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荣

作品数:507 被引量:2,812H指数:2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7篇期刊文章
  • 119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1篇医药卫生
  • 35篇化学工程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文化科学
  • 6篇电气工程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7篇药物
  • 84篇靶向
  • 59篇纳米粒
  • 51篇细胞
  • 47篇米粒
  • 39篇肿瘤
  • 38篇脂质体
  • 37篇制剂
  • 36篇给药
  • 35篇色谱
  • 33篇相色谱
  • 30篇液相色谱
  • 30篇高效液相
  • 30篇高效液相色谱
  • 30篇给药系统
  • 28篇蛋白
  • 28篇体外
  • 26篇米托蒽醌
  • 25篇色谱法
  • 21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422篇四川大学
  • 80篇华西医科大学
  • 1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成都康弘科技...
  • 7篇复旦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7篇四川省中药研...
  • 7篇太极集团有限...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泸州医学院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5篇上海市中药研...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重庆市中药研...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牛津大学
  • 3篇重庆药友制药...

作者

  • 507篇张志荣
  • 149篇龚涛
  • 119篇孙逊
  • 42篇黄园
  • 35篇何勤
  • 29篇廖工铁
  • 20篇宋旭
  • 19篇符垚
  • 16篇徐雄良
  • 13篇于波涛
  • 13篇段友容
  • 12篇张景勍
  • 12篇吴芳
  • 11篇何勤
  • 11篇刘文胜
  • 10篇王建新
  • 10篇刘戟
  • 9篇聂宇
  • 8篇侯世祥
  • 8篇郑玲利

传媒

  • 132篇华西药学杂志
  • 33篇药学学报
  • 3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9篇四川大学学报...
  • 15篇中国医药工业...
  • 13篇生物医学工程...
  • 11篇中国医院药学...
  • 7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中草药
  • 5篇药学进展
  • 5篇中国现代应用...
  • 5篇中成药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药房
  • 4篇药学教育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国外医学(药...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Journa...
  • 3篇中国药学会药...

