引量:16
2011年
2009年7月对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的四工河4号冰川进行了雷达测厚工作,获取了该冰川的厚度分布状况.基于该冰川的厚度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Co-Kriging插值方法结合理想塑性体理论对冰川非测厚区域的厚度进行了重建,绘制出了冰川厚度等值线图并对冰川冰储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冰体最大厚度出现于海拔3 775m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平均厚度为27.6m;四工河4号冰川的冰储量为0.076 km3.将2009年四工河4号冰川表面地形图与冰川厚度分布图相结合,绘制出了该冰川的冰床地形图.结果显示,在冰体厚度最大的区域,冰床地形呈现凹陷状,这与其相对平缓的冰面地形形成明显对比.
吴利华李忠勤王璞玉李慧林王飞腾
关键词:冰储量
1959-2009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1959-2009年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变化特征,并建立了零平衡线高度与夏季气温和夏季降水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研究表明:近51年来,1号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呈缓慢上升、缓慢下降、急剧上升、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该冰川零平衡线高度上升了约45m。1号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和年净物质平衡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的零平衡线高度为4018m。此外,对1号冰川零平衡线高度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表明,如果夏季气温升高(或降低)1℃,那么该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将上升(或下降)约64m;如果夏季降水量增加(或减少)100mm,那么该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将下降(上升)约21m,夏季气温是影响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李旭亮李忠勤王文彬王璞玉李珊珊
关键词: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气候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