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垒

作品数:23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介入
  • 9篇栓塞
  • 7篇动脉
  • 7篇介入治疗
  • 5篇动脉海绵窦瘘
  • 5篇血管
  • 5篇海绵窦
  • 5篇海绵窦瘘
  • 5篇恶性
  • 4篇术后
  • 4篇栓塞术
  • 4篇梗阻
  • 3篇造影
  • 3篇置入
  • 3篇置入术
  • 3篇内支架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海绵窦...
  • 3篇颈内动脉海绵...
  • 3篇颈内动脉海绵...

机构

  • 17篇山东省立医院
  • 6篇山东省医学影...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泰安市结核病...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 1篇寿光市人民医...
  • 1篇日照市中心医...

作者

  • 23篇张垒
  • 17篇唐军
  • 16篇李继军
  • 16篇孙增涛
  • 14篇陈颉
  • 13篇尚建强
  • 10篇刘作勤
  • 2篇李振家
  • 1篇程召平
  • 1篇雷鸣
  • 1篇韩旭健
  • 1篇刘帅
  • 1篇李善军
  • 1篇晁宝婷
  • 1篇丁森泰
  • 1篇薛福珍
  • 1篇张国
  • 1篇孙尧
  • 1篇吕家驹
  • 1篇姜淑娟

