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咳嗽
  • 5篇胃食管反流性...
  • 3篇气道
  • 2篇道炎症
  • 2篇炎症
  • 2篇诊疗
  • 2篇食管
  • 2篇食管反流
  • 2篇气道高反应
  • 2篇气道高反应性
  • 2篇胃食管
  • 2篇胃食管反流
  • 2篇哮喘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咳嗽
  • 2篇咳嗽变异性
  • 2篇咳嗽变异性哮...
  • 2篇咳嗽病因
  • 2篇季度
  • 2篇发病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1篇王宇
  • 8篇邱忠民
  • 8篇余莉
  • 5篇吕寒静
  • 3篇邱志宏
  • 3篇徐镶怀
  • 2篇宋利格
  • 2篇王宇
  • 2篇刘玻
  • 1篇王岚
  • 1篇陈强
  • 1篇宋烨
  • 1篇高原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第九届中青年...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气道高反应性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MII-pH监测和气道炎症特征
目的探讨伴气道高反应性的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GERC)患者的多通道食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结果和气道炎症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确诊的5例伴...
余莉徐镶怀王宇吕寒静邱忠民
伴气道高反应性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MII-pH监测和气道炎症特征
目的探讨伴气道高反应性的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GERC)患者的多通道食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结果和气道炎症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确诊的5例伴...
余莉徐镶怀王宇吕寒静邱忠民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频率的季度差异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一年间各季度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频率的改变。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连续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并经逐步诊断流程探查病因的290例慢性咳嗽患者,以季度为单位分成4组,通过χ2检验分析各季度病因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一年中慢性咳嗽病例数第2季度最多,第4季度最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分布频率因季节不同而变化,从第1季度63.8%降至第4季度35.4%(χ2=11.334,P=0.01)。而其他病因无明显季节差异。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分布频率随季度而变化。
刘玻余莉王宇邱志宏吕寒静邱忠民
关键词: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分布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被引量:7
2010年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相比,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在发病机制、诊疗方面有其特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高位反流、低位反流和气道高敏感性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建立,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可以区分酸与非酸性反流,是有前景的诊断技术,抗反流药物治疗是目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治疗方法。
王宇余莉邱忠民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被引量:26
2010年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相比,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在发病机制、诊疗方面有其特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高位反流、低位反流和气道高敏感性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建立,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可以区分酸与非酸性反流,是有前景的诊断技术,抗反流药物治疗是目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治疗方法。
王宇余莉邱忠民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咳嗽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年变化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后,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形式收集153名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骨转换相关指标,并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研究对象的骨密度(腰椎、股骨颈和全髋)。将随访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creatine ratio,UACR)水平分为3组:对照组(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平均随访(1.7±0.7)年,分析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153名研究对象中,40.5%为老年男性,59.5%为绝经后女性。在老年男性中,股骨颈、腰椎、全髋骨密度年变化率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绝经后女性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股骨颈骨密度下降最快[-0.71(-3.21-0.41)%vs 1.25(-0.743.61)%,P=0.029],其余部位的骨密度年变化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绝经后女性患者UACR与股骨颈骨密度年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241,P=0.022),血红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年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r=0.244,P=0.02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了性别、糖尿病病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红蛋白、初次股骨颈骨密度之后,UACR和股骨颈骨密度年变化率并无相关性。但即便校正了性别、糖尿病病程、eGFR、UACR、初次股骨颈骨密度之后,血红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年变化率仍呈正相关(B=0.064,95%CI:0.0050.122,P=0.032)。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下降相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有助�
韩东旭梁倩王宇王宇丁慧茹黄冬妮宋利格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密度骨转换指标血红蛋白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频率的季度差异
2010年
目的探讨一年间各季度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频率的改变。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连续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并经逐步诊断流程探查病因的290例慢性咳嗽患者,以季度为单位分成4组,通过X2检验分析各季度病因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一年中慢性咳嗽病例数第2季度最多,第4季度最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分布频率因季节不同而变化,从第1季度63.8%降至第4季度35.4%(X2=11.334,P=0.01)。而其他病因无明显季节差异。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分布频率随季度而变化。
刘玻余莉王宇邱志宏吕寒静邱忠民
关键词: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分布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诱导痰中肥大细胞相关介质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气道肥大细胞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hronic cough,GER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GERC患者10例,对照组分别为无咳嗽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10例和正常健康志愿者10名。三组均接受咳嗽敏感性试验、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分析检查。比较三组间咳嗽敏感性、肺功能指标、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诱导痰上清液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cell tryptase,MCT)、组胺、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的差异。结果 GERC组较无咳嗽GERD组反流症状轻,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GERD组(P<0.05)。GERC组咳嗽评分日间明显高于夜间(P<0.05),咳嗽阈值C_2、C_5明显低于无咳嗽GER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但肺通气功能指标如FEV_1%、FVC%、FEV_1/FVC和PEF%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GERC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虽与无咳嗽GERD组和正常对照组相似,但诱导痰中MCT、SP和PGE2水平明显高于无咳嗽GERD组(P<0.05),而组胺、PGD2、ECP和IL-8三组间无明显差异。诱导痰中MCT和SP与辣椒素咳嗽阈值LogC_5间存在显著负相关(MCT:r=-0.571,P<0.01;SP:r=-0.569,P<0.01)。结论 GERC患者较GERD患者有更高的咳嗽敏感性,除气道神经肽外,肥大细胞在下气道的激活可能是GERC咳嗽的机制之一。
王宇余莉吕寒静邱忠民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敏感性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前列腺素E2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发生机制的临床研究
余莉徐镶怀邱志宏王宇陈强梁思维王岚邱忠民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的ROC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s,ROC)分析方法评价超声、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疑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中同时有超声、CT、MRCP资料共65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共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SAS6.12软件进行ROC分析。结果ROC分析显示:超声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Aus)=0.882,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Act)=0.920,MRCP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Amrcp)=0.956。表明MRCP在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疾患的价值高于B超、CT。结论对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超声是首选诊断方法,MRCP、CT的诊断价值高于超声。
宋烨高原王宇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MRCPROC分析ROC曲线影像学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