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连桥

作品数:4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文学
  • 4篇艺术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文学伦理学
  • 11篇文学伦理学批...
  • 11篇伦理学批评
  • 7篇戏剧
  • 7篇伦理
  • 6篇阿尔比
  • 5篇叙事
  • 5篇爱德华·阿尔...
  • 4篇伦理选择
  • 3篇戏剧研究
  • 3篇伦理禁忌
  • 3篇伦理危机
  • 3篇改编
  • 2篇叙述者
  • 2篇杀子
  • 2篇身份危机
  • 2篇诗歌
  • 2篇受述者
  • 2篇斯芬克斯
  • 2篇托马斯·哈代

机构

  • 14篇宁波大学
  • 12篇铜仁学院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3篇张连桥
  • 2篇邓爱芹
  • 1篇刘茂生
  • 1篇黄晖

传媒

  • 5篇外国文学研究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现代语文(下...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大舞台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贵州教育学院...
  • 1篇芒种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文教资料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外国语文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叙事(中国版...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学术话语创新的奠基之作——评聂珍钊先生近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2015年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成果《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系我国“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聂先生在《导论》中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核心术语进行了系统归纳与阐释,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话语体系。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的奠基之作,《导论》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与创新途径。
张连桥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奠基之作话语创新中国学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科学成果
论爱德华·阿尔比《沙箱》中的反讽修辞
2015年
《沙箱》是美国荒诞派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代表作,讲述的是母亲和父亲联手,将姥姥扔进沙箱并将其活葬的故事。故事中语言表象与真实内容之间的反差、语言和行为的对立、人与人对话的不合作,构成了言语的反讽。舞台布景的简单与观众心里所思所想的复杂、白天与黑夜的可控与命运的不可控、情节的发展与期待视野之间的冲突造成了巨大的叙事张力,营造出具有极大阐发空间和审美空间的反讽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孝"的重视与母亲对"孝"的践踏,年轻人残忍的追梦的方式与实际上梦的瓦解之间的冲突,使主题的反讽意味浓厚。在言语、情境、主题的三重反讽中,作者表达了对亲情的呼唤,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渴望,对个人主义膨胀的反思,以及对违背伦理道德的担忧。
邓爱芹张连桥
关键词:情境反讽
'杀子虐母'与伦理禁忌:论《美国梦》中的伦理危机
爱德华·阿尔比的《美国梦》是一则有关伦理禁忌的道德寓言。剧中的伦理罪行揭示了人类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及其复杂性:"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相互交锋与转变,展现了理性意志、自...
张连桥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美国梦》伦理禁忌伦理危机
舞台剧《战马》及其电影改编的叙事艺术
2012年
根据同名小说所改编的舞台剧《战马》曾多次在英美等国家专场演出,好评如潮,与此同时,斯皮尔伯格运用他独特的拍摄技巧及叙述风格把《战马》改编为电影搬上荧幕,也大获成功。总的来说,《战马》围绕着"逗马——买马——驯马——卖马——饲马——救马——遇马"为主线而展开,美丽平静的乡村世界与烽火交加的战争时代交相辉映,在平缓的叙述节奏中,体现着《战马》对于人类勇敢、忠诚、友谊、爱的赞美。
张连桥
关键词:《战马》改编
享乐主义与伦理危机:爱德华·阿尔比的《欲望花园》被引量:1
2016年
《欲望花园》是一部描写享乐主义的伦理悲剧,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因为追寻物质欲望的满足而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并最终在兽性因子的控制下实施谋杀他人的伦理犯罪。通过故事讲述,作家刻意渲染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如何在物质欲望的支配下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最终代表非理性意志的"享乐道德观"战胜了代表理性意志的"行善道德观"。论文援引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逐一分析作品中戏剧人物理性丧失、道德堕落、伦理缺位等伦理问题,以此窥视作家的伦理图景:通过书写戏剧人物的极端的"享乐道德观"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寄寓人们对于"行善道德观"的向往与追求。
