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刚
- 作品数:8 被引量:3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油菜秸秆用量对淹水培养土壤表层溶液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采用模拟培养的方法,通过测定土壤表层培养液的电导率、pH、不同形态氮、全磷、全钾等指标,研究了油菜秸秆用量对淹水培养土壤表层溶液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在培养初期呈上升趋势,第8d达到最大,随后呈下降的趋势。pH值在培养的前3d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从第4d开始迅速升高;16d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随后变化不大。在培养初期全氮浓度迅速增加,第8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第44d,下降趋势开始减缓,不同处理之间相差不大。铵态氮的变化趋势与全氮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处理间硝态氮含量较低,差别不显著。施加秸秆能够增加水溶液中有机氮浓度。全磷在培养初期变化较小,第12d开始迅速升高,第20d达到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施加秸秆后对田面水溶液全钾浓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培养后第1d,整个培养期内变幅不大。施加秸秆能够增加培养液中养分含量,与秸秆用量成正比。从养分流失角度考虑,控制氮素、磷素和钾素田面流失主要时期为秸秆还田后30d内。
- 戴志刚鲁剑巍鲁明星杨文兵范先鹏
- 关键词:油菜秸秆理化性质养分流失
- 水稻秸秆用量对淹水培养土壤表层溶液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0年
- 采用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水稻秸秆用量对淹水培养土壤表层溶液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根据秸秆还田量设0g·盆-1、100g·盆-1、200g·盆-1和300g·盆-14个处理,每盆装土15kg,施尿素2.8g以调节系统碳氮比,分别测定培养液的电导率、pH、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表层溶液电导率在培养初期呈上升趋势,第36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60μs·cm-1、1150μs·cm-1、1467μs·cm-1和1620μs·cm-1,随后略有降低,到培养结束时分别为683μs·cm-1、910μs·cm-1、1083μs·cm-1和1277μs·cm-1。pH值在培养的前3d呈缓慢下降趋势,与秸秆用量呈负相关;从第4d开始pH迅速升高,16d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到培养结束时变化不大。施加的尿素导致各处理培养液中全氮在20d内保持较高浓度,随后全氮浓度迅速下降,到第76d,下降趋势减缓;施加秸秆对全氮浓度影响较小,施加秸秆能够提高全磷含量。秸秆中钾释放迅速,培养1d后,溶液全钾含量达到较高浓度,分别为6.87mg·L-1、36.10mg·L-1、60.27mg·L-1、114.23mg·L-1,在整个培养期全钾浓度变化不大。淹水培养条件下施加秸秆能够增加培养液中电导率、全磷及全钾浓度,与秸秆用量呈正比,但对pH、全氮影响较小。从养分流失角度考虑,控制田面养分流失主要时期为水稻秸秆还田后30d内。
- 戴志刚鲁剑巍鲁明星杨文兵范先鹏
- 关键词:水稻秸秆理化性质养分流失
- 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通过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但是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不同耕作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 戴志刚鲁剑巍周先竹杨文兵胡劲红刘光文
-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模式土壤理化性质
- 多年保护性耕作对双季稻-冬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力、养分循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 为明确保护性耕作措施在高强度劳作、水-旱轮作农田系统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2007年在湖北省粮食主产区开展双季稻-冬油菜定位试验,研究耕作措施、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生产力、养分循环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7年结果显示,传统翻...
- 李继福苏伟戴志刚刘威王振任涛鲁剑巍
- 关键词:轮作土壤肥力
- 文献传递
- 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被引量:243
- 2010年
- 为了探索秸秆还田与化肥的合理搭配施用,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在淹水培养下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供试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在培养前期腐解较快,不同秸秆之间表现为油菜秸秆大于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3种秸秆之间差异不明显。经过124d的培养,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49.17%、52.17%和49.81%。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K>P>C>N,释放量表现为C>K>N>P。经过124d的腐解,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碳释放率分别为7.53%、66.58%、52.54%;氮分别为42.05%、49.26%、57.83%;磷分别为68.28%、59.93%、67.32%;钾在培养12d后释放率均达到98%。根据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含量,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以减少钾肥用量,并适当延后施用;在还田初期可以不调整氮磷肥的施用量。
- 戴志刚鲁剑巍李小坤鲁明星杨文兵高祥照
- 关键词:秸秆肥料腐解养分释放
- 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田间养分平衡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通过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田间养分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翻耕还是免耕,秸秆还田均能增加作物产量;翻耕还田处理效果显著高于免耕还田处理。秸秆还田能够缓解土壤养分耗竭状况。
- 戴志刚鲁剑巍余宗波鲁明星杨文兵刘光文
-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模式作物产量养分平衡
- 菊花氮钾肥效及配方筛选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一种小菊氮钾肥效,并筛选了适宜的氮钾肥料配方。结果表明,适宜的氮用量有利于株高、一次分枝长度、总开花数和植株干重四项数据的增加,增加钾肥用量有利于开花数的增加及干物质的积累,高钾低氮有利于花期提前。以小菊株高、一次分枝长度和植株干重为目标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盆栽(每盆装基质10kg)小菊的氮(N)和钾(K2O)最佳施肥量分别是为0.47和0.40g/kg基质。
- 蒋志平鲁剑巍张文君戴志刚
- 关键词:小菊菊花氮钾肥效
-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肥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与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L.)轮作,分别设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K(施氮钾肥)、PK(施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5个处理研究施肥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显著提高苏丹草与黑麦草鲜草产量,2005—2006年与2006—2007年两季饲草分别为162.7thm-2、114.9thm-2,分别比同期PK、NK、NP处理增产312.9%、26.9%、17.9%和338.5%、20.3%、17.2%。施肥影响饲草的氮、磷、钾含量,且氮磷钾配施可以改善饲草养分吸收,2005—2006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500kghm-2、91kghm-2和997kghm-2,2006—2007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312kghm-2、56kghm-2和402kghm-2。轮作系统中,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氮、磷盈余最少,而钾亏缺。在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随着种植次数的增多,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施磷(NPK、NP、PK)处理的速效磷、施钾(NPK、NK、PK)处理的速效钾均有上升,而NK处理的速效磷、NP处理的速效钾略有下降。
- 李文西鲁剑巍鲁君明李小坤戴志刚杨娟
- 关键词:苏丹草-黑麦草轮作施肥养分吸收江汉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