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
-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成像。结果各种处理方法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但以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显示最佳,MPR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形态、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及夹层累计范围和破裂口,VR立体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关系以及螺旋状的内膜。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后处理技术MPR和VR为首选方法。
- 周泽俊高斌巢惠民徐宁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后处理技术
- 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支气管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支气管征的表现形式,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与其支气管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直径≤3cm的SPN患者(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2例)行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平扫的原始数据以2.5mm进行标准算法薄层重建,将数据传入GE-AW4.0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以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显示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对照。结果:①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全肺扫描行层厚为2.5mm的标准算法薄层重建,结合各种工作站后处理方法,能极好的显示SPN与相关支气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②54例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的43例(79.6%),其中恶性结节29例(90.6%),良性结节14例(63.6%)。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SPN-支气管关系分为5型:Ⅰ型支气管于SPN边缘被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内并变尖、变细或锥状中断;Ⅲ支气管穿过SPN,其管腔通畅;Ⅳ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增厚、牵拉;Ⅴ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无改变;④SPN与支气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亦可表现为多型共存。恶性结节中均以Ⅰ型、Ⅱ型和Ⅲ型最常见,良性结节以Ⅰ型和Ⅲ型最常见。Ⅱ型主要见于恶性结节,不见于良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型表现在良性结节中明显高于恶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及薄层扫描合并薄层重建能清楚显示SPN与支气管关系及类型,两者关系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 夏春华高斌胡永胜徐宁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支气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低剂量颅脑CT扫描技术的初步应用
- 目的 探讨低管电流成人颅脑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Ultra8层螺旋CT机,选取头颅CT扫描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0例A组以120kVp、250mA...
- 马佳佳胡永胜王自勇徐宁杨会军
- 关键词:头颅CT低剂量扫描
- 肺错构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 2004年
- 目的:分析6例错构瘤CT特征、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CT特征。结果:术前诊断良性肿瘤者5例,明确诊断为错构瘤2例,其中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癌者1例。结论:①密切关注肿瘤形态特点及肿瘤内的密度是减少误诊的关键,瘤内钙化并不是其特征性表现;②HRCT(高分辨率CT)及增强扫描有明显的鉴别诊断价值。
- 夏春华徐宁
- 关键词:错构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重建算法对低剂量肺部CT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扫描骨、肺、标准和软组织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的影响。方法:使用GE Light Speed Ultra 8层螺旋CT对61例病人进行肺部扫描,将病人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120kV、200mA和120kV、30mA进行扫描。120kV、200mA图像采用标准算法、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获得A、B两组图像。120kV、30mA图像依次采用软组织算法、标准算法、肺算法、骨算法进行重建,分别获得C、D、E、F四组图像。A、B、C、D、E和F六组图像质量之间的比较运用单向方差分析。A、C、D、E和F组诊断符合率之间的比较,运用χ2检验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结果:A、B、C、D、E、F六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6±0.68)、(4.27±0.64)、(3.48±0.86)、(3.48±0.79)、(2.93±1.17)(3.54±0.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6,P<0.05),其中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0.05),但A、B组分别与C、D、E、F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并且图像质量高于后者。E组与A、B、C、D、F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图像质量较低。C、D、F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E、F组诊断率符合分别为98%、94%、96.6%、86.7%、98%。A组与E组诊断符合率存在差异(P<0.05),A组与C、D、F组之间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120kV、30mA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虽然有所降低,但运用骨、标准和软组织重建算法处理后,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需求。
- 杨会军胡永胜高斌巢惠民徐宁何新华贺克武
- 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肺撕裂伤患者的首次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CT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47个病灶,CT表现为气囊7个,气液囊35个和液囊5个,周围伴不同程度肺挫伤。其中21例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气囊可演变为气液囊或液囊,气液囊可演变为液囊,但未有逆向演变者。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周泽俊巢惠民高斌徐宁
- 关键词:撕裂伤
- 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直径≤3 cm的SPN患者35例(其中恶性结节25例,良性结节10例)进行前瞻性CT灌注成像研究,先行全肺层厚为10 mm螺旋CT扫描,然后对病灶进行灌注扫描。选择同层面主动脉为灌注动脉,分别测得SPN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结合增强前后SPN的形态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146.17±58.77)ml/100 mg、(6.45±1.38)ml/(100g.min)、(5.09±3.19)s和(16.33±6.62)ml/(100g.min),良性结节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69.90±58.09)ml/100 mg、(3.88±1.81)ml/(100g.min)、(4.06±1.77)s、(6.18±3.55)ml/(100g.min)。良、恶性SPN的TDC类型不同,恶性SPN的TDC可见A、B、C三型,其中以A型和C型为主(21/25,84.0%);良性SPN的TDC以D型(无明显强化型)为主。良、恶性SPN的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结节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净增值≥25 HU为诊断恶性结节的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88.9%、80.0%、84.2%。结论:CT-PI扫描可反映SPN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合SPN的形态学特征可提高SPN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夏春华夏春华高斌季亚莉黄永翠高斌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成像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