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胜

作品数:89 被引量:896H指数:20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30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8篇气候
  • 16篇气候变化
  • 15篇牧草
  • 12篇气象
  • 11篇农业
  • 9篇生态环境
  • 9篇水资源
  • 9篇牧区
  • 9篇草地
  • 8篇生态
  • 8篇黄河
  • 8篇黄河上游
  • 8篇降水
  • 8篇干旱
  • 7篇天然牧草
  • 6篇水分
  • 6篇土壤
  • 6篇农业区
  • 6篇气象条件
  • 6篇草甸

机构

  • 72篇青海省气象局
  • 34篇青海省气象科...
  • 12篇青海省气候资...
  • 8篇青海大学
  • 5篇青海省气象台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青海省气候中...
  • 2篇宁夏气象防灾...
  • 2篇青海省畜牧兽...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青海省黄南藏...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青海省农牧厅
  • 1篇青海省安全生...

作者

  • 89篇张国胜
  • 32篇李林
  • 27篇汪青春
  • 19篇伏洋
  • 16篇李凤霞
  • 15篇颜亮东
  • 14篇时兴合
  • 14篇徐维新
  • 13篇李希来
  • 7篇董立新
  • 5篇刘宝康
  • 4篇杨琼
  • 3篇董立新
  • 2篇王连喜
  • 2篇王振宇
  • 2篇祁如英
  • 2篇唐红玉
  • 2篇杨力军
  • 2篇胡玲
  • 2篇冯蜀青

传媒

  • 15篇青海气象
  • 11篇草业科学
  • 4篇青海科技
  • 3篇中国草地
  • 3篇气象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资源生态环境...
  • 2篇青海环境
  • 2篇青海农林科技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冰川冻土
  • 2篇草业学报
  • 2篇青海畜牧兽医...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宁夏农林科技
  • 2篇高原地震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气候变化与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13篇2000
  • 15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5篇1992
  • 1篇1991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牧区天然牧草产量形成的气候模式
2000年
根据中国北方牧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探讨了天然牧草产量形成的气候条件模式。经计算,模式基本上显示了中国北方牧区自然植被的分布状况及合理利用下牧草的实际收获量,可为响应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山川秀美的中国北方牧区提供科学依据。
颜亮东张国胜李凤霞
关键词:北方牧区天然牧草气候模式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土壤水分对春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影响的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小麦(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从播种至成熟期,逐旬土壤贮水量和春小麦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要素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对春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了主要影响时段和关键土层。
汪青春张国胜祁如英
关键词:土壤水分春小麦产量
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被引量:66
2004年
利用1961~2002年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水文资料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研究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年流量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减少趋势更为明显;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在90年代以来尤为突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是导致黄河上游流量减少的气候原因,其中降水量是影响流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夏季降水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黄河上游流量的减少.
李林汪青春张国胜伏洋颜亮东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表水黄河上游地区
柴达木地区春小麦生长李光能和光合特征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根据格尔木1956-1994年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气候特征,得出盆地具有太阳直接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温配合好,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等特点。
汪青春张国胜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春小麦光合特征
青海省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被引量:9
2009年
分析了青海省近几十年农业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农、林、牧、渔各业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调整空间;论述了气候变化对青海省农业生产的影响,阐述了其粮食安全水平。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省情,提出在农业结构区域的合理布局、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向生态农业发展;并借鉴循环经济在工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运用生态学规律及遵循循环经济"4R"原则的角度,组织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着重以新的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建立农业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青海省农业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
伏洋张国胜颜亮东李甫
关键词:农业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牧草返青期预报方法探讨被引量:5
1990年
通过对青海省同德地区历史资料的分析,找出了影响牧草返青期的指标。运用方差分析法,利用 Pc-1500计算机分析了牧草返青期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周期外延法,试报了该地区1990—2000年的牧草返青期。
张国胜李希来
关键词:牧草返青期
环青海湖地区植物群体结构演替及其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天然牧草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环湖地区天然草场中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群体结构变异系数较小,为50%~100%;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 Drob.Tzvel.)变异系数最小,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 Griseb.)变异系数最大,一般为75%~200%,是当地建群种牧草变异系数最大的天然牧草;紫花针茅、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和冷地早熟禾具有抗旱能力弱和对干旱反应敏感的特性,种群结构年际变化不稳定;干生苔草(Carex aridula V.Krecz.)、天山赖草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和抗旱性,种群结构年际变化稳定;干生苔草虽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和抗旱性,但水分条件仍是限制其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月际密度变化保持逐月下降趋势。
张国胜李希来徐维新李林颜亮东
关键词:演替气象条件天然牧草
青海省干旱预警服务系统设计与建立被引量:16
2004年
在阐述青海省干旱概念、类型、成因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旱情监测区域。以地面常规监测、气候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相结合为基础,设计和建立了"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信息业务系统,可为研究干旱发生规律,及时监测和预测干旱的发生,评估干旱程度以及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李凤霞伏洋张国胜冯蜀青
关键词:预警系统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34
2000年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 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 ,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并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 ,并以每年 3.2 5 mm的速度递增 ;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每年 3.6小时的速度增加 ;气温同样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其气候倾向率为 0 .4℃ /1 0年 ;空气饱和差也以每年 0 .0 2的速度递增 ;因此 ,可以认为 ,黄河上游流域日照时数、气温及饱和差的增加 ,加剧了草地蒸散量的增大 。
李林张国胜汪青春时兴合
关键词:黄河上游蒸散量
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策略被引量:6
2010年
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监测、预测、评估现状,提出了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的科学意义及策略。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刘宝康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青藏高原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