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状

作品数:41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4篇艺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卵巢
  • 13篇肿瘤
  • 11篇上皮
  • 11篇细胞
  • 11篇卵巢癌
  • 10篇卵巢上皮
  • 9篇体外
  • 9篇恶性
  • 9篇恶性肿瘤
  • 8篇还原酶
  • 7篇叶酸
  • 7篇体外实验
  • 7篇体外实验研究
  • 7篇耐药
  • 7篇二氢叶酸还原...
  • 6篇卵巢癌组织
  • 6篇基因
  • 6篇癌组织
  • 6篇DHFR
  • 5篇多药

机构

  • 34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作者

  • 39篇李状
  • 26篇张玮
  • 21篇李力
  • 14篇阳志军
  • 14篇王琪
  • 12篇唐步坚
  • 9篇李力
  • 9篇王琪
  • 5篇黄明钜
  • 5篇陈佳
  • 4篇潘忠勉
  • 3篇黄明距
  • 2篇尹巧云
  • 2篇赵冰冰
  • 2篇姚德生
  • 1篇覃金春
  • 1篇赵冰冰
  • 1篇王鹤
  • 1篇李力
  • 1篇刘婵桢

传媒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第十三次全国...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8篇2012
  • 1篇201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叶酸结合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与目的:叶酸结合蛋白(folate binding protein,FOLR1)又称为叶酸受体蛋白,对细胞分裂、增殖和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OLR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但在卵巢癌中存在过度表达。本研究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FOL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5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FOLR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结果:FOLR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P<0.01)。FOLR1在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Ⅰ~Ⅱ期的表达量低于Ⅲ~Ⅳ期(P<0.05)。FOLR1在铂类药物耐药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铂类药物敏感型(P<0.01);治疗后肿瘤进展者的表达量低于缓解者(P<0.01)。FOLR1在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浆液性肿瘤(P<0.05),恶性卵巢肿瘤有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的高于无转移者(P<0.05),其表达量与患者的不同肿瘤病理分类、是否有大网膜转移和腹水量无明显相关(P>0.05)。取FOLR1表达量界值为3.115时来判断卵巢肿瘤性质,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卵巢恶性肿瘤FOLR1表达量的高低与中位生存时间长短差异无明显相关(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FOLR1表达量不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LR1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并可成为判断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潜在标志之一。
黄明钜王琪张玮尹巧云李状李力
关键词:卵巢恶性肿瘤耐药
卵巢癌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80例卵巢癌组织、50例良性卵巢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DHFR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及多...
李状王琪张玮阳志军黄明距李力
胸腺五肽对宫颈癌免疫调节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对于宫颈癌局部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方法宫颈癌He La细胞无血清培养上清浓缩后,对其中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TGF-β1和VEGF进行定量,作为宫颈癌免疫抑制微环境模型,刺激正常志愿者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结果宫颈癌He La细胞培养上清导致正常志愿者淋巴细胞中免疫抑制性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树突状细胞成熟受阻,而于其中加入胸腺五肽后则使该现象逆转。结论胸腺五肽在宫颈的局部应用可通过局部免疫调节,阻碍宫颈癌的进展,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李状刘婵桢
关键词:宫颈癌胸腺五肽免疫抑制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处理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 早期子宫内膜癌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淋巴结转移预后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子宫内膜癌行淋巴结未清扫组与系统淋巴结清扫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盆腔及腹主动脉旁...
李状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预后评估差异表达基因
携带人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2012年
目的:构建携带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WPI。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cDNA全长,与EZ-T克隆载体连接,HindIII及BamHI-HF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回收的PCR片段并补平其缺口。慢病毒系统载体使用pWPI系统,采用PmeI酶切载体后回收片段,将其磷酸化,T4酶连接载体与目的基因。表达载体鉴定均采用核苷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293T包装细胞后获得包装的病毒颗粒。结果:成功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全长并连接入pWPI载体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DHFR-pWP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与DHFR基因的同源性达100%,按标准生产程序转染293T后有DHFR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了二氢叶酸还原酶重组慢病毒转基因,为探讨DHFR在肿瘤多药耐药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李状王琪张玮阳志军黄明钜李力
关键词:DHFR293T细胞
FOLR1、MTRR和DHFR的表达对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临床意义
陈佳王琪张玮李状李力
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后化疗(腹腔灌注)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后化疗(腹腔灌注)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2.38%(11/2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5.45%(10/22),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
李状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灌注化疗晚期卵巢癌
MTRR基因对卵巢上皮性癌SKOV3耐顺铂细胞的体内外生物功能研究
陈佳王琪张玮李状李力
沉默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背景与目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在卵巢上皮癌铂类耐药细胞中高表达。该研究旨在探讨DHFR基因沉默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卵巢癌铂类耐药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设计DHFR基因靶向的发夹状si RNA,筛选出最佳si RNA沉默片段,构建携带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细胞即转染组(DHFR-p GCSIL-SKOV3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p GCSIL-SKOV3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在不同的顺铂质量浓度(2.5、5.0、10.0和20.0μg/m L)下不同时间段(24、48及72 h)的凋亡情况以及IC_50顺铂质量浓度(4.4μg/m L)的周期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顺铂质量浓度(2.5、5.0和7.5μg/m L)不同时间段(24和48 h)药物作用后3组细胞内的顺铂浓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IC_50顺铂质量浓度(4.4μg/m L)3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将退火后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连接到p GCSIL/GFP载体,测序结果正确。转染SKOV3细胞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在给药24、48和72 h后,DHFR-p GCSIL-SKOV3、p GCSIL-SKOV3及SKOV3三组细胞的凋亡率随着顺铂质量浓度(2.5、5.0、10.0和20.0μg/m L)的上升而升高,DHFR-p GCSIL-SKOV3细胞给药48和72 h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p GCSIL-SKOV3及SKOV3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细胞在IC_50顺铂质量浓度(4.4μg/m L)给药24和48 h后,转染组G_0/G_1期细胞比例较阴性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G_2/M、S期则反之;而给药72 h后,3组细胞以G_2/M及S期为主,转染组低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细胞内顺铂质量浓度时,转染组在2.5和5.0μg/m L顺铂质量浓度给药24和48 h后,其细胞内顺铂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染组在7.5μg/m L顺铂质量浓度给药24 h后,其细胞内顺铂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在48 h后却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14)。未给药时,转染组细胞的微丝明显多于
李状张玮王琪阳志军李力
关键词:二氢叶酸还原酶透射电子显微术
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指导临床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1489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或切除、伴/不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的1489例患者中,253例发生下肢淋巴水肿(17.0%),其中宫颈癌、子宫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8.7%(150/801)、15.3%(62/404)和13.1%(32/244),不同类型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145例(57.3%)患者在术后1年内发生下肢淋巴水肿。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和术后淋巴囊肿形成均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放疗(HR=3.234,95%CI:2.441~4.285,P<0.001)和辅助化疗(HR=1.463,95%CI:1.005~2.128,P=0.041)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因素。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产生可能与放疗剂量和放疗次数有关(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为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期。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能增加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王健理李状蒋玲玲姚德生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下肢淋巴水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