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颖

作品数:23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乳腺
  • 8篇乳腺肿
  • 7篇肿瘤
  • 7篇超声
  • 6篇乳腺肿瘤
  • 6篇腺肿瘤
  • 6篇病变
  • 5篇乳腺X线
  • 5篇乳腺X线摄影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5篇良恶性
  • 5篇恶性
  • 5篇磁共振
  • 3篇导管
  • 3篇性病
  • 3篇乳腺导管
  • 3篇乳腺疾病
  • 3篇乳腺良恶性病...
  • 3篇腺病

机构

  • 2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23篇王慧颖
  • 20篇张伟
  • 6篇韩露
  • 4篇戴文静
  • 4篇刘丹青
  • 3篇郭启勇
  • 3篇张岩
  • 2篇辛军
  • 1篇于兵
  • 1篇富西湖
  • 1篇张楠楠
  • 1篇杨巍
  • 1篇舒红
  • 1篇卢再鸣
  • 1篇艾娜娜
  • 1篇姚立辉
  • 1篇苗淼
  • 1篇孟凡星

传媒

  • 9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第三届全国乳...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读片窗及答案
2007年
病例 女,42岁,12天前无意发现左乳腺肿物,拇指甲大小,质软,轻微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未予治疗。影像学检查,超声:双侧乳腺增生,左乳腺包块伴液化。钼靶X线未见确切肿块影。CT平扫:左乳头水平腺体深部近胸壁处见一卵圆形结节影,大小约2.8cm×2.0cm,内部密度较均匀,平均CT值约为16HU,结节后缘清晰光滑,
王慧颖张岩
关键词:读片窗乳腺肿物局部皮肤乳腺包块钼靶X线CT平扫
乳腺X线和超声对乳腺结构扭曲征象诊断效能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超声对于结构扭曲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乳腺X线摄影中发现结构扭曲(AD),并在1月内行术前乳腺超声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2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X线摄影、超声对于结构扭曲征象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76例病例中,179例恶性,97例良性。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与单独乳腺X线摄影、超声相比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假阳性率,减低特异性、假阴性率。乳腺X线摄影对星芒状AD、边缘回缩状AD、鱼骨刺状AD、单纯的AD及AD伴其他征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0.677、0.721、0.643、0.618,乳腺X线联合超声诊断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0、0.689、0.712、0.699、0.606,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联合超声对其诊断效能无明显提高。结论:乳腺X线联合超声可以提高乳腺AD征象的诊断效能,但不能提高对AD三种影像表现形态及AD伴其他征象的诊断效能。
梁畅张伟王慧颖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疾病放射摄影术超声检查
子宫平滑肌瘤肺转移一例被引量:3
2017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2011年因胸部外伤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后自行服用中药治疗。2013年7月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患者病来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咳血等胸部相关症状。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坦,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既往2006年曾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
刘丹青张伟王慧颖吕冬君郭启勇
关键词:子宫肿瘤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Kartagener’s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08年
病例男,26岁,已婚2年,不育。以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咳血,久治不愈,近期加重,经系统抗炎治疗,疗效不显著来我院检查。患者自出生开始反复发生肺部感染,伴长期咳脓性痰,于10余年前开始出现间歇性痰中带血、胸闷、胸痛等症状,无呼吸困难。本次发病于入院前9d,因受凉后出现高热、寒战,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为黄脓样,经抗炎治疗后症状减轻,外院X线胸片显示肺内病变未见减小。
苗淼张岩王慧颖张伟
关键词:卡塔格内综合征超声心动描记术
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MRI特征与HER2表达及病理核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动态增强MR影像特征与HER2表达及病理核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4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纯DCIS 28例,术前全部接受乳腺增强MR检查。系统描述病变的MR形态特征、早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它们与HER2表达及病理核分级的关系。结果:单纯DCIS动态增强MR形态特征主要为非肿块样强化(22/28),以区段分布(13/28)为主。早期快速强化为主(25/28),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平台型(18/28)和流出型(9/28)为主。HER2表达在高级别组和非高级别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高级别组HER2阳性比例(11/18)较非高级别组(2/10)高;坏死成分在高级别组、非高级别组以及HER2阳性组和HER2阴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3),高级别组和HER2阳性组易伴有坏死成分。单纯DCIS MR形态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DCIS动态增强MR形态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区段分布的非肿块样强化,早期快速强化为主,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高级别DCIS更易表达HER2,且更易出现坏死。
韩露张伟王慧颖刘丹青郭启勇