年份

  • 2篇2024
  • 13篇2023
  • 8篇2022
  • 23篇2021
  • 24篇2020
  • 5篇2019
  • 16篇2018
  • 20篇2017
  • 15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14篇2013
  • 18篇2012
  • 13篇2011
  • 20篇2010
  • 20篇2009
  • 15篇2008
  • 27篇2007
  • 21篇2006
  • 22篇2005
5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糖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1998年
以米托蒽醌为模型药物,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了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以D-半乳糖为原料,经溴代、缩合、置换、加成等反应合成了2-亚氨基-2-甲氧基乙基-1-硫化-β-D-半乳吡喃糖苷(IME-thiogalactose)。以此为中间体与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在室温下反应制备了联糖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及其冻干剂。并对冻干剂的形态、球径及其分布、再分散性、糖密度、载药量、体外释药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白蛋白微球与联糖白蛋白微球在体内的肝靶向性探讨奠定了基础。
张志荣张奇志
关键词: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体外释放
肝动脉栓塞米托蒽醌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制剂学研究
1996年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适用于肝动脉栓塞的米托蒽醌乙基纤维素微球制备条件和工艺,采用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内情况研究了该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根据混悬液的稳定性理论,优选并制备了适于临床肝动脉介导栓塞使用的米托蒽醌乙基纤维素微球混悬注射液。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米托蒽醌乙基纤维素微球外观圆整,球径在40~150μm范围内的占总数的86.5%,平均球径为110.24±38.19μm;包封率为55.6%;载药量为12.5%,体外释药符合单指数模型,释药方程为log(Y∞-Y)=-0.116t-1.198×10(-3)(r=0.9992,t(50)=2.6h);其混悬注射液理化性质稳定,可适于临床应用。
张志荣王丹廖方义廖工铁
关键词:米托蒽醌乙基纤维素微球肝动脉栓塞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对过氧化氢(H2O2)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物质基础。方法以500μmol·L-1H2O2溶液建立HUVECs氧化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提取物及含药血清促模型细胞的生长作用;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组含药血清中SOD、GSH-Px、MDA的表达;采用HPLC法测定含药血清中的成分。结果总黄酮、原花青素及10%松龄血脉康含药血清对模型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松龄血脉康含药血清中SOD、GSH-Px的表达显著增加,MDA的表达显著降低。松龄血脉康中有7个主要成分入血,其中有4个成分的含量增加;总黄酮与原花青素有3个成分入血,各有1个成分在成品的代谢中受到影响。结论松龄血脉康的7个入血成分可能是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物质基础。
刘立涛王炜闫翠起肖云川赵曼茜叶亮柯潇张志荣
关键词:松龄血脉康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脉冲释放的口服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脉冲释放的口服制剂及制备方法,它运用多重包衣控制药物释放时间,使药物在一定时滞后快速释放出来,可用于治疗具有昼夜节律特征的疾病。该制剂具有一个含有活性物质及渗透压调节剂的核心,该核心被一个溶胀衣层和一个控释衣膜...
张志荣张彦
文献传递
针对肿瘤多重屏障的高效递药系统研究
何勤张志荣王蛘张倩玉刘亚圆石凯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靶向递药系统可以将治疗药物选择性地递送至肿瘤组织及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重要突破,已成为药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然而,肿瘤靶向递药系统在体内发挥...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诊断肿瘤治疗
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被引量:17
1998年
选择含1%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作释药介质,用动态透析系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高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分子量的聚乳酸毫微粒。通过选择适宜分子量的聚乳酸制备毫微粒可控制其释药速度。
徐超群廖工铁张志荣
关键词:米托蒽醌毫微粒体外释药抗癌药
壳聚糖纳米粒Zeta电位与载药量关系初探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冬凌草甲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纳米粒,研究载药纳米粒Zeta电位与载药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在系列pH下制备出不同Zeta电位的冬凌草甲素-壳聚糖纳米粒(Ori-CS-NPs)。测量粒径分布、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HPLC测定载药量,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初步得出了ORI-CS-NPs(粒径242.01±11.45nm,PDI<0.3)的Zeta电位随pH升高而降低,载药量随Zeta电位的增高而降低。结论采用离子交联法在不同pH下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及载药量呈一定规律变化的载药纳米粒;纳米粒的Zeta电位与载药量呈线性关系。
林箐王梦馨吴佳奕彭强张志荣
关键词:纳米粒ZETA电位载药量壳聚糖冬凌草甲素
一种注射用水包油型乳剂黏膜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射用水包油型乳剂黏膜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制药领域。所述注射用水包油型乳剂黏膜疫苗包括:初乳、全反式维甲酸、金属离子化合物、抗原。所述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溶解在制备初乳的油相中,也可以分散在含pH...
孙逊钟小芳郝欣岩陈正军张志荣
mPEG表面修饰的PLGA嵌段共聚物的血液相容性评价被引量:12
2007年
本实验室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LA/GA比例的mPEG修饰PLGA(PELGA,含15%mPEG),为了评价它们的血液相容性,我们以硅化玻璃试管为阴性对照,未硅化的试管为阳性对照,参照国际标准(ISO109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法进行了体外评价实验。试验包括溶血率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凝血时间实验,血浆复钙时间实验和凝血酶原时间实验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合成材料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纳米粒有望应用于静脉注射。
聂宇段友容张志荣
关键词:聚乙交酯丙交酯嵌段共聚物血液相容性静脉注射
渴络欣胶囊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渴络欣胶囊吸收入血的主要物质基础及特征。方法:采用HPLC-DAD体系,建立渴络欣胶囊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差示分析渴络欣胶囊、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指纹图谱,获得大鼠口服渴络欣胶囊后血液中移行成分概况。结果:所建大鼠血清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基于该方法分析渴络欣胶囊大鼠含药血清,共检出移行成分13个,其中原型成分9个、代谢成分4个,原型成分中包括芦荟大黄素及大黄酸。结论:吸收入血的13种成分可能是渴络欣胶囊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吴建明张志荣张鸿程柯潇郝晓锋高小平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血清药物化学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