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军

作品数:34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栓塞
  • 16篇介入
  • 15篇动脉
  • 12篇血管
  • 10篇介入治疗
  • 9篇栓塞治疗
  • 6篇动脉海绵窦瘘
  • 6篇动脉栓塞
  • 6篇造影
  • 6篇海绵窦
  • 6篇海绵窦瘘
  • 5篇血管内介入
  • 5篇栓塞术
  • 4篇血管造影
  • 4篇支气管
  • 4篇支气管动脉
  • 4篇术后
  • 4篇肿瘤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海绵窦...

机构

  • 23篇山东省立医院
  • 8篇山东省医学影...
  • 6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济南市历城区...

作者

  • 34篇李继军
  • 23篇唐军
  • 23篇尚建强
  • 19篇孙增涛
  • 18篇陈颉
  • 18篇刘作勤
  • 16篇张垒
  • 2篇左常婷
  • 2篇王谢桐
  • 2篇左玉宽
  • 2篇王刚
  • 2篇张磊
  • 1篇程召平
  • 1篇赵斌
  • 1篇宋金龙
  • 1篇窦卫涛
  • 1篇朱海涛
  • 1篇孟金来
  • 1篇晁宝婷
  • 1篇李玉亮

传媒

  • 9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2007年介...
  • 2篇山东省第六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第十届中国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肠道肿瘤肝转移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多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效果。方法:43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均于第三次治疗后2~4个月复查,观察瘤灶反应。结果:本组病例中完全缓解7.0%(3/43),部分缓解...
李继军刘作勤
关键词:肝脏转移性肿瘤消化道肿瘤
文献传递
颈内动脉病变性顽固鼻腔大出血的急症栓塞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虹吸段病变导致的顽固鼻腔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栓塞治疗的37例外伤性颈内动脉虹吸段假性动脉瘤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导致的顽固性鼻腔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中男34例,女3例;年龄25~65岁,平均40岁。12例栓塞病变而保持颈内动脉通畅,25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术。结果3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鼻腔再出血,痊愈出院。1例颈内动脉栓塞患者,因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发生大面积脑梗死,于术后48h死亡。结论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颈内动脉性顽固鼻腔大出血,仅消除病变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时,栓塞患侧颈内动脉,可以快捷简便的挽救患者生命。
孙增涛刘延军晁宝婷唐军刘作勤陈颉尚建强张垒李继军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术后瘘口再通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CF术后瘘口再通的原因、类型及相对应的治疗方法,随访时间为6个月~2 a。结果12例瘘口再通均在术后1周内发生,3例为球囊早泄,5例为球囊破裂,4例为球囊移位。10例再次用球囊栓塞治愈,2例行3次球囊栓塞成功。其中闭塞颈内动脉5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CCF的复发与有无颅底骨折片、球囊大小的选择、球囊的充盈状态、放置位置及瘘口大小等有关。
尚建强李继军唐军陈颉孙增涛张垒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
肝癌重复介入治疗致靶血管损伤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探讨多次动脉化学性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型肝癌过程中,肝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闭塞的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35例原发型肝癌病人行重复肝动脉介入治疗术,观察每次术后肝动脉及其分支新发生狭窄及闭塞的情况。并分析行化疗栓塞时导管末端在血管内的位置与血管闭塞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35例中42例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闭塞率按治疗频次呈单峰分布,治疗中期(第5-7次),肝动脉主干及大分支发生狭窄、闭塞的比例最高。导管末端与血管内膜接触者,靶血管的早、中期狭窄、闭塞率明显高于无接触组。结论:TACE治疗中导管末端与内膜接触是靶血管早、中期发生狭窄、闭塞常见的重要因素,在操作中应尽量避免。
李继军尚建强董超
关键词:原发型肝癌化疗栓塞血管损伤
双源CT与血管造影对比评价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与体循环动脉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与传统血管造影对照,回顾性分析评价双源CT(DSCT)血管成像显示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BA)和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NBSA)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66例同时行血管造影和DSCT血管成像检查的咯血患者的资料,其中男4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岁,年龄范围22~72岁.综合运用DSCT原始轴位图像与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重现(V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和描述BA和NBSA分型、开口位置及走行等.由两位放射医师对DSCT结果进行一致评价,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DSCT在66例患者共显示171支BA(右87支、左84支)和18支NBSA,其中右侧BA起自肋间-支气管动脉共干者、支气管动脉共干和胸主动脉者分别为52.9% (46/87),36.8%(32/87)、10.3% (9/87);左侧BA起自胸主动脉、支气管动脉共干和左锁骨下动脉者分别为59.5% (50/84)、38.1% (32/84)、2.4% (2/84).与血管造影比较,DSCT诊断咯血责任血管(即扩张BA)的准确率88.7% (133/150).DSCT正确诊断18支NBSA,漏诊7支;DSCT正确诊断5处支气管动脉-肺血管瘘,漏诊15处.结论 DS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显示咯血患者BA和NBSA,能为栓塞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程召平尚建强唐军孙增涛陈颉张垒李继军王锡明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
