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140H指数:5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缺血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缺血
  • 3篇脑血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运动疗法
  • 2篇肢体
  • 2篇他汀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卒中
  • 2篇卒中患者
  • 2篇疗法
  • 2篇脑保护
  • 2篇脑血管

机构

  • 11篇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朱丽霞
  • 6篇董晓柳
  • 6篇徐士军
  • 4篇陈艳洁
  • 4篇赵紫烨
  • 3篇张秀清
  • 2篇吴会静
  • 2篇马玉强
  • 2篇王彦
  • 1篇李斌
  • 1篇李英华
  • 1篇郝立科
  • 1篇屈海宏
  • 1篇周国强
  • 1篇李金良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0
2016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73例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炎症因子变化情况、S100β与NIHSS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S100β、尿微量白蛋白、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S100β、尿微量白蛋白、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头晕头痛、皮疹、肌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是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方案,能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脂状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董晓柳朱丽霞徐士军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脑梗死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片0.25 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参数(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顺应性、增大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Cys-C、CRP、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且安全性较好。
董晓柳徐士军张秀清朱丽霞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颈总动脉下肢动脉
脑缺血预适应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吴会静王彦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容易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治疗费用高昂,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现有的干预手段多是以治疗为主,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共同特点是人为的、外来...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多巴丝肼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多巴丝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康复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前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加用口服多巴丝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前两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较康复组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可进一步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马玉强徐士军李斌李英华郝立科朱丽霞
关键词:运动疗法多巴丝肼脑卒中
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共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两组患者6个月内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37±0.27)ml/100 g比(1.97±0.28)ml/100 g、(22.9±1.9)ml/(100 g·min)比(19.5±1.8)ml/(100 g·min)](P<0.05)。治疗前后NIHSS、MoCA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NIHSS、MoCA评分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0.21±2.9)分比(14.56±3.2)分](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7.1±2.3)分比(23.9±3.6)分](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低于对照组[10.42%(5/48)比27.08%(13/48)](χ^(2)=4.376,P=0.036)。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且可预防脑梗死再发。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
关键词:脑梗死脑血流灌注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血管内治疗前循环脑梗塞开通良好患者脑保护的疗效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血管内治疗前循环脑梗塞开通良好患者脑保护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前循环急性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及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右崁醇注射液15 ml+生理盐水100 ml,2次/d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含丁苯酞成份25 mg),2次/d静脉滴注;比较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差别;比较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区别;比较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二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及GO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GOS评分在治疗后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观察组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血管内治疗前循环脑梗塞开通良好患者可提供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反应,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朱丽霞高健柳桂红李冠霞董晓柳屈海宏
关键词:丁苯酞血管内治疗
脑卒中患者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患者26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3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纽,134例患者联用运动疗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对运动疗法效果无明显影响。运动疗法有效患者多为年龄〈60岁,无高血压史,无冠心病史,无心理障碍,环境因素良好,治疗师人为因素良好,意外事件少。运动疗法无效患者多为年龄≥60岁,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有心理障碍.环境因素较差,治疗师人为因素较差,意外事件多。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痛史、环境因素、治疗师人为因素、心理障碍、意外事件均是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
徐士军周国强马玉强董晓柳朱丽霞张秀清
关键词:运动疗法影响因素
普罗布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罗布考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斑块面积(IPA)及易损斑块检出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Hcy、CRP、S100β蛋白、NSE、BDNF、NIHSS评分、MMSE评分、颈动脉IMT、IPA及易损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cy、CRP、S100β蛋白、NSE、NIHSS评分及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HDL-C、BDNF、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IPA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用于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轻度认知障碍降脂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缩小颈动脉斑块并增强斑块稳定性,且安全性较高。
董晓柳徐士军张秀清朱丽霞李金良
关键词:半胱氨酸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轻度认知障碍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DAP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IPC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p-PLA 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查影像学参数[标准化摄取值(SUV)、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情况,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0%(47/50)比80.00%(40/50)](χ^(2)=4.332,P=0.037)。治疗前,两组血清Lp-PLA 2、HI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 2、HI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8±25)μg/L比(164±25)μg/L、(98±43)ng/L比(121±65)ng/L](P<0.05或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SUV、r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UV、rCB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39比4.52±0.33、(34.56±4.01)ml/(100 g·min)比(31.48±3.29)ml/(100 g·min)](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2/50)比16.00%(8/50)](P<0.05)。结论rIPC联合DAPT治疗TIA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代谢,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双联抗血小板脑保护
缺血预适应训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按照脑血管病预防指南用药,观察组进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每次5轮,每天2次,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缺血预适应训练对患者预后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影像学检查显示,脑血流及代谢改善率85.71%显著高于与对照组48.57%;脑梗死体积缩小率5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2.50%;MRI复检新发脑梗死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3.7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脑血流情况,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梗死再发,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吴会静王彦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脑梗死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