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征

作品数:35 被引量:49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史氏鲟
  • 7篇驯养
  • 7篇养殖
  • 7篇南移
  • 7篇南移驯养
  • 6篇人工养殖
  • 5篇水生
  • 4篇稚鱼
  • 4篇生物学
  • 3篇毒性
  • 3篇仔鱼
  • 2篇生长率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施氏鲟
  • 2篇湿地
  • 2篇水生态
  • 2篇水生植被
  • 2篇水质
  • 2篇同工酶

机构

  • 3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西省水产科...

作者

  • 35篇张征
  • 17篇庄平
  • 17篇张涛
  • 16篇章龙珍
  • 9篇李大鹏
  • 8篇何力
  • 7篇吴振斌
  • 4篇周运涛
  • 4篇倪朝辉
  • 4篇翟良安
  • 4篇李今
  • 3篇贺锋
  • 3篇吴恢碧
  • 3篇马剑敏
  • 3篇李谷
  • 2篇许映芳
  • 2篇罗晓松
  • 2篇成水平
  • 2篇左进城
  • 2篇贺刚

传媒

  • 14篇淡水渔业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产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鲟仔鱼初次摄食时间与存活及生长的关系被引量:44
1999年
研究了延迟投饵对中华鲟开口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初次开口摄食在11—12日龄,13日龄卵黄基本吸收完毕,营养完全依靠外界供给。12日龄后,延迟投喂时间在1—10天的范围内,仔鱼成活率在46.67—73.33%之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延迟投喂时间为11d,成活率下降至13.3%;延迟投喂时间为12d,成活率为0。此外,延迟投喂时间在8d(20日龄)之内,42日龄后测量,仔鱼体长和体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延迟投喂超过9d,则体长和体重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仔鱼不摄食可以存活的最长时间是42日龄,但延迟投喂12天(24日龄)以上即发生不可逆转饥饿,故其饥饿的不可逆点(PNR)是24日龄。
庄平章龙珍张涛张征曹文宣
关键词:中华鲟仔鱼存活
人工养殖施氏鲟性腺发育观察被引量:22
2002年
供实验用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为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第 1代人工养殖群体。对 0~ 4龄鲟性腺发育定期活体取样监测观察 ,发现雌鲟在 3龄 ,肉眼可以观察到卵巢中直径为 0 .2~ 0 .3mm的白色卵粒 ,处于卵巢发育的第Ⅱ期。 4龄雌鲟卵径达 0 .5~ 0 .8mm ,卵黄生长期开始 ,卵核位于卵母细胞的中央。推测养殖雌性施氏鲟在5~ 6龄可以达到性成熟产卵。 3龄雄性养殖施氏鲟精巢宽 0 .9~ 1.5cm ,重 9.1~ 15 .6 g ,呈粉白色。 4龄雄鲟已完全达到性成熟 ,精巢宽度达 3.5~ 5 .7cm ,重 2 6 0~ 5 0 4g ,通过注射激素催情 ,可获得大量优质精液。养殖雄性施氏鲟的性成熟年龄比野生的提早 3~
章龙珍庄平张涛张征李大鹏蓝泽桥王正凯答和庆
关键词:人工养殖施氏鲟性腺发育性成熟年龄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4
2002年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养殖密度分别为 0 .2 32、0 .6 6 5、1.34 7和 2 .46 9kg·m-2 的流水环境中 ,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为不等速性 ,但生长离散没有加剧 .试验持续 2 8d后 ,各组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 ,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而饵料转化率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特定生长率 (SGR)与养殖密度 (D)
庄平李大鹏王明学张征章龙珍张涛
关键词:养殖密度史氏鲟稚鱼生长特定生长率人工饲养
史氏鲟小水体苗种培育试验被引量:2
2003年
张征庄平章龙珍张涛
关键词:史氏鲟小水体苗种培育苗种放养鱼病防治
铜锈环棱螺对汉江中下游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以汉江中下游代表性淡水贝类-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研究Hg、As、Pb、Cd、Cu、Zn 6种重金属元素在螺体内的积累和空间分布情况。结合对照水样以及采样点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分析了铜锈环棱螺作为该地区重金属指示性生物的可行性。
高宝峰何力张征甘金华贺刚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铜锈环棱螺重金属生物累积生物指示
湘西盲高原鳅种质特征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观察了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臀鳍Ⅲ-6,胸鳍Ⅰ-11,腹鳍Ⅰ-15~16,尾鳍Ⅰ-16,脊椎骨35;其染色体核型为2n=48,12m+16sm+12st+8t,臂数NF=7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谱存湘西盲高原鳅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贺刚何力许映芳张征李晓莉
关键词:染色体同工酶
草鱼肠道纤维素酶产生菌主要种类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0
2009年
从我国特有的草鱼肠道内分离到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4株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测量了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棉花酶和滤纸酶(FPase)活性,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草鱼肠道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可能来自于肠道细菌所产生的外源性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草鱼肠道内纤维素分解菌具有较高酶活性;不同菌株所产生的相同纤维素酶的活性存在差异;其中,X7的CMCase活性最高,达0.83U/mL,X5的棉花酶活性最高,达0.87U/mL,X8的FPase活性最高,达0.54U/mL.4种菌株的菌落形态有差异,经16S rRNA基因鉴定,X5、X6、X7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8为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何力郝勃谢从新罗晓松张征朱祥云
关键词:草鱼肠道纤维素酶产生菌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Ⅰ.1龄鱼的生长特性被引量:37
1998年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庄平章龙珍张涛张征柳凌张洁明郭峰易继舫刘文成
关键词:史氏鲟幼鱼驯养最适温度摄食
人工养殖施氏鲟和小体鲟精浆微量元素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和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的精浆中7种微量元素(K、Na、Mg、Zn、Cu、Fe、Mn)的含量。施氏鲟分别取自宜昌和荆州,小体鲟取自宜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和产地的鲟精浆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异,其中2条不同产地施氏鲟精浆Zn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施氏鲟和小体鲟精浆Na、K含量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有很大差异,在2种鲟精浆中Na与K浓度之比为10~14。
张涛庄平章龙珍张征周运涛蓝泽桥王正凯
关键词:施氏鲟小体鲟精浆微量元素
城市湖泊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及工程示范
吴振斌胡征宇成水平倪乐意贺锋周易勇梁威李钟杰付贵萍甘南琴吴晓辉李根保周巧红方涛赵强王洪铸马剑敏李今徐栋惠阳刘国祥李清曼左进城张征张晟
针对城市湖泊所面临的污染问题,研究了外源截污、水质净化与再生循环、基底修复与内源营养元素钝化、藻类水华控制、水生植物恢复与重建、渔业结构调整与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技术,进行了工程示范,最终实现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重建与功能恢...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修复工程水生植被恢复水环境建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