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晚益

作品数:44 被引量:268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烧伤
  • 18篇心肌
  • 16篇严重烧伤
  • 16篇严重烧伤早期
  • 16篇烧伤早期
  • 14篇细胞
  • 11篇心肌线粒体
  • 11篇线粒体
  • 11篇肌线粒体
  • 8篇CA^(2+...
  • 5篇代谢
  • 5篇内皮
  • 4篇增生
  • 4篇三磷酸
  • 4篇烫伤
  • 4篇能量代谢
  • 4篇瘢痕
  • 4篇瘢痕增生
  • 3篇血定安
  • 3篇氧化氮

机构

  • 37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重庆市肿瘤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梁晚益
  • 30篇黄跃生
  • 25篇杨宗城
  • 12篇刘旭盛
  • 8篇唐辉
  • 4篇刘志远
  • 4篇闫柏刚
  • 3篇何宝斌
  • 3篇罗德成
  • 3篇陶惠
  • 2篇李金玺
  • 2篇徐永清
  • 2篇张国斌
  • 2篇李金玺
  • 1篇迟路湘
  • 1篇郑天娥
  • 1篇李春晓
  • 1篇高钰琪
  • 1篇何保斌
  • 1篇张琼

传媒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第四届全国解...
  • 2篇全国烧伤创面...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生...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11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F0F1-ATPase活性变化及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 F0F1-ATPase 活性变化及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复制 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取正常及伤后1、3、6、12、24 h 大鼠心肌分离线粒体,测定 F0F1-ATPase 活...
梁晚益唐立新杨宗城黄跃生
文献传递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Ca^(2+)转运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Ca2 +转运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复制 30 %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测定伤后1、3、6、1 2、2 4h大鼠心肌线粒体Ca2 +转运速率 ,同时检测影响Ca2 +转运的相关指标———心肌细胞胞浆Ca2 +浓度 ( [Ca2 +]c)、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结果 伤后 1h心肌线粒体Ca2 +摄取速率明显升高 ,而Ca2 +释放速率无明显改变 ,但 3、6、1 2、2 4h心肌线粒体Ca2 +摄取与释放速率、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均显著降低 ,且烧伤后线粒体Ca2 +摄取速率与膜电位呈明显正相关 ,Ca2 +释放速率与线粒体A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伤后 3、6、1 2、2 4h心肌 [Ca2 +]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①烧伤初始心肌线粒体Ca2 +摄取加强 ,伤后续阶段线粒体Ca2 +转运紊乱 ;②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含量降低是烧伤后续阶段心肌线粒体Ca2 +转运紊乱的主要原因 ,伤后 [Ca2 +]c升高或有升高趋势也参与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Ca2 +转运变化的发生。
梁晚益杨宗城黄跃生
关键词:烧伤膜电位心肌线粒体钙离子钙转运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F_0F_1-ATPase活性变化及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F0 F1 ATPase活性变化及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复制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取正常及伤后 1、3、6、12、2 4h大鼠心肌分离线粒体 ,测定F0 F1 ATPase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及ATP、ADP、AMP含量。结果①烧伤后 1h线粒体F0 F1 ATPase合成活性明显升高 ,但 3、6、12、2 4h显著降低 ,分别为对照组的 5 1.4%、44.9%、77.6%和 87.4%。F0 F1 ATPase水解活性于伤后 1h明显降低 ,但 3h显著高于对照组 ,6、12、2 4h下降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②大鼠烧伤后 1h心肌线粒体ATP含量及膜电位均无明显变化 ,但 3、6、12、2 4h线粒体ATP含量及膜电位均显著降低 ,同时ADP含量升高。结论 烧伤后1h线粒体F0 F1 ATPase合成活性明显升高 ,加速ATP合成以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伤后 3hF0 F1 ATPase水解活性明显升高 ,水解ATP以维持线粒体膜电位 ;6hF0 F1 ATPase功能紊乱 ,合成与水解活性均显著降低 ,失去其对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12、2 4hF0 F1 AT Pase合成与水解活性均有所恢复 ,线粒体ATP含量及膜电位也呈恢复趋势。
梁晚益唐立新杨宗城黄跃生
关键词:烧伤能量代谢心肌
延迟快速血定安复苏对烫伤犬血流动力学及酸碱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延迟快速血定安复苏对烫伤犬血流动力学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复制 40 %体表面积(TBSA) 度犬烫伤延迟快速复苏 (伤后 6小时 )模型 ,实验分为烫伤不补液对照组 (BC组 )、延迟血浆复苏组(DP组 )和延迟血定安复苏组 (DG组 ) ,观察其股动脉血压 (BP)、心排血量 (CO)、肺动脉楔压 (PAWP)、动脉血p H及血浆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1BC组伤后 12~ 36小时内动物全部死亡 ,DP、DG 2组均存活 48小时以上。 2烫伤后各组动物股动脉 BP、CO均显著下降 (P<0 .0 5或 P<0 .0 1) ,DP、DG 2组补液后各指标均有明显回升 ,但股动脉 BP一直显著低于伤前水平 (P均 <0 .0 1)。 3烫伤后动脉血 p H显著下降 ,血浆乳酸含量明显升高 ,DP、DG2组补液复苏后动脉血 p H及血浆乳酸含量都有所恢复 ,但均不能达到伤前水平。 4DP、DG2组各相应时间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 :血定安能替代血浆进行延迟快速复苏 ,并可有效改善烫伤犬血流动力学及酸碱平衡状况 ,降低动物死亡率 ;但烫伤延迟复苏时应加大补液量。