数字乳腺X线与断层摄影对乳腺“结构扭曲”样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析数字乳腺X线摄影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乳腺"结构扭曲"(AD)样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选取2015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行数字乳腺X线摄影及DBT的女性患者,其主要影像学征象表现为AD,同时具有病理结果,并且除外具有外伤史、手术史及放化疗病史,共81例。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采用配对χ2检验进行比较,认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计算公式(灵敏度+特异度-1)计算约登指数。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数字乳腺X线摄影、DBT对乳腺AD样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8.2%、88.6%,根据配对卡方检验,P=0.049(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对乳腺AD样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97.7%,与单独数字乳腺X线摄影(68.2%)比较,根据配对卡方检验,P=0.001(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独DBT(88.6%)比较,根据配对卡方检验,P=0.219(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乳腺X线摄影、DBT对乳腺AD样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67.6%、56.8%,根据配对卡方检验,P=0.388(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对乳腺AD样病变诊断的特异度为32.8%,与单独数字乳腺X线摄影(67.6%)比较,根据配对卡方检验,P<0.00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独DBT(56.8%)比较,根据配对卡方检验,P=0.039(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字乳腺X线摄影、DBT及联合诊断的约登指数分别为35.8%、45.4%、32.8%。结论:DBT对乳腺AD样病变的诊断效能总体优于数字乳腺X线摄影。联合诊断与数字乳腺X线摄影相比也可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但与DBT无明显差异。
梁畅张伟王慧颖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房X线摄影术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南聪慧张伟王慧颖华薇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乳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拟诊为乳腺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17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52岁。患者均无远隔转移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未接受过肿瘤相关治疗,且均不在妊娠、哺乳期。所有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患者中共发现乳腺癌病灶18个,其中15例16个病灶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低分化腺癌,1例为黏液腺癌,18F-FDG PET/CT诊断阳性17个,阴性1个,SUV值1.4~19.6,平均SUV值为6.02。对于区域淋巴结,手术共切除淋巴结209个,其中8例患者共66个淋巴结转移,占31.6%,18F-FDG PET/CT检查中5例患者共27个可疑转移淋巴结,占40.9%。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0.10%,特异度为100%,诊断准确度为81.34%,漏诊率为59.9%,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100%、78.57%。结论: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评价区域淋巴结状态,18F-FDG PET/CT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戴文静张伟辛军王慧颖韩露
关键词:乳腺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性能评价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MRI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7年6月乳腺病变患者129例,年龄26~75岁,平均(45.0±8.2)岁。所有患者均在1月内接受过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MRI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乳腺X线摄影、超声诊断乳腺癌的PPV和NPV均低于MRI (89.5%和98.1%)。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93.0%)、灵敏度(98.6%)、AUC(0.938)显著高于乳腺X线摄影的准确性(72.9%)、灵敏度(85.5%)、AUC(0.806)和超声的准确性(73.6%)、灵敏度(71.0%)、AUC(0.814)(P<0.000 1)。结论: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灵敏度、AUC均高于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MRI在诊断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司爽张伟王慧颖梁畅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射摄影术
青年女性乳腺癌特征及影像检查手段效能评价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青年(≤35岁)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特点,评价目前各种影像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174例,共180个恶性病灶,平均年龄31.6岁,174例患者中89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174例均行乳腺超声检查,21例行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首发症状、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免疫组化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乳腺影像检查表现特点及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的分类,对比性分析各项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联合诊断率。结果: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症状以无意间或体检发现乳腺肿块为主(94/174,54.0%),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148/180,82.2%),且以高级别(Ⅱ、Ⅲ级)为主(118/148,79.7%及20/148,13.5%);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55/140,39.3%),免疫组化结果中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较低,雌激素受体(ER)阴性(63/174,36.2%),孕激素受体(PR)阴性(58/174,33.3%);免疫组化类型以Luminal A型为主(82/140,58.6%)。X线表现以肿块(伴钙化)为主(52/78,66.7%),肿块以高密度、不规则形、边缘模糊为主要表现特征。3种主要的检查手段中乳腺超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7.1%,乳腺X线为96.6%和87.6%,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青年乳腺癌以无自觉症状的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以高级别(Ⅱ、Ⅲ级)的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较高,ER、PR表达阴性率高,免疫组化类型以Luminal A型为主。X线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缘模糊的高密度肿块(伴钙化),乳腺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可作为青年乳腺癌的主要筛查手段,当怀疑恶性病变时,应联合两种及以上的影像检查手段,以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及手术。
刘丹青张伟王慧颖韩露吕冬君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X线摄影术超声检查多普勒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