传媒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山东省第六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2007年介...
  • 1篇第八届中国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右肝管横位支架在恶性高位复杂胆管梗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右肝内胆管后下支置入左右肝管间横位支架在恶性高位复杂胆管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对17例恶性高位复杂胆管梗阻患者经右肝内胆管后下支途径置入左右肝管横位支架。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62~83岁,平均(71±10.2)岁。结果 17例患者共计置入36枚金属支架和2条内外引流管。置入的17枚左右肝管横位支架中,释放后11例呈直管状(类"="形状),6例支架呈中段凹向头侧的弯管状(类"︾"形状)。患者均于支架置入术后7~15 d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明显改善,以及大、小便颜色恢复正常,之后出院或又实施经皮经肝粒子置入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复诊或电话随访,生存患者分别为17、16、9例。结论左右肝管横位支架联合其他支架或引流管治疗恶性高位复杂胆管梗阻,使胆汁引流更充分,临床治疗效果好。
孙增涛薛福珍张垒陈颉
关键词:恶性胆管梗阻管腔内支架左肝管右肝管
锥束CT在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动脉栓塞术中应用锥束CT判定DSA疑似责任动脉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动脉栓塞治疗的31例大咯血患者的资料。急诊栓塞术中对DSA疑似责任血管行锥束CT成像,根据锥束CT图像判断其是否为肺内靶病灶的供血动脉,从而判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血管。对经锥束CT判定的责任血管及锥束CT难以确定的疑似责任血管进行栓塞,对经锥束CT判定的非责任血管不予栓塞。结果 31例均于急诊动脉栓塞治疗后24 h内停止咯血。37条动脉为DSA疑似责任动脉;其中29例(29/31,93.55%)患者34条(34/37,91.89%)疑似责任动脉经术中锥束CT可明确鉴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包括责任动脉11条(11/37,29.73%)、非责任动脉23条(23/37,62.16%),另2例(2/31,6.45%)患者3条(3/37,8.11%)DSA疑似责任动脉经术中锥束CT仍未明确判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结论大咯血急诊经动脉栓塞术中应用锥束CT有助于准确判定DSA疑似责任动脉是否为真正的责任动脉。
张国栋张垒李继军唐军
关键词:咯血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CF术后瘘口再通的原因、类型及相对应的治疗方法,随访时间为6个月~2 a。结果12例瘘口再通均在术后1周内发生,3例为球囊早泄,5例为球囊破裂,4例为球囊移位。10例再次用球囊栓塞治愈,2例行3次球囊栓塞成功。其中闭塞颈内动脉5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CCF的复发与有无颅底骨折片、球囊大小的选择、球囊的充盈状态、放置位置及瘘口大小等有关。
尚建强李继军唐军陈颉孙增涛张垒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
经皮国产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国产胆道金属内支架的经皮经肝穿刺置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7月~2006年10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67例。其中67例患者置入国产胆道金属内支架,男42例,女25例,年龄28~88岁。首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再选择性穿刺理想肝内胆管分支,送入导丝导管通过胆道梗阻段后导入硬交换导丝,沿该导丝送入球囊预扩张病变节段后置入胆道金属内支架,最后送入内-外引流管引流观察5天左右后撤出。结果:67例患者置入国产胆道金属内支架96枚,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治疗5~10天。术后1个月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均降至术前的1/2以下,44例降至正常范围。谷丙转氨酶、谷氨酸转肽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6个月生存48例,12个月生存14例,2例生存2年。结论:国产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价格低,治疗效果与进口胆道支架无明显差异。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肝脏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孙增涛李继军刘作勤唐军尚建强陈颉张垒
关键词:胆道金属支架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
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CF术后瘘口再通的原因、类型及相对应的治疗方法,随访时间为6个月~2a。结果:12例瘘口再通均在术后1周内发生,3例...
尚建强李继军唐军陈颉孙增涛张垒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
文献传递
支气管动脉畸形的CTA诊断及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畸形的CT血管造影(CTA)诊断价值、DSA表现及经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2月~2007年8月介入治疗的5例有完整CTA、DSA及临床随访结果的支气管动脉...
孙增涛陈颉唐军刘作勤尚建强张垒李继军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畸形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介入放射学血管栓塞术
文献传递
MRI诊断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体外平滑肌瘤疗效价值
2020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体外平滑肌瘤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子宫体外平滑肌瘤患者,均行HIFU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d给予MRI诊断,观察不同MR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MRI-T2WI信号强度比(SIR)、信号强度(SI)、信号均匀度以及血供类型]肌瘤消融率,术后6个月复查MRI,按照消融疗效分为未完全消融组与完全消融组,比较2组MRI参数,分析其与疗效相关性。结果 ADC<1.4×10-3mm^2/s、MRI-T2WI SIR<1.5、MRI-T2WI SI<200、T2WI信号均匀度<20、血供类型少的消融率明显高于ADC≥1.4×10^-3mm^2/s、MRI-T2WI SIR≥1.5、MRI-T2WI SI≥200、T2WI信号均匀度≥20肌瘤、血供丰富肌瘤(P<0.05);完全消融组ADC、MRI-T2WI SIR、MRI-T2WI SI、T2WI信号均匀度明显小于未完全消融组(P<0.05),血供少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完全消融组(P<0.05);ADC、MRI-T2WI SIR、MRI-T2WI SI、T2WI信号均匀度、血供类型与消融疗效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MRI参数能够预测HIFU对子宫体外平滑肌瘤疗效,MRI-T2WI均匀高信号以及血供丰富患者消融率更低。
郑春峰许传军张垒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疗效
颈内动脉病变性顽固鼻腔大出血的急症栓塞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虹吸段病变导致的顽固鼻腔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栓塞治疗的37例外伤性颈内动脉虹吸段假性动脉瘤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导致的顽固性鼻腔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中男34例,女3例;年龄25~65岁,平均40岁。12例栓塞病变而保持颈内动脉通畅,25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术。结果3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鼻腔再出血,痊愈出院。1例颈内动脉栓塞患者,因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发生大面积脑梗死,于术后48h死亡。结论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颈内动脉性顽固鼻腔大出血,仅消除病变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时,栓塞患侧颈内动脉,可以快捷简便的挽救患者生命。
孙增涛刘延军晁宝婷唐军刘作勤陈颉尚建强张垒李继军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动脉供血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类型和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65例肝癌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并与多层螺旋CT对照。分析侧支供血类型,并相应行栓塞治疗。结果:165例肝癌侧支供血的患者DSA检查共发现侧支206条,其中右膈下动脉107条,左膈下动脉31条,右肋间动脉19条,胃十二指肠动脉13条,胃左动脉7条,右肾上腺动脉18条,胸廓内动脉11条。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157条肝外侧支供血动脉,阳性率为76%(157/206)。栓塞侧支动脉后,行CT复查可见肿瘤病灶内碘油沉积较前密实、均匀,其边缘与肿瘤边缘相吻合。结论:肝癌的肝外侧支供血发生率较高,及时发现并进行栓塞治疗,可明显提高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尚建强李继军陈颉张垒孙增涛唐军刘作勤
关键词:肝肿瘤动脉
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上腔静脉阻塞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索上腔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引致上腔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19例胸部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上腔静脉支架置入后7 d左右,在CT导引下植入125I粒子。结果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症状明显改善,1、36、个月复查肿块逐渐缩小。结论上腔静脉支架结合125I粒子植入近距放疗治疗胸部恶性肿瘤引致的上腔静脉阻塞效果明显。
孙增涛张垒李振家唐军韩旭健刘作勤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碘同位素介入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