梁晚益刘志远何宝斌黄跃生杨宗城
关键词:烫伤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
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动态变化
2001年
李文军梁晚益李二红杨宗城
关键词:烧伤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吞噬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tPLA_2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损害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线粒体PLA2 (MitochondrialPLA2 ,mtPLA2 )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取正常及伤后 1、3、6、12、2 4h大鼠心肌分离线粒体 ,测其呼吸功能及Ca2 + 浓度 ( [Ca2 + ] m)、mtPLA2活性。结果 :①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CR )伤后 1h升高 ,3、6、12、2 4h明显低于正常组 ,Ⅲ态呼吸速率(ST3 )变化与RCR平行 ,ST4 仅于伤后 3h有明显升高 ;②伤后各时相点 [Ca2 + ] m 均明显升高 ,而mtPLA2 活性于伤后 3、6、12、2 4h显著高于正常组 ;③伤后 3、6hRCR与mtPLA2 活性呈明显负相关 (r =-0 683 5 ,P <0 0 1;r =-0 5 419,P <0 0 1)。结论 :伤后 [Ca2 + ] m 升高可激活mtPLA2 ,后者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梁晚益杨宗城黄跃生
关键词:烧伤线粒体磷脂酶A2钙离子
烧伤皮肤血管内液外渗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梁晚益陶惠黄跃生杨宗城
关键词:烧伤皮肤
NO在外源性高浓度Ca^(2+)损伤心肌线粒体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外源性高浓度Ca2 + 损伤心肌线粒体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心肌线粒体分为单纯L -精氨酸 (L -Arg)组、Ca2 + 损伤组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保护组 ,分别于含有 2 0 μmol/LEDTA、10 0 μmol/LCaCl2 以及 1μmol/LL -NAME +10 0 μmol/LCaCl2 的反应介质中孵育 ,然后测定线粒体活力、膜电位以及NO含量。结果 :Ca2 + 损伤组线粒体活力、膜电位明显下降 ,而NO-2 /NO-3 含量升高 ,且线粒体活力、膜电位与NO-2 /NO-3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2 97,P <0 0 1;r=- 0 6 0 41,P <0 0 1) ;L -NAME保护组线粒体活力与膜电位均明显高于Ca2 + 损伤组 ,但仍低于L -Arg组 ,而NO-2 /NO-3 含量低于Ca2 + 损伤组 ,且与L -Arg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源性Ca2 + 可激活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 ,使NO生成增多 ,后者在线粒体活力与膜电位降低中起重要作用。
梁晚益杨宗城黄跃生
关键词:线粒体心肌损伤钙离子
钌红减轻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细胞和线粒体损害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钌红对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细胞和线粒体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和钌红治疗组 (n =8)。烧伤组、钌红治疗组大鼠造成 30 %TBSAⅢ°烧伤 ,伤后30min经腹腔补液。钌红治疗组同时于颈外静脉推注钌红 (剂量 2mg/kg) ,3h后再推注 1次。烧伤组和钌红治疗组动物于伤后 6h抽血并活杀。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Ca2 + 浓度 ([Ca2 + ]m)及血清LDH、CK。结果 :钌红治疗组较烧伤组 [Ca2 + ]m显著降低 ,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CR)、Ⅲ态呼吸速率 (ST3)明显升高 ,Ⅳ态呼吸速率(ST4 )降低 ,钌红治疗组血清CK、LDH显著低于烧伤组 ,分别是烧伤组的 65 .0 %和 45 .5 %。结论
梁晚益杨宗城黄跃生
关键词:烧伤钌红线粒体心肌细胞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状态改变及其机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PTP)状态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 1、3、6、12、2 4h组 ( 3 0 %Ⅲ度烫伤 )。所有大鼠处死前 5min均从颈外静脉推注 0 .5mmol L 2 [3H]去氧葡糖 ( [3H]DOG) ,测定伤后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 [3H]DOG、cytc、MDA含量及 [Ca2 + ] m。结果 ①大鼠烧伤后 1h心肌线粒体 [3H]DOG及cytc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但 3、6、12、2 4h心肌线粒体 [3H]DO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cyt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是对照组的 68 8%、5 0 .0 %、77.1%、72 .9%。②大鼠烧伤后 3、6、12、2 4h心肌线粒体MDA含量及 [Ca2 + ] m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③伤后心肌线粒体 [3H]DOG含量与 [Ca2 + ] m 、MDA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5 47、0 .9117(P <0 .0 1)。结论 烧伤后 1h心肌线粒体PTP状态无明显改变 ,但伤后 3、6、12、2 4hPTP开放明显增加 ,线粒体Ca2 +
梁晚益黄跃生杨宗城
关键词:烧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心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