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建群

作品数:16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膀胱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内瘘
  • 3篇内瘘术
  • 3篇前列腺
  • 3篇静脉
  • 3篇膀胱癌
  • 2篇动静脉内
  • 2篇动静脉内瘘
  • 2篇动静脉内瘘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缝合
  • 2篇手术
  • 2篇尿道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像
  • 2篇静脉内

机构

  • 15篇汕头市第二人...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成都市金牛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林建群
  • 11篇许哲
  • 6篇李光昭
  • 6篇李星洪
  • 5篇陈锡彬
  • 4篇张克斌
  • 4篇杨卫民
  • 4篇曾斌
  • 3篇郑会丰
  • 2篇吴佩玲
  • 1篇贾军琪
  • 1篇何慧婵
  • 1篇张培波
  • 1篇陈斌
  • 1篇王佳玲
  • 1篇韩兆冬
  • 1篇高继学
  • 1篇李建
  • 1篇汪峰
  • 1篇钟惟德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彩超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病变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三维彩超在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经产患者盆底病变中的价值。方法以无SUI经产妇女为对照(n=30),利用三维彩超观察SUI患者(n=35)的膀胱颈尿道活动度及肛提肌变化,观察指标包括膀胱颈活动度(UVJ-M)、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静息期及张力期耻骨直肠肌厚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夹角等。结果本组51.4%(18/35)SUI患者尿失禁程度为I度,25.7%(9/35)为II度,22.9%(8/35)为III度。与无SUI的经产妇女比较,SUI患者UVJ-M值[(15.5±2.1)mm vs(7.6±1.2)mm,P<0.05)]和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145.9±22.0 vs 106.5±14.4,P<0.05)均显著增加,而静息期耻骨直肠肌厚度[(6.5±0.4)mm vs(6.7±0.3)mm,P<0.05)]和张力期耻骨直肠肌厚度[(6.1±0.5)mm vs(6.6±0.6)mm,P<0.05)]均显著降低。尽管SUI患者与无SUI经产妇女在静息期耻骨直肠肌夹角分布方面无明显差异[(69.9±3.1)vs(69.6±2.2),P>0.05)],但SUI患者的张力期耻骨直肠肌夹角明显增大[(75.5±3.9)vs(70.4±1.5),P<0.05)]。此外,膀胱颈尿道活动度及肛提肌改变与SUI尿失禁严重程度有关。结论三维彩超检查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女性盆底改变情况,在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林建群张逸仲许哲王乐浩王佳玲
关键词:三维彩超压力性尿失禁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处理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对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将尿管气囊放置于膀胱内(Ⅰ)和前列腺窝内(Ⅱ)的两组病例,随机分为不镇痛和尿管气囊不早期放水(A)组、镇痛和尿管气囊不早期放水(B)组、不镇痛而尿管气囊早期放水(C)组以及镇痛和尿管气囊早期放水(D)组,观察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情况。结果血尿时间A、D、B组(或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72 h内膀胱痉挛发生率A、C与B、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72 h后膀胱痉挛发生率A、B与C、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膀胱痉挛天数A、B、C、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镇痛和尿管气囊早期放水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地降低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许哲林建群王乐浩张克斌李星洪李光昭杨卫民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膀胱痉挛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窝
超声显像诊断输尿管囊肿24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杨楚香张逸仲林建群侯存月
关键词:超声显像输尿管囊肿
显微动静脉内瘘术的血管缝合技术改进及术式改良临床研究
李光昭杨卫民张克斌李星洪许哲王乐浩林建群曾斌郑会丰
1、成果来源及背景:成果来源为二00九年度汕头市科技成果计划项目,汕府科[2009]69号。慢性肾衰竭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占居第五至第九位,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之一。慢性肾衰竭的治疗需在患者上肢建立动静脉血管内瘘,以供血管穿...
关键词:
关键词:血液透析治疗
Periost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Periostin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64例,每例另取癌旁3cm非癌肾组织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Periostin基因表达量。结果 Periostin基因在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318±0.076和0.142±0.043,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肾癌组织(t=5.36,P<0.01)。Periostin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化患者Periostin基因表达量为0.242±0.051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的0.358±0.086(t=2.62,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eriostin基因表达量为0.257±0.057,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的0.361±0.082(t=2.51,P<0.05),临床Ⅰ、Ⅱ期患者Periostin基因表达量为0.273±0.053,显著低于临床Ⅲ、Ⅳ期的0.354±0.079(t=2.33,P<0.05)。结论 Periostin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成为肾细胞癌分级以及预后评估的分子标记物。
林建群陈锡彬章锐鸿
