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煜
- 作品数:42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低氧诱导因子-1病理生理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 1992年Semenza等对经低氧处理的Hep3B细胞株核提取物进行电泳位移分析时,首先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随后在1997和1998年又相继发现了H...
- 冯世杰马秀娟宗英毛煜张晓冬弓雪莲张晓芳陆国才
- 关键词:HIF-1肿瘤
- TBL教学法在新药评价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在新药评价教学中分别应用TBL教学法和普通教学法,通过应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生物技术本科和药学本科的学生的成绩差异,并通过调查表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BL班的平均成绩高于普通教学班。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认为TBL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主动式教学法。
- 毛煜张晓冬马秀娟弓雪莲袁伯俊陆国才
- 关键词:新药评价TBL教学法
-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实验汇集、统计与分析
- 目的 探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实验数据汇集、实验结果统计与实验结论分析的方法。方法 实验数据汇集时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应用统计学原则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并选择对应的统计检验方法,通过量效时效反应关系、正常值范围以及相关...
- 张晓冬毛煜陆国才黄矛袁伯俊
- PBL教学模式在新药评价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2
- 2011年
- PBL教学法是首先在美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其在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介绍了PBL教学在新药评价教学各部分内容中的应用和初步实践,并简要探讨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 毛煜张晓冬马秀娟姜华弓雪莲袁伯俊陆国才
- 关键词:新药评价PBL教学法
- 低氧诱导因子-1的病理生理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1)是介导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低氧适应性反应的主要核转录因子,是专一调节氧稳态的关键物质。HIF-1对胚胎的正常发育,软骨及骨的形成等多种生理过程起保护及促进作用,也与肿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多种缺血低氧性疾病密切相关。HIF-1在这些疾病中的分子机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笔者就HIF-1的结构特征、调控机制、生物学效用及在药物研发等方面进行综述。
- 冯世杰马秀娟宗英毛煜张晓冬弓雪莲张晓芳陆国才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活性调节抑制剂
- GLP中的质量保证
- 在阐明质量保证部门(QAU)基本理念与职责的前提下,明确了 QAU 的目的在于根据调查确认保证试验的质量,即:提高质量、提高安全性、提高效率性、提高理论性;强调了 QAU 现场检查的重要性。所谓的现场检查,就是对为了得到...
- 余佳红袁伯俊陆国才黄矛张晓冬毛煜郑杰民
- 关键词:GLP
- 文献传递
- 浅谈科研素养培养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11年
-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教学工作,使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使学生具有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可以获得足够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 毛煜张晓冬郑杰民马秀娟陆国才袁伯俊
- 关键词:医学教育
- 蛋白组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 <正>目的:蛋白组学对药物研究起着巨大作用,如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药物的毒理学机制,肿瘤、细菌耐药性以及诊断治疗等。蛋白组学与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相比,其手段相对落后,发展高通量、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研究技术平台是蛋白组学研究...
- 毛煜陆国才袁伯俊
- 文献传递
-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被引量:3
- 2009年
- 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涉及新药从开发到批准投产上市的系统综合评价过程,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但可跟踪最新进展,扩充教学资源,而且可丰富多媒体教学和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提升新药研究,评价教学水平。
- 张晓冬毛煜郑杰民陆国才黄矛袁伯俊
-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 益母草碱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益母草碱(1)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2)的LC-MS/MS方法。考察了大鼠单次和连续28 d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1(200、600和2 000 mg/kg)后1和2在体内的暴露水平,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单剂量试验表明,低、中、高剂量组1的AUC分别为(1.946±0.908)、(7.002±2.759)和(26.408±11.491)mol.L-1.h,1在大鼠体内消除行为符合线性动力学模型。多剂量试验表明,低、中、高剂量组1的AUC分别为(2.987±1.089)、(9.083±3.140)和(20.178±7.484)mol.L-1.h。长期大剂量灌胃给予1,1和2均未见在大鼠体内明显蓄积,且试验过程中未见大鼠有明显的毒性反应。
- 张金莲刘洪瑞毛煜郑源婷蔡卫民
- 关键词:益母草碱LC-MS/MS毒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