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华

作品数:266 被引量:1,951H指数:23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249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1篇针灸
  • 60篇电针
  • 45篇缺血
  • 44篇心肌
  • 44篇针刺
  • 37篇针法
  • 31篇内关
  • 27篇双固一通针法
  • 22篇电针内关
  • 22篇心肌缺血
  • 22篇内关穴
  • 20篇中医
  • 19篇糖尿
  • 19篇糖尿病
  • 18篇配穴
  • 17篇细胞
  • 16篇胰岛
  • 16篇胰岛素
  • 15篇电针内关穴
  • 15篇模型大鼠

机构

  • 173篇湖北中医药大...
  • 84篇湖北中医学院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湖北省中医院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江汉大学
  • 6篇深圳市人民医...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广州军区武汉...
  • 4篇山西中医学院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4篇荆门市第一人...
  • 3篇山东省中医药...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武汉市第一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武汉市中医医...

作者

  • 260篇王华
  • 80篇梁凤霞
  • 70篇吴松
  • 45篇陈泽斌
  • 34篇刘建民
  • 32篇李佳
  • 29篇唐宏图
  • 22篇吴绪平
  • 20篇洪亚群
  • 15篇郝青
  • 14篇王静芝
  • 14篇黄伟
  • 11篇周焕娇
  • 10篇刘又香
  • 9篇王彦春
  • 9篇肖凌
  • 9篇王亚文
  • 9篇望庐山
  • 9篇袁芳
  • 9篇马骏

