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琰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肛门
  • 5篇手术
  • 5篇结肠
  • 3篇直肠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巨结肠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乙状结肠
  • 2篇细胞
  • 2篇消化系
  • 2篇消化系统外科...
  • 2篇畸形
  • 2篇腹腔镜辅助
  • 2篇HIRSCH...
  • 1篇乙状结肠冗长
  • 1篇乙状结肠冗长...

机构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0篇李琰
  • 9篇安群
  • 7篇许芝林
  • 6篇王龙
  • 5篇赵铮
  • 4篇李超
  • 3篇王强
  • 3篇史兴晔
  • 2篇肖友明
  • 1篇陶文芳
  • 1篇姚霆
  • 1篇苗绘

传媒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状结肠冗长症的术式选择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术式选择.方法 1998~2008年共收治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83例,根据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结果,并参照临床表现、直肠测压、造影及术中所见等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神经元无异常的病例采用单纯乙状结肠切除术;对神经元有异常的病例采用各种途径的根治直结肠大斜面吻合术或乙状结肠切除+直肠内括约肌切除术.结果 61例痊愈,复发2例,均为单纯乙状结肠切除术后患儿,切口感染1例,肛周湿疹3例.结论 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术中应常规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根据肠壁神经元有无病变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许芝林王强李琰王龙赵铮史兴晔安群李超
关键词:结肠神经元外科手术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适应征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适应征。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63例,男孩614例,女孩149例;年龄6月~14岁,平均6岁;左侧289例,右侧376例,双侧98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6分钟,发现隐匿性疝203例,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无明确禁忌,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李琰安群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适应征
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成形术后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腹腔镜辅助肛门直肠成形术(LAAR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采用LAARP高位肛门直肠畸形10例,并与2002年1月之前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的12例患儿临床情况进行比较。所有患儿均在新生儿期行结肠造口术。LAARP组在3~5岁、PSARP组在6~8岁时,所有患儿的直肠肛门功能通过Kelly排便功能评分法(6分法)以及肛门直肠测压法进行评价。结果LAARP组行肛门直肠功能评价的平均年龄为(47.2±8.3)个月,低于PSARP组的(74.5±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LAARP组与PSARP组Kelly排便功能评分分别为3.7±0.9N3.4±0.8;二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十分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随访研究表明,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LAARP可获得满意的排便控制效果,但LAARP与PSARP对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有待于长期随访的结果。
安群李琰许芝林
关键词:腹腔镜肛门畸形直肠畸形随访研究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H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36例HA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对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术式,先在腔镜下分别于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处用剪刀切取肠壁,术中快速取材行病理活检切片。然后腹腔镜游离直肠盆腔、乙状结肠、结肠脾曲达左半结肠充分游离,转至肛门会阴部操作,用卵圆钳经肛门伸入,于腹膜返折处下拖直肠,缝2圈支持线,在2圈线间全层切断直肠,近端向上游离与腹腔镜游离处相连接。远端前壁全层游离至齿状线上方2.5~3.0 cm,后壁"V"型切除部分直肠壁(全层),"V"型的尖端切至齿状线上方0~0.5 cm,然后行近远端全层吻合。结果术后肛门功能评分:33例(91.7%)为优秀,3例(8.3%)为良,无劣级评分患儿。与术前相比较,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肛管静息压明显降低[(12.93±3.17) kPa、(11.19±6.50) kPa比(22.03±6.23) kPa],肛管高压区长度明显下降[(25.46±5.56) mm、(21.61±5.10) mm比(35.26±5.05) mm],直肠静息压明显降低[(0.79±0.29) kPa、(0.64±0.23) kPa比(1.22±1.02)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比较,除肛管高压区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肛管静息压和直肠静息压均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均诊断为HAD,36例手术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小肠结肠炎2例(5.6%),污粪1例(2.8%),无其他并发症。平均随访3.3年无患儿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HAD创伤小,效果满意。
许芝林苗绘姚霆李琰
关键词:巨结肠同源病腹腔镜经肛门手术
实验性巨结肠大鼠模型的肠间质细胞分布免疫组化研究
2011年
