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峰

作品数:39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脊髓
  • 15篇他克莫司
  • 9篇缺血
  • 9篇脊髓缺血
  • 9篇脊髓损伤
  • 8篇细胞
  • 8篇后处理
  • 7篇再灌注
  • 6篇蛋白
  • 6篇凋亡
  • 6篇灌注
  • 5篇腰椎
  • 5篇髓核
  • 5篇FK506
  • 4篇蛋白酶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髓核细胞
  • 4篇天冬氨酸
  • 4篇天冬氨酸蛋白...
  • 4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36篇武汉大学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华中科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9篇潘峰
  • 22篇陶凤华
  • 16篇祝成亮
  • 14篇陶海鹰
  • 13篇李章华
  • 11篇郭风劲
  • 11篇陈安民
  • 8篇贺斌
  • 5篇唐欢
  • 5篇李锋
  • 5篇程艳香
  • 4篇余铃
  • 4篇范里
  • 3篇彭昊
  • 3篇赵东明
  • 3篇陈家禄
  • 2篇郭卫春
  • 2篇任岳
  • 2篇卫爱林
  • 2篇廖文

传媒

  • 4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FK506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FK506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应用FK506治疗组(n=30)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n=30),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以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两者都于伤后24h达高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潘峰陈安民郭风劲祝成亮陶凤华赵东明
关键词:脊髓损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FK506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51例,其中23例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VAS评分在术前1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周时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椎旁肌损伤,减少术后腰背痛的发生.
潘峰陶海鹰任岳李章华郭卫春陶凤华贺斌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
兔髓核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髓核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体外新西兰大白兔髓核细胞(nucleuspulposuscells)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共培养时,兔髓核细胞与大鼠MSCs直接和间接接触对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DAPI(4',6-二咪基-2'-苯吲哚盐酸)标记原代髓核细胞后,分别与第三代MSCs按接触组和非接触组(Transwell培养系统)共培养。每隔24小时应用免疫荧光观察MSCs的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II型胶原和可凝集蛋白多糖(Aggrecan)的表达。结果直接接触培养组中可见分化的MSCs形态和功能接近髓核细胞;非直接接触组的MSCs未见变化。结论髓核细胞与MSCs的直接接触,是诱导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重要因素。
李锋李光辉陶凤华郭风劲许涛潘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共培养
他克莫司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大鼠脊髓的保护效应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对脊髓的保护效应。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他克莫司组(n=20)和损伤组(n=20)。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他克莫司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他克莫司0.3mg/kg,损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3、7、14、21d应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并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与损伤组比较,他克莫司组各时间点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P<0.01),血浆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损伤组和他克莫司组iNOS蛋白表达均于伤后3d升高,7d达峰值,且他克莫司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率均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或P<0.01)。结论他克莫司可减少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的表达和自由基生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潘峰程艳香范里陈安民郭风劲李章华陶凤华陶海鹰孙虹
关键词:脊髓损伤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他克莫司
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6例单侧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8~57岁,平均38.5岁;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27例,合并腓骨骨折25例;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6例,Ⅱ型21例,Ⅲ型9例。予跟骨牵引或石膏托行骨折临时固定7~14d,平均9.8d,待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9~34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Mazur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3例,良1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3.3%。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表浅感染2例,切口皮缘坏死2例,关节退行性变19例。结论Pilon骨折行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局部软组织并发症少,长期随访踝关节功能优良。
潘峰陶海鹰
关键词:胫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
保留创腔引流管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探讨
2012年
目的评价保留创腔引流管治疗腰椎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 2007年7月~2011年7月我科共行腰椎后路手术580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42~67岁,平均58.5岁。均行术后保留创腔引流管治疗,切口愈合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观察脑脊液漏消失及切口愈合时间,并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脑脊液漏的消失时间为6~11天,平均8.1天;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13~20天,平均15.6天;无切口感染、化脓性脑脊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创腔引流管治疗腰椎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有效且安全。
潘峰李章华陶凤华郭卫春任岳陶海鹰孙虹彭昊
关键词:腰椎后路手术脑脊液漏
改良法原代培养兔髓核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兔髓核细胞培养的最佳方法,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DMEM/F12(1∶1,添加FBS10%,pH7.2)作为基础培养液,用酶消化及机械剪切法原代培养髓核细胞,检测细胞生长形态及代谢。结果髓核细胞多为多角形,另有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内含空泡;改良法较酶消化组单层培养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结论改良法髓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为椎间盘组织工程髓核细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陶凤华李锋潘峰陈文坚周松
关键词:髓核细胞细胞培养
Master-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Master-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Master-Quadrant系统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Mast-Quadrant系统辅助下经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1.1岁。单节段42例,双节段8例,均为L4-L5和L5-S1节段,术后随访评价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JOA评分、Macnab标准评价等。结果:手术切口长度2-3cm,平均2.5cm,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51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00ml;住院时间7-17d,平均10d;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1-3月,平均1.2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8个月;JOA评分治疗前为(10.32±2.12)分,术后1个月为(20.65±2.62)分,末次随访为(26.55±3.74)分;Macnab标准评价,优43例,良7例。结论:Mast-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良好,切口小、出血少、术野清晰,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候煜东李章华潘峰方卫军许海甲廖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兔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兔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及体外培养兔退变髓核细胞,台盼蓝染色法测定活细胞率。将每份髓核细胞样本分为空白组、TGF-β1组和TGF-β1+IGF-1组。TGF-β1和IGF-1干预后第0、2、4、6天,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内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兔退变髓核细胞的活细胞率为88%~95%。干预后第4天和第6天TGF-β1+IGF-1组与TGF-β1组、空白组比较细胞聚集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TGF-β1和IGF-1能够促进兔退变髓核细胞合成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改善其生物学活性。
伊友明陶凤华杜静潘峰李锋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细胞培养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他克莫司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缺血20分钟后抽出球囊中液体行再灌注。再灌注15分钟、1、6、24小时切取相应脊髓节段,采用邻联二茴香胺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再灌注24小时应用干湿差重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同时制备组织切片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SO组大鼠脊髓组织MPO活性在7.20~8.03 U/mg之间,与之相比IR组大鼠再灌注各时间点MPO活性升高明显(P<0.01),TP组大鼠再灌注15分钟、1、6、24小时时MPO活性均显著低于IR组(P<0.01)。SO组大鼠脊髓组织水含量为(61.17±1.49)%,再灌注24小时时IR组大鼠高达(69.34±0.91)%,而TP组脊髓组织水含量为(65.09±0.61)%,显著低于IR组(P<0.01)。SO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44±1.31)%,再灌注24小时时IR组和TP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2.76±6.67)%和(20.40±5.43)%,TP组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他克莫司后处理能抑制缺血脊髓再灌注后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组织炎性水肿,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潘峰祝成亮陶凤华李章华陶海鹰贺斌余铃戢鹏唐欢
关键词:脊髓缺血过氧化物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