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

作品数:86 被引量:564H指数:16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电针
  • 17篇针刺
  • 16篇内关
  • 14篇心肌
  • 13篇针灸
  • 11篇肌肥厚
  • 11篇肥厚
  • 10篇电针内关
  • 10篇心肌肥厚
  • 10篇缺血
  • 10篇细胞
  • 9篇内关穴
  • 8篇易激综合征
  • 8篇综合征
  • 8篇肠易激
  • 8篇肠易激综合征
  • 6篇针刺疗
  • 6篇针刺疗法
  • 6篇脑缺血
  • 6篇刺疗法

机构

  • 8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1篇湖北省中医院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湖北中医学院
  • 3篇广州军区武汉...
  • 3篇香港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医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汉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汉市中西医...

作者

  • 86篇李佳
  • 41篇吴松
  • 32篇王华
  • 20篇黄伟
  • 17篇唐宏图
  • 15篇梁凤霞
  • 13篇刘建民
  • 9篇洪亚群
  • 6篇陈泽斌
  • 4篇郝青
  • 4篇周广文
  • 4篇周炎
  • 4篇周仲瑜
  • 4篇彭锐
  • 4篇胡霞
  • 3篇蔡国伟
  • 3篇韦丹
  • 3篇毛慧芳
  • 3篇王丽
  • 3篇陈丽

