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锋

作品数:29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7篇银屑
  • 7篇银屑病
  • 5篇皮肤
  • 5篇肿瘤
  • 4篇中波紫外线
  • 4篇紫外
  • 4篇紫外线
  • 4篇黑素
  • 4篇黑素瘤
  • 4篇GADD45
  • 3篇增殖
  • 3篇湿疣
  • 3篇皮肤鳞状细胞
  • 3篇皮肤鳞状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疗法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鳞状细胞癌

机构

  • 29篇河北工程大学...
  • 9篇邯郸市中心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29篇李志锋
  • 20篇李小静
  • 9篇李显平
  • 8篇李立红
  • 8篇刘保国
  • 7篇张西克
  • 5篇郭晓辉
  • 4篇苗国英
  • 3篇张秀娟
  • 3篇燕霞
  • 3篇刘志军
  • 3篇吴平
  • 3篇韩昭
  • 2篇孙建方
  • 2篇王久江
  • 2篇刘志军
  • 2篇张建忠
  • 1篇靳玉荣
  • 1篇李海滨
  • 1篇霍会永

传媒

  • 7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13中华...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酮ⅡA体外促进黑素瘤A375细胞自噬及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体外对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研究。方法0.5、1、2、4mg/L丹参酮ⅡA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24、48、72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375细胞的增殖活性。1、2、4mg/L丹参酮ⅡA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48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数量,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e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蛋白及磷酸肌醇3激酶(P1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1(p70S6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分析显示,0.5、1、2和4mg/L丹参酮ⅡA分别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24、48、72h,均能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能力,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2564.12、1235.25,均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1、2和4mg/L丹参酮ⅡA作用A375细胞48h后,细胞内自噬小体比例分别为6.91%±0.35%、13.11%±0.73%、25.51%±0.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印迹显示,1、2和4mg/L丹参酮ⅡA作用A375细胞48h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e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随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而升高,各丹参酮Ⅱ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P1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中P13K、p-Akt、p-mTOR和P—p70S6K1蛋白表达随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而下降,各丹参酮Ⅱ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P1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促进黑素瘤细胞发生自噬。
李小静李志锋李显平刘保国刘志军
关键词:黑色素瘤丹参酮自噬A375细胞
成人硬肿病一例
李志锋苗国英张西克
针药合用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影响与免疫学机理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针灸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影响与免疫学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和邯郸市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13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6例)口服阿维A胶囊和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和口服凉血消银汤治疗;依据银屑病严重程度与皮损面积的评分(PAS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2和IL-17含量变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群(CD_8^+、CD_4^+、CD_3^+、CD_4^+/CD_8^+)及Th1、Th2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血清IL-22、IL-17含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效果更佳,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仅CD_8^+和CD_4^+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CD_8^+、CD_4^+、CD_4^+/CD_8^+、Th1、Th2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凉血消银汤可明显改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水平,对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李志锋李立红李小静
关键词:红皮病型银屑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学机理
光线性肉芽肿1例
患者为一老年男性,农民,有长期夏季裸背史,病史较长,常规治疗无效,皮疹仅发生于肩背部,呈明显环状的肉芽肿改变,具有夏重冬轻,有一定的季节变化特点,既往体健,结合病理改变,临床诊断光线性肉芽肿明确。叙述了根据病理,临床上与...
郭晓辉李志锋张西克吴平
关键词:病理诊断病例分析
健康教育对性病就诊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以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评价性病就诊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对其健康教育前后的NHP评分的变化,了解健康教育对性病就诊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性病就诊者进行NHP评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性病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并于健康教育后1个月再次进行NHP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程长者较病程短者在生活质量的精力(30.20±26.94和22.25±23.37)、情感反应(41.53±16.78和33.52±18.72)维度NHP评分高(P<0.05)。不同疾病种类NHP评分比较,尖锐湿疣组在睡眠、社会生活、情感反应维度评分高。已婚组较未婚组在情感反应(42.68±16.31和23.84±15.59)、社会生活维度(35.57±15.48和26.01±10.71)评分较高(P<0.05)。性别和教育程度不同NH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病就诊者健康教育后,其生活质量在情绪反应、睡眠、精力及社会交往方面评分较健康教育前降低,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愈性病患者和已愈性病患者NHP评分在健康教育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部分改善性病就诊者的生活质量。
李立红李志锋霍会永马军格
关键词:生活质量健康教育
光线性肉芽肿1例
郭晓辉李志锋张西克吴平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NB-UVB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予NB-UVB治疗,每周照射3次,共治疗8周,试验组同时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0.6g,3次/d,共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随访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ASI评分,并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P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ASI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77.78%)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6.43%),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显著,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恢复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状态有关。
李小静李志锋李显平
关键词:银屑病白芍总苷胶囊中波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NB-UVB)照射,3次/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每晚外用1次;对照组采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每晚外用1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2、4、8周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治疗2、4、8周试验组疗效均好于对照组,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明显增加。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李小静李志锋王久江李显平
关键词:银屑病紫外线疗法氯倍他索
RNA 干扰趋化因子受体 CXCR7基因对黑素瘤 M14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趋化因子受体 CXCR7基因对黑素瘤细胞株 M14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 Western 印迹实验检测黑素瘤 M14和 A375细胞 CXCR7蛋白的表达,选取高表达 CXCR7蛋白的M14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 M14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转染 CXCR7-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 siRNA,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实时定量 PCR 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 CXCR7 mRNA 和蛋白在 M14细胞中的表达水平,Transwell 小室法及细胞划痕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 M14细胞 CXCR7 mRNA 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2±0.023、0.144±0.005,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211±0.117、1)以及空白对照组(1.000±0.102、1.016±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30.068、11485.5,P 值分别为0.001、0.000)。实验组 M14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20.617±1.503)个,明显少于阴性转染对照组[(42.000±6.018)个]和空白对照组[(43.627±2.152)个],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416,P =0.001)。划痕实验中,实验组每高倍视野(&#215;200)下细胞迁移数为15.00±1.10,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44.90±2.20)和空白对照组(45.30±2.3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411.945,P =0.000)。结论靶向沉默 CXCR7能显著抑制黑素瘤 M14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有望为皮肤黑素瘤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刘排田蔚蔚李小静李志锋燕霞孙建方
关键词:受体CXCR7RNA肿瘤侵润
siRNA干扰Gadd45α表达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45蛋白α(Gadd45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株A431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检测A431和Colon16细胞Gadd45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选取高表达Gadd45α的A431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将A431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转染Gadd45α-siRNA-1,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干预后Gadd45αmRNA和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及细胞划痕法检测干预对A431细胞株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A431细胞高表达Gadd45α基因和蛋白。干预后实验组A431细胞Gadd45α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6±0.013、0.33±0.007,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组(1.028±0.183、0.87±0.002)以及空白对照组(1.001±0.057、0.86±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893.857、2763.000,均P〈0.001)。实验组A431细胞株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66.33±3.79,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26.00±4.36)和空白对照组(28.33±4.1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84,P=0.002)。划痕实验中,实验组每高倍视野下细胞迁移数为315.33±6.66,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154.67±2.08)和空白对照组(130.67±3.5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6.255,P〈0.001)。结论A431细胞株高表达Gadd45α,靶向沉默Gadd45α表达能增强A431细胞株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李小静李志锋韩昭燕霞李显平刘保国刘志军
关键词:肿瘤鳞状细胞肿瘤侵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