腹部手术后迟发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及微创诊疗术后迟发出血患者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我科对17例腹部手术后及微创诊疗术后迟发出血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区超选择插管造影及栓塞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者15例,其中有对比剂外渗者12例,9例可同时可见血管损伤征象,3例只表现血管损伤征象。栓塞治疗后15例出血得到控制,2例效果差,其中1例2天后死亡,1例再次手术。结论经血管栓塞治疗创伤小,止血及时有效,可及时稳定患者病情,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李继军尚建强唐军孙增涛张垒陈颉
关键词:腹部手术迟发出血栓塞
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肝硬化患者PTCD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总结并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肝硬化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伴肝硬化患者25例,均行PTC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个月内出现再梗阻及胆管感染1例,引流管移位并出血1例,引流管堵塞4例,腹水3例,严重低蛋白血症5例,电解质紊乱3例,经治疗后出院,无院内死亡患者。结论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肝硬化患者PTCD术后腹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李继军孙增涛刘作勤唐军尚建强陈颉张垒
关键词:黄疸肝硬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
刮宫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347例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于刮宫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及其中的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共347例,使用可吸收明胶海绵颗粒"层叠式"栓塞子宫供血动脉,并在栓塞术后72 h内于超声监测下完成刮宫术。分析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结果、栓塞后疼痛情况、刮宫术中出血量及随访资料。结果:347例患者均成功接受造影检查,其中343例成功进行栓塞术,技术成功率98.85%(343/347)。4例患者造影检查后未实施栓塞治疗。347例中有22例存在异生血管,占6.34%;有异生血管的患者刮宫术中出血量高于无异生血管者。347例患者均成功在超声监视下行刮宫术,刮宫术中出血量10~2000 ml,其中302例出血量≤50 ml,33例50~600 ml,12例≥600 ml。栓塞后≤24 h行刮宫术者74例,24~48 h 234例,48~72h 39例。栓塞后不同时间段行刮宫术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6周内与7~9周的刮宫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而妊娠10~12周刮宫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大于妊娠9周以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例患者栓塞术后下腹部疼痛程度轻微,无需药物处理。栓塞术后卵巢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术前72 h内预先栓塞子宫供血动脉能有效预防刮宫术中大出血,且未明显影响到卵巢功能。
孙增涛张垒刘薇李继军王银昌
关键词: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
支气管动脉畸形的CTA诊断及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畸形的CT血管造影(CTA)诊断价值、DSA表现及经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2月~2007年8月介入治疗的5例有完整CTA、DSA及临床随访结果的支气管动脉...
孙增涛陈颉唐军刘作勤尚建强张垒李继军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畸形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介入放射学血管栓塞术
文献传递
锥束CT在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动脉栓塞术中应用锥束CT判定DSA疑似责任动脉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动脉栓塞治疗的31例大咯血患者的资料。急诊栓塞术中对DSA疑似责任血管行锥束CT成像,根据锥束CT图像判断其是否为肺内靶病灶的供血动脉,从而判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血管。对经锥束CT判定的责任血管及锥束CT难以确定的疑似责任血管进行栓塞,对经锥束CT判定的非责任血管不予栓塞。结果 31例均于急诊动脉栓塞治疗后24 h内停止咯血。37条动脉为DSA疑似责任动脉;其中29例(29/31,93.55%)患者34条(34/37,91.89%)疑似责任动脉经术中锥束CT可明确鉴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包括责任动脉11条(11/37,29.73%)、非责任动脉23条(23/37,62.16%),另2例(2/31,6.45%)患者3条(3/37,8.11%)DSA疑似责任动脉经术中锥束CT仍未明确判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结论大咯血急诊经动脉栓塞术中应用锥束CT有助于准确判定DSA疑似责任动脉是否为真正的责任动脉。
张国栋张垒李继军唐军
关键词:咯血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