传媒

  • 27篇中国针灸
  • 19篇湖北中医药大...
  • 18篇中华中医药杂...
  • 15篇湖北中医杂志
  • 14篇湖北中医学院...
  • 13篇针刺研究
  • 1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0篇上海针灸杂志
  • 6篇中医杂志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光明中医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针灸临床杂志
  • 4篇全国针灸高等...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康复
  • 2篇World ...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1篇2017
  • 19篇2016
  • 23篇2015
  • 15篇2014
  • 21篇2013
  • 18篇2012
  • 11篇2011
  • 17篇2010
  • 13篇2009
  • 12篇2008
  • 14篇2007
  • 12篇2006
  • 16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固一通”针法对甲亢性心肌病大鼠AngⅡ、ET及CGRP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对甲亢性心肌病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针法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及针法组采用腹腔注射L-甲状腺素(L-Thy)法制备成甲亢性心肌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针法组大鼠加用双固一通针法。结果:治疗28 d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和组织AngⅡ及ET浓度均显著上升(P<0.01);针法组更低于模型组(P<0.01);CGRP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法双固一通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调节ET/CGRP的平衡而保护心肌。
洪亚群王华
关键词:心肌肥厚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变化特点及其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探索其作为早期预测SFTS患者重症化趋势的价值。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28例SFTS患者(其中死亡组70例,存活组358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凝血相关指标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SFT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常见,死亡组较存活组更易出现出血症状(出血发生率41.4%比26.5%);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延长。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TT、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在第5~6天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第7~8天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均早于血小板计数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出现差异的时间(第9~10天)。SFTS病死率随基线DIC评分升高而升高,当DIC评分达到6时,病死率达到66.67%。疾病过程中显著的凝血异常介导血小板消耗过多,凝血相关指标较血小板计数对早期识别SFTS重症化更有帮助。
徐玲王华梁博云王桐郑昕彭程
关键词:发热血小板减少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电针郄门穴对室性心动过速模型大鼠心率及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电针郄门穴对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心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郄门组、电针尺泽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CsCl)的方法建立大鼠VT模型,并连续观测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电针郄门组和电针尺泽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郄门穴和尺泽穴治疗5min;4组大鼠均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模型组、电针郄门组及电针尺泽组大鼠在注射CsCl造模后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模型组与电针尺泽组在整个观察期内心率未见恢复,电针郄门组在电针治疗5min后心率明显减慢,与模型组及电针尺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大鼠血浆NO含量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而电针郄门组较模型组和电针尺泽组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郄门穴可能通过抑制心脏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增加NO的释放,调整心率而抗心律失常。
王华喻建兵吴绪平樊展张强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率电针疗法郄门穴尺泽穴一氧化氮
左、右后溪穴激活脑功能区相关性fMRI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周围性面瘫患者后溪穴在患者脑功能区的激活相关性,比较左、右侧后溪穴在成像上是否存在差异,并与电针合谷穴做比较。方法筛选左、右侧周围性面瘫患者各6例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 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后溪穴,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扣带回、右侧海马回、右侧颞上回、脑干、小脑蚓等脑区信号升高;电针右侧后溪穴,右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等脑区信号升高。结论电针后溪穴与合谷穴、地仓穴的成像存在差异,同时两侧后溪穴成像也存在较大差异,信号升高或降低的脑区并不一致。进一步证明了"面口合谷收"的科学性,也说明同名的穴位也许在人体的两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传导通路的不完全相同,治疗作用的不完全一致等。
胡霞王华李佳刘建民吴松唐宏图徐海波韩俊洲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电针
“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老年阳虚模型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及BDNF含量和PKC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老年阳虚模型海马CA1区突触形态结构海马组织内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含量和PK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125mg/kg D-半乳糖,连续40d,然后再进行后腿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1.5mg/100g,连续7d,成功诱导出衰老模型大鼠。正常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1次,连续47d。电针组采用"双固一通"电针法持续治疗4周,对照组分别取"中极"、"阴陵泉"、"印堂"作为对照腧穴,治疗时间与电针组相同,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采用电镜结合图像分析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含量;RT-PCR检测PKCmRN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变短,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薄,突触间隙宽度变大,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海马BDNF含量减少(P<0.05),海马中PKC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增加,突触间隙宽度减小,差异显著(P<0.01),海马BDNF含量明显提高(P<0.05)、PKC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对照组大鼠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P<0.01),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0.05),海马组织内BDNF含量降低(P<0.05)、PKC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双固一通"电针法可改善老年阳虚模型大鼠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和突触间隙宽度,并且能够调节和提高大鼠海马中PKCmRNA的表达水平及BDNF含量。
郭冠华刘建民王静芝刘静吕景芳陈明扬王华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海马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治疗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探讨标本配穴改善心肌缺血的腧穴配伍效应及实现保护心肌缺血作用的基因调控途径。方法:将经过筛查心电图无异常的7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Y294002组、IGF-1组、内关组、标本配穴组、标本配穴+LY294002组,每组10只,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注射大鼠腹部皮下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模型(2mg/kg,共14d);所有针刺组在造模前进行电针针刺预处理,每次10min,电流1m A,波形疏密波,频率2Hz,共治疗21d。治疗后采用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它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线粒体损伤,模型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LY294002组线粒体损伤最重,各组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标本配穴+LY294002组线粒体损伤及Bcl-2、Bax蛋白表达介于两者之间。与模型组比较,IGF-1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改善,而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相应减少(P<0.01,P<0.05),并且标本配穴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改善程度和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与内关组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标本配穴电针治疗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可有效调控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活性,从而起到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王华望庐山梁凤霞刘建民李佳卢继东付伊萌陈茜吴松
关键词:慢性心肌缺血线粒体超微结构PI3K/AKT信号通路
经穴深部氧分压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6
1994年
对经穴深部生化环境的了解,无疑将深化对经络问题的认识。以往由于方法和技术的局限,国内外学者很少涉足这一领域。笔者采用国内首创的中医传感技术,对人体经穴深部氧分压(Po_2)进行了在体检测,观察发现曲池、合谷、足三里、下巨虚深部Po_2较之各自相应对照点(非经穴)为低。本文还就这一现察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穴深部组织代谢较为旺盛,耗氧量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穴实质新的假说。
章汉平刘又香陈友梅梁忠马骏王华
关键词:经穴氧分压组织代谢
肝癌介入治疗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1998年
目前,肝动脉内插管药物灌注与栓塞疗法被认为是治疗晚期肝癌的最好的非手术疗法。因为动脉插管化疗局部给药比全身性给药可使肿瘤区抗癌药物的浓度提高3~5倍,且药物与癌细胞接触的时间也可延长。然而,肝动脉栓塞后,临床上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白蛋白减少、肝功能异常(如黄疸、各种酶值升高等)综合征。
王华彭琪琳
关键词:栓塞综合征肝癌介入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栓塞栓塞疗法
针灸推拿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2008年
唐宏图王华陈邦国梁凤霞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针灸推拿学
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与功能锻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效果,以便更好运用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1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积极护理和科学的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310例患者全部治愈,并且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良好的护理及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田桂林王华
关键词:关节镜术后护理功能锻炼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