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旅游
  • 5篇乡村
  • 2篇农村
  • 2篇主体功能区
  • 2篇县域
  • 2篇乡村旅游
  • 2篇林区
  • 2篇景区
  • 2篇功能区
  • 1篇地域景观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验证性因素分...
  • 1篇一村一品
  • 1篇游客
  • 1篇游客满意
  • 1篇游客满意度
  • 1篇中国红色旅游
  • 1篇韧性
  • 1篇融合型

机构

  • 1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发展和...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 1篇武汉商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张春燕
  • 8篇罗静
  • 7篇罗静
  • 2篇田玲玲
  • 2篇蒋亮
  • 1篇曾菊新
  • 1篇谢双玉
  • 1篇周怡
  • 1篇周梦
  • 1篇朱磊
  • 1篇徐燕
  • 1篇陈国磊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经济地理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空间分异格局被引量:29
2019年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大战略,"一村一品"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以农业农村部审核认定的1 922个中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方法系统揭示"一村一品"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一村一品"空间分布均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农业产业村镇最多、林牧渔等产业村镇较少。②"一村一品"呈凝聚型分布态势且空间显著集聚,地理重心具有"Z"字形和"一"字形的迁移轨迹特征。③"一村一品"核密度高值区独立且明显,剩余等级区向外递减,空间格局与全国主体功能区农业战略格局高度吻合。④"一村一品"点系统分形特征显著,结构较为复杂。乡村人口、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水果产量和水产品总产量等为空间分异特征核心影响因素。
陈国磊罗静罗静曾菊新张春燕蒋亮
关键词:一村一品农业农村现代化主导产业核密度估计主体功能区
武汉市中小学生辅导需要的调查与分析
辅导需要是中小学生在完成其社会角色和发展任务时所遇到的带有共性的、群体特征的困难,并且这些困难能够通过辅导的手段来加以解决.对辅导需要的评估是整个学校辅导工作的起点.该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确定辅导需要的结构;评估武汉市中...
张春燕
关键词:验证性因素分析
文献传递
旅游业驱动下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演化与重构被引量:3
2022年
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的现代化驱动力与旅游业发展表征的流动性力量对林区乡村地域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天柱山核心景区为案例地,重点研究受旅游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三个村落,通过借鉴国内外地域景观的概念及分类理论框架,构建多维度乡村地域景观分类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质性研究等方法,剖析旅游业驱动下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的演化特征,结论如下:1)天柱山核心景区土地利用类型产生较大变化,2000—2020年间,建设用地由零星点状集聚成片,且片状面积逐年递增.2)人工景观变迁以乡土建筑与聚落形态为主,呈现由分散向集聚变迁的态势,居民点多沿交通廊道呈带状分布,建筑风格承袭传统皖南流派.3)乡土文化、节庆活动、语言政策等非物质景观顺应文旅融合时代要求,经历了从破碎化、边缘化向旅游场域中心迈进的过程,居民身份认同与地方认同也因此得以提升.林区乡村地域景观是"三生"空间、农耕文明与村落文脉的承载,在林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研究提出保护乡土文化,传承地方特色;加强产业合作,彰显人文魅力;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发展路径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重构策略,以期为林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张春燕资明贵罗静罗静
关键词:旅游业林区
人—居—业协同下山区县域福祉水平格局及其演变机理——以大别山区27县为例
2024年
文章构建人—居—业协同视域下县域福祉分析框架,以大别山区27县(市、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县域福祉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了县域福祉水平的时空格局,并剖析了研究区域福祉指数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研究发现:(1)2011—2020年,各县的福祉指数值分布在0.151~0.554间,整体而言,该区县域福祉指数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变迁,各县福祉指数的差异性正逐步缩小。(2)在不同时间节点,以大别山走向为轴,东北一侧县域的福祉水平相对较高,且相对较高水平福祉指数的县域大多分布于研究区的外围地区,县域福祉指数等级均体现为稳定或向上变化。(3)县域福祉的时空差异特征是多个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主体、客体、动力与互馈5个层面的力量在不同时期对福祉水平发挥着差异化的作用。
资明贵张春燕罗静罗静
关键词:县域福祉革命老区
基于主体功能定位的湖北省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确立与主体功能区定位相协调的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政策,是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方法]以湖北省县域为空间单元,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划分县域的乡村发展类型。[结果](1)2016年湖北省县域乡村性指数相对较高,乡村性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乡村发展类型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发展型,分别占县域总数的25.29%、16.1%、10.71%和48.28%。(2)重点开发区的乡村类型以工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为主,乡村类型主要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带动,市场、资本推动力和农民的自主选择突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乡村类型均以农业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为主,不同的是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自然和生产条件优越、农耕文化根植,农业政策扶植,乡村类型是由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类型受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基础及行政干预的推动。[结论]三大主体功能区下的乡村类型及驱动机制存在差异,并提出不同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建议。