目的建立巨结肠动物模型,研究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不同肠段的分布情况,探求ICC与巨结肠的病因的关系。方法取8~9周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下开腹,实验组用0.1%苯扎氯铵(BAC)处理大鼠降结肠浆膜40 min,温盐水冲洗后关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BAC。分别于术后1、2、3、4、8周进行大体观察、钡灌肠,结肠测压、取处理段结肠行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实验大鼠不同肠段ICC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动物模型组有神经节细胞段结肠壁内ICC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在动物模型组无神经节细胞段肠壁内ICC数目明显减少(P<0.05)。肌间神经节周围ICC形成的网络状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肌层内ICC减少更为显著甚至消失。结论采用BAC实验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模拟了临床上巨结肠的相应变化,在动物模型组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的缺如或减少与ICC的变化的一致性,证实ICC介导了肠段蠕动功能。
许芝林赵铮李超李琰安群王龙
关键词:动物模型
经肛门Swenson术及Soave术治疗巨结肠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巨结肠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经肛门Swenson术(即完整保留直肠肛管黏膜及肌层)及经肛门Soave术三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结合我科巨结肠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术505例经验,加上统计国内外文献巨结肠经肛门Swenson术456例及经肛门Soave术1443例的大宗病例,将其各种并发症加以统计并予以分析。结果 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的污粪发生率为0.6%、经肛门Swenson术为3.5%、经肛门Soave术为6.4%;吻合1:3狭窄的发生率分别是0.4%、0、2.1%;失禁发生率为0.2V00、0.4%、0.4%;结肠小肠炎发生率为1.2%、0.4%、7.2%;便秘复发率为1.2%、0.9%、4.1%。三种手术方式并发症数据进行3×2行列表X^2检验,两两比较分析,经肛门Swenson术组和改良Swenson术组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6546,P=0.1983);而经肛门Soave术组与经肛门Swenson术组和改良Swenson术组的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56.3752、P〈0.0001和X^2=78.1408、P〈0.0001。结论三种经肛门手术均降低了手术创伤,但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门Swenson术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更好。
许芝林王龙李琰赵铮安群王强史兴晔李超
关键词:肛门HIRSCHSPRUNG病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转录因子E2F3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E2F3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E2F3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积分光密度及E2F3 mRNA的表达,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2F3在所有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均过度表达,在肾母细胞瘤侵蚀性强时,E2F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E2F3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过度表达,E2F3表达水平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李琰安群李超王龙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E2F3组织学
直肠乙状结肠套叠拖出切除直结肠息肉被引量:1
2007年
结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常见原因,息肉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我们自2006年4月始对手指经肛门够不到的直肠、乙状结肠息肉,采取了经肛门切除的方法,疗效确切满意,现报告如下。
许芝林李琰肖友明安群王龙赵铮陶文芳
关键词:乙状结肠息肉结肠套叠直肠经肛门切除
阿霉素诱导建立大鼠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利用阿霉素诱导大鼠肛门直肠畸形,并就该药物的适用性及最佳致畸时间进行探讨。方法W istar孕鼠12只,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大鼠分别于妊娠第6~9d(E1组)及妊娠第10~3d(E2组)每日腹腔注射阿霉素1.75mg/kg,对照组中C1组不予处理,C2组于妊娠第11d由胃管注入125mg/kg乙烯硫脲,妊娠第20d剖宫取胚胎,进行实体观察、畸形率统计,同时进行病理切片研究。结果E1、E2及C2组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率分别为57.14%、63.33%和61.29%,以E2组最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E1组出现的畸形均以VACTERL综合征的形式出现,E2组产生的畸形类型及雌雄比率与人类相似。结论阿霉素是一种良好的诱导肛门直肠畸形的致畸剂,大鼠妊娠第10~13d是诱导肛门直肠畸形的理想时间。
安群李琰
关键词:阿霉素动物模型肛门直肠畸形
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对7年来所做的143例手术做一总结回顾。方法143例经钡剂灌肠、直肠测压或直肠活检确诊。患儿取截石位,经肛门插入一把卵圆钳,于耻骨结节(腹膜返折)上方钳住直肠壁下牵将直肠套叠翻出,在翻出的直肠内壁处缝合牵引线两圈,于两圈线间全层切断直肠。远端后壁全层游离,并背切至齿状线上0.5~1.0cm,前壁游离至齿状线上方2.5~3.5cm,近端边下牵边游离,切除病变肠管。近远端行双层吻合,吻合口呈心形。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出血量10ml,无中转开腹,术后不需扩肛,术后1个月平均排便2~3次/d,术后3个月平均排便1~2次/d。1例因术中背切远端直肠后壁过于靠近齿状线,术后出现轻度便失禁,经再次缝合内括约肌痊愈;1例术后5d出现吻合口后壁撕裂、血便,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发生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痊愈。1例术后复发,经再手术治愈。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结直肠全层吻合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
许芝林肖友明赵铮王龙安群王强史兴晔李琰
关键词:肛门HIRSCHSPRUNG病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