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伏洋

作品数:84 被引量:621H指数:16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24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0篇气候
  • 19篇生态
  • 19篇生态环境
  • 15篇草地
  • 13篇气候变化
  • 9篇气象
  • 9篇牧草
  • 8篇天然草地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5篇雪灾
  • 5篇农业
  • 5篇降水
  • 5篇干旱
  • 4篇遥感
  • 4篇植被
  • 4篇气象条件
  • 3篇预警
  • 3篇灾害
  • 3篇湿地

机构

  • 74篇青海省气象科...
  • 29篇青海省气象局
  • 8篇青海省气象台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青海省农牧厅
  • 3篇青海省气候资...
  • 3篇青海省气候中...
  • 2篇青海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青海省防灾减...
  • 2篇青海省人工影...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青海省海南州...

作者

  • 83篇伏洋
  • 43篇李凤霞
  • 35篇颜亮东
  • 19篇张国胜
  • 16篇肖建设
  • 12篇周秉荣
  • 10篇刘宝康
  • 9篇校瑞香
  • 8篇苏文将
  • 6篇严进瑞
  • 6篇冯蜀青
  • 5篇杨琼
  • 5篇李林
  • 5篇郭广
  • 5篇李甫
  • 4篇张娟
  • 4篇张海珍
  • 4篇吴素霞
  • 3篇王黎俊
  • 2篇孙安平

传媒

  • 22篇青海气象
  • 6篇草业科学
  • 4篇青海草业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青海环境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冰川冻土
  • 2篇青海科技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气象科技
  • 1篇高原地震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11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农业气象业务及其向生态环境领域拓展的战略思考
2004年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和农业生产都对农业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青海省气象部门的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随之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服务领域、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内容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
伏洋李凤霞严进瑞颜亮东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
二00一年青海省气象灾害综合评述
2002年
2001年本省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灾害涉及到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冻害、连阴雨、病虫害及大风沙尘暴等,尤其是暴雨、洪涝和冰雹灾害的强度较大,对青海省的农牧业生产及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根据遥感中心从全省各台站上报收集的各类气象灾害,并依据《青海省气象灾害标准》对灾情进行了评估和总体综合评述。
伏洋
关键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冰雹冻害连阴雨沙尘暴
青海高原生态气象监测系统研究
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该地区随着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以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风蚀沙化为特点的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为严峻。尤其比较突出的是气温表现出持续变暖的趋势,而降水量在波动...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肖建设校瑞香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文献传递
近45年青海省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青海省41个测站,1961-2005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后的前3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青海夏季降水的3个主要异常敏感区:青海东部区、西部区和南部区。近45 a来,各区夏季降水趋势分别表现为无显著变化(东部区)、增加(西部区)和减少(南部区)。除具有4 a和10-12 a左右的振荡周期外,各异常区还具有各自不同的振荡周期。青海省夏季降水突变的时间约发生在1970和1999年。
王黎俊刘彩红孙安平伏洋朱西德
关键词:夏季降水小波分析
草地生态气象监测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究以国家保护和恢复北方草地生态环境所需为目标,以业务资料为基础,以实现业务化为目的,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研究了北方草地植被生长气象条件评价、产草量和载畜能力预测、草畜平衡监测以及草地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模型.2005年以来边...
钱拴毛留喜侯英雨李朝生伏洋
关键词:产草量草畜平衡生态质量北方草地
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1
2004年
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 3m和3266 9m,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 6m和130 6m;湖区东岸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100km2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造成湖岸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湖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青海湖环湖地区气候暖干化导致的青海湖水位下降和土地沙漠化是造成湖岸变化的的直接成因;人类活动引起的草场退化则进一步加速了湖岸的变化。
李凤霞李林沈芳伏洋
关键词:湖岸气候暖干化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2004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点内外牧草生长状况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应用青海省2004年5~8月20个生态环境监测点内(未食)外(牛、羊等踩食)观测的牧草生长状况资料分析,监测点内外,牧草的高度和产量具有显著的差异,覆盖度差异不显著;其中,平均高度高出0.7~4.8cm,覆盖度高出3.8~6.6%,鲜草产量高出183.0~1263.0kg/hm2;说明在牧草生长季内,禁牧有利于提高天然牧草的产量、高度,从而有利于退化草场植被的恢复和草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可为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效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颜亮东李凤霞伏洋黄胜
关键词:天然牧草
青海省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对建立青海省河流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框架及其评价方法。以青海省13个主要流域和水系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科学、系统、具可操作性的流域生态环境评...
伏洋李凤霞严进瑞
关键词:环境管理河流生态生态评价
文献传递
2005年青海省天然草地牧草长势监测与评价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青海省气象局在全省设立的具有代表性的22个牧草生态监测点从5月~9月份的监测数据,并结合EOS/MODIS卫星遥感监测模式,对2005年青海省天然牧草长势进行了动态的监测与评价。根据8月下旬大部分牧业区牧草地上生物量处于峰值期的地面监测,22个监测点的围栏内处于自然生长未被牲畜踩食状态的牧草与2003—2004年相比,平均产量增加了780kg/hm^2,增加幅度为23.8%,牧草高度平均增加了4.7cm,覆盖度增加了2.5%。尤其是环青海湖牧区牧草长势最好,平均产量增加了110%,平均高度增加了19cm,覆盖度增加了12.0%。全省大部分牧业区的牧草产量迭到丰年标准。监测与评价结果可为青海省的政府和畜牧生产部门对牧业区的越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伏洋肖建设苏文将校瑞香张娟王黎俊
关键词:牧草长势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的构建与服务
2008年
2003年,青海省气象局依托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中心和54个气象台站,建成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投入业务化。5年来,广大气象科技工者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作为服务生态立省战略的切入点,在草地、水资源、土地沙漠化、土壤水分、土壤侵蚀、大气沉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碳通量、雪情及雪灾、草原和森林火灾、湿地、湖泊等方面开展动态监测,实时发布监测产品,直接服务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李凤霞伏洋
关键词:生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