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展炎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道教
  • 2篇道门
  • 2篇自我
  • 2篇不死
  • 1篇道教教义
  • 1篇道经
  • 1篇修道
  • 1篇修道思想
  • 1篇驯服
  • 1篇养生
  • 1篇养生智慧
  • 1篇瑶族
  • 1篇仪式
  • 1篇哲学
  • 1篇哲学阐释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生命
  • 1篇生命观
  • 1篇圣经
  • 1篇世界观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1篇朱展炎
  • 2篇曾勇

传媒

  • 7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国道教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道教世界观简论被引量:1
2015年
道教对世界的理解有其独特的神学视角。在世界的来源问题上,强调的是道生气化。对于世界中的存在者,一般认为有天、地、人、神(仙)、鬼等。从世界演化进程上看,道教主张复古之论,认为社会的进程是不断背离"道治之世"的,因而,道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就是回到原初的"上古之世",以此应对现实的"无道"。
朱展炎
关键词:道教世界观
《碧苑坛经》的“不死观”论析
2014年
《碧苑坛经》作为明末清初全真道龙门律宗的重要宣教经典,其主导思想即是主张持戒、炼性、修慧,以此应对当时全真教内戒律松弛、旁门横行的历史境况。在追求修行的境界上,对于"长生久视"的理解是其修道思想的归依,其实质就是对于"不死"的追求。
朱展炎
道教释梦理论管窥
2009年
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常见现象,古今中外的典籍都有相当多的记载。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对此问题也是多有论述。这些论述除了吸取传统梦文化的一些观点之外,道教还注入了自身对于梦的独特理解。这样一些独特的视角,主要体现在道教对于梦的成因、类型和治疗等问题上都融入了宗教式的解释。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就道教对于梦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常见现象作一初步地阐述,以期对于道教的释梦理论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朱展炎
驯服自我:王常月修道思想研究
本论文在详尽占有和辨析史料的基础上,从修道者的自我冲突这一新视域,系统探讨了王常月的修道思想,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个人在世存在所面临的种种冲突,对于这些冲突的经验、揭示、解决和批判,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由此出发...
朱展炎
关键词:修道思想全真道
文献传递
道经中的“解冤释结”思想论析被引量:2
2014年
"解冤释结"是道教斋醮科仪当中的一项重要功能,从道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主旨来看,"解冤释结"思想体现了道教积极化解人际冤对、人鬼冲突和人神矛盾的济世精神,其目的是为了追求人际的和谐,实现道教追求的无冤结社会。
朱展炎
关键词:道经
从养生智慧的角度看道教——《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一书读后
2009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对于此论断,学界虽有不同见解,但是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说明了道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深刻影响。而道教的“贵生”思想,对于中国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最为直接和最有吸引力的。因而,从“养生”的角度来切入,就能够把握住以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为目标的道教教义之精髓。更进一步地,从“养生智慧”的理论高度去看待道教为追求长生久视所进行的一切技艺活动,也使得道教的养生活动不是仅仅停留在“技”的层面,而是彰显了养生活动背后所具有的大“道”意蕴。
朱展炎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教义养生普通民众长生不死
过关与护花——广西昭平县仙回瑶族乡“作花楼”仪式考察被引量:3
2017年
对"花王圣母"的信仰普遍存在于广西的壮、侗、瑶、苗、仫佬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中。作为主管生育、护童、延寿、消灾、赎魂之女神,在历史上,围绕"花王圣母"信仰而展开的仪式主要有"作星"、"架桥"、"剪花"、"暖花"等。广西桂东地区乡间现存的"作花楼"仪式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越人的"花王圣母"信仰,同时也汲取了道教的诸多元素。
朱展炎
《周易》谦卦与《圣经》的谦德观被引量:2
2015年
《周易》与《圣经》作为中西文化颇具代表性的两部经典,都对谦之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行谦之因、行谦之体、行谦之用上,体现了或同或异的伦理、哲学和神学意蕴。在行谦之原因上,两种谦德观都着重阐释了行谦背后所具有的形上因素。在行谦之主体上,《周易》侧重于"君子"这一人格形象,凸显人的主体性,而《圣经》则指向于耶稣基督这一神圣形象,体现人之顺从性。在行谦之效用上,二者都肯定了行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朱展炎曾勇
关键词:《周易》谦卦《圣经》
道教生命观的哲学阐释——以葛洪《抱朴子·内篇》为中心被引量:4
2009年
道教生命观主要涵盖三方面的内容:生命结构上的"形神相依互持"论,其典型表述为"形者,宅也;神者,主也";生命本质上的"道生气化"论,即生命形态万千殊异,本质上却都是禀道受气的结果;生命能级上的可化论,就是说,生命存在以气为基础,气是生命能级的标识,而气本身是可以变化乃至升华的,提升气的层级,就意味着升华生命能级,当下形态的"人"可变化气质而迁化成"仙","仙"就是化气合道而"长生久视"的"人",是"人"应然的生命境界。
曾勇朱展炎
关键词:道教《抱朴子》
道门入山思想略析
2010年
道门人士在合药、精思、避乱隐居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入山。因而,围绕入山所产生的一系列宗教和日常原则,无不折射出道教某些独特的教理教义。在这些思想当中,主要包含了山不轻入、入则防害、登山择时、居山择地、择地有仪等原则。在这些原则的背后,蕴含了道教信仰的各种理论预设和宗教禁忌,这些预设和禁忌反映了道门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视、爱惜,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尊重和爱护。
朱展炎
关键词:防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