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洁
-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缺血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适应(BI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前1周内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史分为观察组(有TIA史)(65例),对照组(无TIA史)(62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梗死病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梗死病灶显著小于对照组[(14±8)m L比(21±11)m L](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6)分比(24±8)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6%)显著高于对照组(69.4%)(P<0.05)。结论 BIP可增加急性脑梗死组织对缺血损害的耐受性,并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 陈艳洁王彦于文霞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缺血预适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中sTRAIL、OPG和TNF-α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骨保护素(OP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对血清中sTRAIL、OPG和TNF-α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TRAIL、OPG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sTRAIL、OPG和TNF-α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明显,且对血清中sTRAIL、OPG和TNF-α的表达有下调作用,能有效地优化内环境,减轻对神经细胞的损伤。
- 陈艳洁于文霞王彦王冬梅
-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骨保护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脑缺血预适应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吴会静王彦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容易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治疗费用高昂,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现有的干预手段多是以治疗为主,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共同特点是人为的、外来...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 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按照对TIA的ABCD2评分标准,测定86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14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2评分≤3分的TIA患者40例,14天内脑梗死2例,发生率为5.0%;评分4-5分的TIA患者30例,14天内脑梗死8例,发生率为26.7%;评分6-7分的TIA患者16例,脑梗死13例,发生率为81.3%;ABCD2评分4-5分组和6-7分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0-3分组(P〈0.05),而6-7分组又高于4-5分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值越高的TIA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越高。ABCD2评分法是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 于文霞陈艳洁
- 关键词:脑梗塞
- 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共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两组患者6个月内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37±0.27)ml/100 g比(1.97±0.28)ml/100 g、(22.9±1.9)ml/(100 g·min)比(19.5±1.8)ml/(100 g·min)](P<0.05)。治疗前后NIHSS、MoCA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NIHSS、MoCA评分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0.21±2.9)分比(14.56±3.2)分](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7.1±2.3)分比(23.9±3.6)分](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低于对照组[10.42%(5/48)比27.08%(13/48)](χ^(2)=4.376,P=0.036)。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且可预防脑梗死再发。
-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
- 关键词:脑梗死脑血流灌注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CCK-18、CTRP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裂解细胞角蛋白-18(CCCK-18)、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3例AIS患者为AIS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49例)、中度缺损组(76例)、重度缺损组(38例),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66例)和预后良好组(97例),另选取同期7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CCK-18、CTRP3水平。结果AIS组血清CCCK-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RP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缺损度组血清CCCK-18水平逐渐提升,CTRP3水平逐渐降低(P<0.05)。血清CCCK-18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CTRP3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梗死、高NIHSS评分、高CCCK-18水平为AIS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高CTRP3水平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CCK-18联合CTRP3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明显大于CCCK-18、CTRP3单独预测(P<0.05),敏感度、特异度为86.36%、81.44%。结论AIS患者血清CCCK-18水平上调,CTRP3水平下调,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二者能提升预后不良预测价值。
- 李霞陈艳洁刘泽民李艳琴段玉香张凤莲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缺血预适应训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按照脑血管病预防指南用药,观察组进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每次5轮,每天2次,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缺血预适应训练对患者预后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影像学检查显示,脑血流及代谢改善率85.71%显著高于与对照组48.57%;脑梗死体积缩小率5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2.50%;MRI复检新发脑梗死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3.7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脑血流情况,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梗死再发,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吴会静王彦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脑梗死预后
-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DAP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IPC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p-PLA 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查影像学参数[标准化摄取值(SUV)、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情况,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0%(47/50)比80.00%(40/50)](χ^(2)=4.332,P=0.037)。治疗前,两组血清Lp-PLA 2、HI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 2、HI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8±25)μg/L比(164±25)μg/L、(98±43)ng/L比(121±65)ng/L](P<0.05或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SUV、r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UV、rCB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39比4.52±0.33、(34.56±4.01)ml/(100 g·min)比(31.48±3.29)ml/(100 g·min)](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2/50)比16.00%(8/50)](P<0.05)。结论rIPC联合DAPT治疗TIA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代谢,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双联抗血小板脑保护
- 边缘性脑炎3例
- 2016年
- 近几年随着临床医生对边缘性脑炎的关注,大家对此疾病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因确诊需要的实验室检查诊断的局限性,对于该病的诊断还有许多困难,现将我院诊断的3例边缘性脑炎汇报如下。
- 王彦李艳琴白鸽陈艳洁张凤莲李伟刘泽民
- 关键词:边缘性脑炎影像学检查免疫治疗
-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脑梗死常规治疗)和RIPC组(常规组治疗基础上+RIPC),每组55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胱抑素C(CysC)和血清尿酸(UA)水平,记录脑缺血症状再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RIP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评分升高(均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m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Vm均较治疗前升高,P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Vm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CRP和TGF-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CRP均较治疗前降低,TGF-β升高(均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IL-6、CRP和TGF-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ysC及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ysC及U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脑缺血症状再发生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肯定,可发挥较好脑保护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反应,调节机体UA及CysC水平,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周玉蕾白鸽
- 关键词:脑梗死疗效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