传媒

  • 7篇针灸临床杂志
  • 6篇中国针灸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湖北中医杂志
  • 4篇针刺研究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河南中医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World ...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1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神门”穴对睡眠剥夺大鼠脑电波及其认知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神门"穴对睡眠剥夺大鼠脑电波及其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每组15只。采用睡眠剥夺法制备大鼠失眠模型。针刺组取"神门"穴针刺,1次/d,20min/次,共7d;假针刺组仅刺入"神门"穴皮肤1mm,不留针,1次/d,共7d。采用六角迷宫箱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BL-420F生理记录仪于实验第1、4、7和10天对所有大鼠分别进行30min脑电图记录,分析并记录各波频次。结果:睡眠剥夺后的模型组大鼠寻找出口频率明显增加,寻找时间缩短,寻找错误次数明显增加,认知率降低(P<0.01);与模型组和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寻找频率明显降低,寻找时间较长,寻找错误次数减少,认知率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脑电图δ波显著减少,β波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和假针刺组相比,针刺组δ波显著增多,β波显著减少(P<0.05)。假针刺组和模型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神门"穴能有效改善睡眠剥夺后大鼠行为认知能力和脑电波。
李佳刘娇萍
关键词:针刺神门穴睡眠剥夺脑电波
左、右后溪穴激活脑功能区相关性fMRI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周围性面瘫患者后溪穴在患者脑功能区的激活相关性,比较左、右侧后溪穴在成像上是否存在差异,并与电针合谷穴做比较。方法筛选左、右侧周围性面瘫患者各6例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 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后溪穴,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扣带回、右侧海马回、右侧颞上回、脑干、小脑蚓等脑区信号升高;电针右侧后溪穴,右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等脑区信号升高。结论电针后溪穴与合谷穴、地仓穴的成像存在差异,同时两侧后溪穴成像也存在较大差异,信号升高或降低的脑区并不一致。进一步证明了"面口合谷收"的科学性,也说明同名的穴位也许在人体的两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传导通路的不完全相同,治疗作用的不完全一致等。
胡霞王华李佳刘建民吴松唐宏图徐海波韩俊洲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电针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治疗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探讨标本配穴改善心肌缺血的腧穴配伍效应及实现保护心肌缺血作用的基因调控途径。方法:将经过筛查心电图无异常的7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Y294002组、IGF-1组、内关组、标本配穴组、标本配穴+LY294002组,每组10只,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注射大鼠腹部皮下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模型(2mg/kg,共14d);所有针刺组在造模前进行电针针刺预处理,每次10min,电流1m A,波形疏密波,频率2Hz,共治疗21d。治疗后采用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它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线粒体损伤,模型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LY294002组线粒体损伤最重,各组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标本配穴+LY294002组线粒体损伤及Bcl-2、Bax蛋白表达介于两者之间。与模型组比较,IGF-1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改善,而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相应减少(P<0.01,P<0.05),并且标本配穴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改善程度和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与内关组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标本配穴电针治疗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可有效调控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活性,从而起到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王华望庐山梁凤霞刘建民李佳卢继东付伊萌陈茜吴松
关键词:慢性心肌缺血线粒体超微结构PI3K/AKT信号通路
针刺预处理对CT增强扫描时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CT增强扫描前4~6 h禁食,针刺组在常规禁食的基础上给予针刺预处理,比较两组CT增强扫描时胃肠道反应情况及CT图像质量。结果针刺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CT图像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减轻CT增强扫描时胃肠道反应,提高图像质量。
邓建国李佳
关键词:针刺疗法治未病CT增强扫描胃肠道反应
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TNF-α及IL-1β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模型组。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缺血模型,穴位组针刺百会、水沟穴,非穴位组针刺取穴在百会、水沟左侧旁开约5mm处进针,避开穴位。24h后取材,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组织TNF-α、IL-1β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穴位组海马TNF-α、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非穴位组(P<0.01)。非穴位组海马TNF-α、IL-1β含量与模型组接近。结论:针刺穴位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大鼠海马TNF-α、IL-1β的含量,其可能是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黄伟郝青吴松李佳北村学向婷王华
关键词:脑缺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
基于“从筋论治”理论探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思路与方法被引量:16
2021年
近年来,针刀被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表明,针灸理论选穴配合针刀治疗、直接采用针刀松解以及针刀联合其他疗法,如药物、推拿手法等,均能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卡压,恢复腰椎力平衡,促使突出的腰椎间盘自行回纳,缓解临床症状。“从筋论治”骨关节疾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了传统针刺技术和现代手术理念的小针刀,正是“从筋论治”的工具。本研究围绕三者的相关性展开讨论,并基于“从筋论治”理论探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胡江杉李佳胡霞李奕宏唐宏图
关键词:针刀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强壮穴对衰老模型大鼠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研究电针强壮穴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免疫衰老的调节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除对照组以外,其余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40d制作衰老模型。电针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取"关元""后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次15min,每周6次;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于电针治疗第26、27天时,分别按50mg/kg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状态。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脾脏T细胞分泌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2受体(IL-2R)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CD28分子(即CD8^+CD28^+T细胞)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T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T细胞诱生IL-2、IL2 R分泌水平及CD8^+CD28^+T细胞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经免疫抑制处理的免疫抑制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经电针治疗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免疫抑制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除IL-2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电针组比较,除CD8^+CD28^+T细胞表达外,其余各指标的差异(P>0.05)。结论:电针强壮穴能调节T细胞免疫,延缓衰老,并能降低环磷酰胺对T细胞免疫的抑制效应,其作用途径可能是提高T细胞增殖能力、T细胞分泌IL-2及其受体水平,以及提高CD8^+T细胞表面分子CD28表达等。
刘建民梁凤霞李佳刘溪泉唐宏图吴松王华陈泽斌
关键词:衰老电针T细胞白介素-2白介素-2受体
超早期针刺百会、水沟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微创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7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2 h组、模型24 h组,穴位2 h组、非穴位2 h组、穴位24 h组、非穴位24 h组,每组10只。针刺百会、水沟(频率120次/min,捻转泻法1 min,5 min/次,留针30 min)。非穴位针刺分别在百会、水沟左侧旁开5 mm处进针,手法同穴位针刺。穴位24 h组及非穴位24 h组在24 h再针刺1次。采用高效液相检测各组缺血脑组织ATP、ADP、AMP含量,比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含量。结果造模成功后,脑组织ATP、ADP、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在大鼠脑缺血后2 h后即明显下降,AMP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缺血24 h后尤为显著,与2 h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穴位组大鼠ATP、ADP、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较模型组及非穴位组比较明显升高,AMP含量下降,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穴位2 h组优于24 h组,有显著差异(P<0.05);相同时间点非穴位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针刺可以有效改善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进一步为临床针刺抗脑缺血提供实验依据。
黄伟刘建民姜功道李佳吴松王华
关键词:针刺脑缺血能量代谢
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信使核糖核酸、环氧合酶-α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信使核糖核酸(iNOSmRNA)、环氧合酶-2信使核糖核酸(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模型组。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缺血模型,穴位组针刺百会、水沟穴,非穴位组针刺取穴在百会、水沟左侧旁开约5mm处进针,避开穴位。24h后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iNOSmRNA、COX-2mRNA表达。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iNOS未见明显表达,缺血后24h,模型组大鼠海马可见iNOS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海马CO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表明缺血后,海马iNOS mRNA、COX-2 mRNA表达升高;穴位组海马iNOSmRNA、COX-2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与非穴位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位组海马iNOSmRNA、COX-2mRNA表达与模型组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针刺穴位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大鼠海马iNOSmRNA及COX-2mRNA表达。结论针刺对缺血后海马iNOSmRNA、COX-2mRNA表达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其可能是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黄伟向婷李佳赫青北村学吴松王华
关键词:脑缺血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针刺不同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即时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对特异性。方法:针刺30名健康人不同穴位,观察针刺前后胃电平均幅值、频率的变化,比较针刺不同穴位对胃电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结果:胃电振幅均值针刺后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阳陵泉、太冲、天枢与针刺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足三里要优于其它9个穴位(P<0.05,P<0.01),上巨虚和天枢也优于阳陵泉、曲池、外关、内关(P<0.05,P<0.01);对于胃电振幅变化率,针刺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阳陵泉、太冲、天枢变化率明显,高于曲池、内关、合谷、外关(P<0.05,P<0.01),足三里要高于其它9个穴位(P<0.05,P<0.01),上巨虚和天枢也高于阳陵泉(P<0.05,P<0.01),其它穴位间未见明显差异;针刺前后对胃电频率无影响。结论:针刺不同穴位对胃电具有不同影响,不同穴位对健康人胃电的影响具有相对特异性。
吴松李佳金鸿韵梁凤霞王华
关键词:针刺胃电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