关键词:肾细胞癌荧光定量PCR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尿道结石158例体会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后尿道结石的不同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158例后尿道结石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1例)采用坐位直接原位ESWL治疗,B组(57例)将后尿道结石推至膀胱内行俯卧位ESWL治疗。结果:经1次ESWL后,所有病例均能自行排尿,解除尿潴留,其中A组有97例(96.0%)结石全部排出,余4例3~7d后行第2次碎石,结石完全排出。B组有54例(94.7%)1次ESWL术后结石全部排出,余3例1周后行第2次碎石,结石完全排出。两组疗效相近,术后均有轻度血尿(肉眼或镜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尿道结石首选ESWL治疗,应视病人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坐位原位碎石,或将结石推至膀胱后俯卧位碎石。
王乐浩李光昭李沙林李星洪许哲林建群
关键词: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改良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内瘘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吻合内瘘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先作Allen试验证明手掌动脉弓血管通畅,然后在腕关节近端压迫阻断桡动脉血流,检查在阻断处的远端仍可触及桡动脉明显博动者.再于术中开放桡动脉远心端确定有喷射状出血,血流充足的病例,选择将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作对端吻合,临床应用30例。结果术后6周内瘘穿刺透析血流量均在200ml/min以上,随防6个月-4年,平均2年6个月,无肢端缺血并发症。结论桡动脉远心端头静脉近心端对端吻合术,可作为腕部功能性内瘘的一种术式供临床选择。
李光昭杨卫民张克斌李星洪许哲王乐浩林建群曾斌郑会丰
关键词:桡动脉头静脉显微外科手术
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诊断膀胱癌28例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运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进行构图并诊断,并与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或术后病理等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8例患者术前诊断经与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或术后病理等结果对照,基本符合膀胱癌,符合率达96.4%,比普通彩超诊断符合率89.3%高。结论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直观、立体感强的特点,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过程中遗漏的极微小膀胱癌病灶,尤其是直径<0.5cm的膀胱癌,对临床诊断、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复查具有重要意义。
张逸仲杨楚香曾斌李光昭林建群陈斌
关键词:诊断显像膀胱肿瘤
表浅性膀胱癌第二次经尿道切除80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癌(Ta和T1)进行第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初次TURBt诊断为表浅性膀胱癌的80例患者接受2次TURBt,均为初发,2次TURBt在第一次手术后4~6周常规进行,了解是否存在残余肿瘤、肿瘤位置、病理分级、分期。结果:38例(47.5%)发现有残余肿瘤,其中原来位置30例(78.9%),其他位置8例(21.1%);肿瘤分期:未见肿瘤42例(52.5%),Ta5例(6.25%),T117例(21.25%),Tis8例(10%),T2期以上8例(10%);病理分期升级(T1以上或同时有Tis)占20%。根据2次TURBt结果,有16例(20%)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结论:表浅性膀胱癌应该常规进行第二次TURBt,能更彻底切除肿瘤,更早期判断患者应该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林建群李星洪许哲
关键词: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切除术
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疗效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究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对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疗效。方法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27例,进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通过膀胱造影、尿道膀胱镜、尿动力学检查确诊。手术采用15~20 cm乙状结肠扩大膀胱,术前有膀胱输尿管反流者行反流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定期随访,术后不能自行排尿或剩余尿量>50 mL者辅以间歇性清洁导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尿失禁发生率、肾功能、膀胱容量、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输尿管反流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同时分析患者术后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结果 27例术后随访时间10~83个月,平均(60±5)个月。手术治疗后,仍有6例漏尿,但程度明显减轻;血肌酐由术前(259.2±117.5)μmol/L降至(109.4±27.7)μmol/L(P<0.01);膀胱容量由(58.2±33.1)mL增至(389.6±79.7)mL(P<0.01);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由(61.7±38.5)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16.2±11.8)cmH2O(P<0.01);有膀胱输尿管反流者由27例50侧减少至3例4侧。手术治疗后只有6例患者需长期间歇性清洁导尿,16例出现菌尿,其中3例需抗生素治疗;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肠梗阻,1例出现菌血症,1例出现膀胱结石,2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无尿瘘、术后伤口感染、自发性膀胱穿孔及膀胱肿瘤发生。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可作为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林建群詹淑君蔡隽燕许哲王乐浩陈锡彬吴佩玲
关键词:低顺应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扩大术乙状结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