张连桥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
伦理禁忌与道德寓言——论《山羊》中的自然情感与伦理选择被引量:1
2016年
爱德华·阿尔比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是一则有关"人兽关系"的道德寓言。"人兽乱伦"揭示了人类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及其复杂性:"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相互交锋与转变,展现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援引文学伦理学批评,紧扣"人兽乱伦"这一核心事件,剖析戏剧人物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冲突与转变,以此窥见作家的伦理情怀:通过书写非道德的"人兽乱伦",作为一则有关现代社会人类自然情感泛滥的道德寓言,以期唤起人们对道德情感的重视及伦理秩序的维护。
张连桥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自然情感伦理选择
中国古罗马戏剧研究评述
2017年
改革开放以来,古罗马戏剧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古罗马戏剧被称为是希腊化戏剧发展的产物,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戏剧等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欧洲戏剧史上重要的一环,古罗马戏剧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显得十分冷清。本文从古罗马戏剧在中国的翻译、与古希腊戏剧的关系、对后代戏剧的影响和古罗马戏剧作家作品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
张连桥
关键词:翻译
自我救赎与伦理情怀——《布朗德》中的道德困境与伦理选择
2013年
作为一部伦理悲剧,《布朗德》围绕着"母亲抱憾西归"、"幼儿患病夭折"、"妻子绝望自杀"和"悬崖葬身雪山"的剧情展开,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淡薄的伦理意识、偏执的自我中心以及空泛的道德说教、伪善的道德行为,不切实际地追求"全有或全无"的宗教事业,逐步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从而多次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因而走向毁灭。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关注作为牧师的布朗德同时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多重伦理身份及其感情纠葛,探讨布朗德所遭遇的道德困境及其颇有争议的伦理选择。作家一方面以外部聚焦的叙述方式关注布朗德的道德行为及其周边人们对他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以内视聚焦关注着布朗德自我赎罪的心路历程。剧本围绕着布朗德的家庭、婚姻、亲情和事业等伦理关系而展开,由此讨论所引发的关于责任、义务、使命、孝顺、仁爱、仁慈、信仰、死亡、恐惧、绝望、自责、自杀、负罪、救赎等伦理命题,透视了戏剧人物的生命历程中对道德力量的渴望以及以死赎罪的自我诉求,体现了作者易卜生对于人类理想道德法则的追求与向往。
张连桥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意识伦理选择
论《俄狄浦斯王》中“神谕”故事的伦理叙事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一部伦理悲剧,《俄狄浦斯王》主要围绕"杀父娶母"的"神谕"故事展开。本文认为:"神谕"故事的伦理叙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神谕"既是戏剧情节的"突转",又是剧情发展的焦点,推动了戏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戏剧人物伦理关系的变化。其二,"神谕"故事充分展示剧作家的叙述目的,即围绕着"神谕"故事而展开婚姻、家庭、爱情、亲情等伦理关系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关于忤逆、乱伦、恐惧、痛苦、绝望、罪恶、责任、自杀、自残、流放等伦理命题,体现着戏剧人物生命历程中所承载的伦理意识与伦理诉求。"神谕"故事的警示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必须遵守伦理禁忌,也体现了剧作家对血缘伦理秩序的维护,这为我们重新理解古希腊戏剧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张连桥
关键词:伦理选择伦理叙事
爱德华·阿尔比戏剧研究在中国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梳理回顾了爱德华·阿尔比戏剧在国内的研究:阿尔比戏剧的荒诞性、阿尔比戏剧的批判性、阿尔比戏剧的生态性和阿尔比戏剧的现代性特点。同国外的研究现状相比,国内的阿尔比研究存有四点不足:一是研究作品过于集中,缺乏对阿尔比戏剧研究的整体观照;二是方法上缺乏中国学者的研究视角;三是阿尔比作品及研究成果的译介工作滞后;四是阿尔比戏剧演出与剧评工作投入不够。文章从四个层面归纳了阿尔比戏剧在中国受到冷遇的原因:社会需求层面、思想层面、艺术层面和传播媒介层面。为了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我国阿尔比戏剧研究,文章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强阿尔比戏剧的译介工作、加强阿尔比戏剧的专题研究、加大对阿尔比戏剧的演出及其剧评工作和增加对阿尔比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投入。
张连桥
关键词:爱德华·阿尔比戏剧研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