蒋亮罗静罗静罗静张春燕吴益坤
关键词:乡村性县域主体功能区
旅游驱动下的国有林场社区空间组织演化研究——以大别山区罗田县薄刀峰林场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在森林覆盖下的林场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或农村社区的"表露于外"而"备受关注",随着林场禁伐和国营林场的转制改革,林场社区原本在事业单位建制下的"身份优越"和"工资丰厚"越发与现实相悖,也越发坠入贫困的"深渊".基于为期2年的跟踪调查,在梳理薄刀峰林场旅游和社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驱动下的社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薄刀峰林场社区空间形态及其空间组织的演进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旅游已成为薄刀峰林场社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的主要依靠.但由于长期依赖于"打工经济",外出务工依然是薄刀峰林场目前最主要的就业形式;2)1995年~2015年,薄刀峰林场社区在空间形态上经历了由"分而居"向"聚而居+混而居"的转变过程,相应的在空间组织上也经历着由"三镇独立"向"一核三区"的演进过程,而导致林场社区空间形态和空间组织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发展下的交通区位变迁.
张春燕罗静
林区乡村干部旅游公共服务动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安徽、河南3省的实证分析
2020年
林区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历程,是其社会发展和结构变迁的过程。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成为国有林区乡村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区有效治理的关键,对实现林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林区振兴意义深远。遵循定性(探索)—定量(测度)—定性(评估)的研究径路,立足存量研究与林区情境对公共服务动机量表进行本土化开发,采用问卷测量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林区乡村干部旅游公共服务动机及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年龄与学历、月工资收入水平与工资收入认知、辖区旅游公务出行距离与出行条件便利认知、所属地区、工作满意度等变量对林区乡村干部旅游公共服务动机均具有显著影响。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张春燕张春燕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干部林区
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46
2018年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中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红色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全国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密度特征、空间复杂性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典景区总体上表现出"北多南少,中部凹陷"特征,不同空间尺度下呈不均衡的凝聚型分布态势;2)经典景区核密度呈"单核集聚、次核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中心地理论分布特征;核密度高值区与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发生地及主要革命根据地分布较为吻合;3)经典景区点系统是分形结构,沿太行山、大别山、雪峰山、六盘山等地理带集中分布,复杂性较强;4)经典景区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冷点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呈明显东西差异。
陈国磊张春燕罗静罗静朱磊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别山区罗田县为例被引量:7
2022年
韧性理论是可持续性科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微观尺度视域下乡村地域系统与韧性理论的结合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回应与思考。论文构建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风险—韧性(R-PAT)模型,运用熵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大别山区罗田县68个样本村的系统韧性进行测度并分析其空间格局,识别村域单元R-PAT类型后,剖析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罗田县村域单元抵御能力、适应能力、转型能力及综合韧性指数差异显著,样本村综合韧性指数普遍不高但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2)依据韧性指数与风险指数的变化,山区乡村地域系统分为高风险—低韧性、高风险—高韧性、低风险—高韧性和低风险—低韧性4种类型,罗田县以高风险—低韧性型与低风险—低韧性型为主;(3)罗田县乡村地域系统韧性受多个因子影响,乡村内生动力是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水平空间分异的关键性因素,乡村自然与社会本底是其基础性因素,乡村发展潜力是系统潜能持续提升、能力逐渐强化的推动性力量。研究旨在将韧性理论聚焦山区乡村微观单元,为山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山区振兴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与案例支撑。
资明贵周怡罗静罗静罗静
关键词:韧性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以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为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以及其他社会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农村,其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方式和行政管理体制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农民们的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广...
张春燕
关键词:村民自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