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毅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肠癌
  • 4篇血管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术后
  • 4篇细胞
  • 4篇内皮
  • 4篇内皮化
  • 4篇内皮细胞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3篇人工血管
  • 2篇胆囊
  • 2篇动脉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循环内皮细胞
  • 2篇胰腺
  • 2篇手术特点

机构

  • 15篇苏州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0篇王毅
  • 8篇戴坤扬
  • 8篇宋世铎
  • 5篇钮宏文
  • 4篇伍波
  • 4篇李里
  • 4篇张忠军
  • 3篇戚大川
  • 3篇李德春
  • 2篇陈易人
  • 1篇何宋兵
  • 1篇朱东明
  • 1篇郭凌川
  • 1篇赵华
  • 1篇纽宏文
  • 1篇沈益民
  • 1篇罗苏青
  • 1篇李智
  • 1篇赵鑫
  • 1篇兰晶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上海实验动物...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大肠肛门病外...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4
  • 4篇2002
  • 2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内皮细胞参与人工血管体内内皮化过程的动物实验(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背景:已有实验表明,通过自体血管内皮细胞种植于人工血管腔面提高了血管移植的通畅率。骨髓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是否有利于人工血管体内的内皮化过程?目的:通过骨髓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间置移植的动物实验观察人工血管内皮化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动物实验。单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材料:实验于2000-09/2001-10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完成。选用20只上海地区杂种犬,犬龄1.0~2.0岁,雌雄不拘,体质量(18.7±2.3)kg方法:分离犬骨髓单核细胞,ePTFE人工血管以2种规格(4 mm×4cm和8mm×5cm)完成内皮化。颈总动脉移植:选用10只实验犬切除颈总动脉主干4cm,将直径4mm长4cm的ePTFE人工血管间置移植于双侧颈总动脉,内皮化人工血管为实验组,未经内皮化人工血管为对照组,每组5只。术后2周及2个月采用彩色超声检查移植血管通畅率及血流速率。下腔静脉移植:选用剩余10只实验犬,6只为实验组,实验犬麻醉下将下腔静脉游离约8~10 cm,阻断两端,切除约5 cm,取直径8 mm长5 cm内皮化ePTFE人工血管,以5-0 Prolene作端端吻合,4只为对照组,以相同规格ePTFE人工血管为移植血管。术后2个月测定血管通畅率。同时与上述时间点计算各组移植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率及内膜厚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实验犬不同时间点移植血管通畅率及血流速率。②各组移植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率及内膜厚度。结果:①颈总动脉移植术后2周和2月实验侧通畅率分别为100% (5/5)和60%(3/5).同期对照侧通畅率分别为40%(2/5)和0%(0/5)。术后2个月实验组平均血流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下腔静脉移植实验组和对照组2月移植血管通畅率为83%(5/6)和50%(2/4)。②颈总动脉及下腔静脉移植术后2周实验组血管腔面内皮细胞覆盖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术后2个月实验组血管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王毅陈易人戴坤扬钮宏文伍波李里戚大川
关键词:内皮细胞人工血管内皮化
老年结直肠癌发病及外科手术特点被引量:17
2010年
王毅宋世铎张忠军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
老年结直肠癌发病及外科手术特点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结直肠癌发病的特点,重视老年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12~2009.12外科治疗的1006例CRC病例,选择年龄≥60岁病例58...
王毅宋世铎张忠军
关键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胆囊结石围手术期处理
文献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2004年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 (MVD)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标准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6 0例大肠癌标本中MMP- 2、TGFβ1的表达及 MVD值。结果 :MMP- 2阳性表达率 5 6 .7% (34/6 0 ) ;TGFβ1的阳性表达率 4 3.3% (2 6 /6 0 ) ;MVD1 8~ 1 32 ,平均值 4 6 .6± 2 0 .8。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无远处转移组的 MMP- 2和 TGFβ1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有远处转移组 ,(P <0 .0 5 )。 MVD值增大提示大肠癌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预后差 ;TGFβ1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有关 ;MMP- 2、TGFβ1高表达组 MVD值大于 MMP- 2、TGFβ1低表达组 (P <0 .0 5 )。结论 :MMP- 2、TGFβ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MP- 2、TGFβ1与
李涛赵宏王毅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TGF-Β1MMP-2微血管密度大肠癌生物学
犬双侧颈动脉人工血管间置移植体会
2002年
为尝试在非转流条件下 ,完成双侧颈总动脉一期间置移植 ,用成年期草犬 1 0条 ,单纯硫喷妥钠静脉全麻 ,取颈正中切口 ,在无颈动脉转流下 ,分别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并切除4cm片段 ,以 4mm× 4cm之膨体聚四氟乙烯 ( e PTFE)人工血管作间置移植。结果 :1 0条犬双侧颈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后均能成活 ,术中双侧颈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左侧 1 4.2±4.9min、右侧 1 6.7± 5.1 min,出血量约为 1 0 0 ml。结果提示 :正确的血管缝合方法 ,一般熟练程度 ,无需预作颈动脉转流 ,可一期完成犬双侧颈总动脉间置移植。
王毅戴坤扬钮宏文伍波李里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早期诊断要点及取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7例,发病后8 h内行手术者;B组17例,发病8 h后行手术者。均行取栓术,术中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术后应用肝素抗凝。根据肠管是否发生坏死,行或不行肠管部分切除。结果 A组取栓术后,4例小肠血运恢复正常,3例行肠切除;B组17例均行肠切除,其中12例为长段肠管切除。A组肠坏死率为42.9%,B组为100%;A组病死率为0,B组为41.2%(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SMAE有助于降低肠坏死率及病死率。
赵鑫李德春王毅李智刘永浩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两种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诊的20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术前1d口服硫酸镁加糖盐水;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3d肠道准备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耐受性以及手术后病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于术前肠道准备耐受性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肠道准备通过口服药物的方法,缩短了肠道准备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和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相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可替代传统的灌肠进行肠道准备。
邢巧英王洁王毅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护理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鉴别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王毅张忠军宋世铎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闭塞血栓形成
miRNA-375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miRNA-375的外源性表达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iRNA-375表达质粒或对照质粒转染Panc-1细胞,qRT-PCR方法检测miRNA-375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源性miRNA-375表达后Panc-1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miRNA-375表达质粒组与对照组比较,其miRNA-375表达诱导性升高,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增加miRNA-375的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miRNA-375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可能发挥潜在的抑癌基因作用。
宋世铎周健何宋兵朱东明赵华张子祥王毅李德春
关键词:胰腺癌增殖凋亡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手术治疗34例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外科指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12月原发性脾脏淋巴瘤34例临床资料。结果:左上腹痛、腹胀13例(38.2%)及B症状5例(14.7%)为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中度及中度以上脾肿大30例(88.2%),Ahmann临床分期Ⅰ期12例(35.3%),Ⅱ期3例(8,8%),Ⅲ期19例(55.9%)。外科手术明确诊断者为12例(35.3%),缓解脾肿大或脾功能亢进症状者为11例(32.4%)。手术方式为29例(85.3%)开腹脾切除术,5例(14.7%)腹腔镜或手助式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病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3例(97.1%),其中B淋巴瘤29例、T淋巴瘤4例。另1例为霍奇金病。术后发生9例(26.5%)并发症,手术死亡4例(11.8%)。结论:脾脏切除术能提高Ⅰ、Ⅱ期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生存率,同时能减轻脾肿大引起的不适症状,且有益于进一步明确诊断,腹腔镜或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有利于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术后全身情况的恢复。
王毅宋世铎刘丰郭凌川沈益民
关键词:淋巴瘤脾肿大脾切除术腹腔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