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吉旺

作品数:379 被引量:5,127H指数:4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5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37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8篇农业科学
  • 11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化学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06篇玉米
  • 178篇夏玉米
  • 56篇玉米产量
  • 53篇籽粒
  • 49篇根系
  • 46篇夏玉米产量
  • 43篇氮素
  • 42篇高产
  • 33篇灌浆
  • 25篇小麦
  • 25篇胁迫
  • 24篇土壤
  • 22篇氮素利用
  • 22篇籽粒灌浆
  • 20篇利用效率
  • 19篇施氮
  • 19篇高产夏玉米
  • 18篇栽培
  • 17篇性状
  • 17篇生理特性

机构

  • 378篇山东农业大学
  • 7篇山东省农业科...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5篇学研究院
  • 3篇太原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泰安市科学技...
  • 2篇山东省种子管...
  • 2篇泰安第二中学
  • 2篇泰安农业气象...
  • 2篇济南新绿洲农...
  • 1篇德州学院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379篇张吉旺
  • 276篇刘鹏
  • 258篇董树亭
  • 177篇赵斌
  • 81篇王空军
  • 78篇任佰朝
  • 50篇胡昌浩
  • 27篇姜兴印
  • 21篇李耕
  • 16篇李向东
  • 13篇史建国
  • 12篇李霞
  • 12篇朱昆仑
  • 11篇靳立斌
  • 11篇崔海岩
  • 10篇吕鹏
  • 10篇李从锋
  • 10篇刘伟
  • 10篇任昊
  • 9篇张姬

传媒

  • 61篇作物学报
  • 59篇中国农业科学
  • 39篇应用生态学报
  • 26篇玉米科学
  • 2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9篇山东农业科学
  • 6篇山东农业教育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2017年中...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2014中国...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农药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12篇2022
  • 11篇2021
  • 18篇2020
  • 35篇2019
  • 27篇2018
  • 43篇2017
  • 22篇2016
  • 18篇2015
  • 21篇2014
  • 18篇2013
  • 19篇2012
  • 13篇2011
  • 24篇2010
  • 12篇2009
  • 15篇2008
  • 12篇2007
  • 4篇2006
  • 11篇2005
3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6-BA对淹水后夏玉米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
胡娟任佰朝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玉米淹水6-BA籽粒灌浆
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影响及调控的研究被引量:40
2001年
通过播期、覆膜调控 ,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试验结果如下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表现较大差异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育期的主要生态因子 ;覆膜对生育期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其影响作用主要在玉米生育前期。开花期玉米根系数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 (LAI)与产量都达极显著正相关 ;相同播期条件下 ,掖单 13号开花期根系数量和最大LAI大于登海 1号品种 ,适宜生态条件下 ,玉米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小 ,果穗发育整齐一致。掖单 13穗长较大 ,易于形成大果穗 ,高产潜力大 ,但高温弱光条件下 ,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大 ,空秆率高 ,果穗不整齐 ,产量低。
郑洪建董树亭王空军郭玉秋胡昌浩张吉旺
关键词:玉米生态因素生长发育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氨挥发损失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氨挥发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指导合理施肥、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降低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相比单施化肥能显著降低氮肥氨挥发损失,...
郑凤霞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程西永王磊
关键词:冬小麦有机无机肥配施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
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产量影响及调控的研究被引量:80
2001年
通过播期、覆膜调控 ,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态因子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试验结果如下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适宜条件下不同类型高产玉米品种都能发挥高产潜力。高产条件下覆膜作用不明显 ,在产量水平较低的德州覆膜增产作用达极显著水平。积温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 ;当前大田生产中花后光照不足是山东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 ,并存在一定的高温胁迫。早熟品种登海 1号花后较耐高温 ;晚熟品种掖单 13对温度、光照变化反应敏感 ,花后高温、光照不足严重影响其产量。登海 1号花后最适日均温为 2 5 .4 1℃ ,掖单 13为 2 4 .15℃。
郑洪建董树亭王空军郭玉秋胡昌浩张吉旺
关键词:玉米生态因子播期
山东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生产经营情况探析被引量:5
2018年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力量。来自山东省8市25县68个粮食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周边的60个普通小农户的调查数据显示:与普通小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年龄偏低,文化程度偏高,近半数拥有村干部任职经历,在盈利能力、农艺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保险、融资、灌溉、晾晒、贮藏、政府补贴等方面仍面临困难和挑战。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节本增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扶持方式,才能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张晓驰刘洋张吉旺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7
2000年
通过大田试验筛选出了高油玉米为普通玉米单交种授粉来达到增产和提高普通玉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的组合。所筛选出的 3个组合 (SN3×HO115、SN3×HO2 98、SN98_1×HO2 98)中 ,与普通玉米自身相比较 ,子粒产量分别提高 145 7 6、146 5 1和 136 3 1kg/hm2 ,油产量分别提高 2 96 1、32 3 3和 30 0 8kg/hm2 ,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 2 96 0、15 6和 389 6kg/hm2 。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及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杂交优势效应在大田玉米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王空军刘鹏张吉旺宋建成董树亭胡昌浩宋同明
关键词: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普通玉米
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选用‘郑单958’(ZD)和‘登海605’(DH)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LD,67500株·hm^(-2); HD,97500株·hm^(-2))设置单播(SZD、SDH)与混播(M、1∶1、2∶2)处理,研究玉米品种不同密度混播对植株光合特性、^(13)C同化物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则降低.在67500株·hm^(-2)下,混播较单播处理无显著优势,但在97500株·hm^(-2)下,两品种混播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穂位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混播促进茎等营养器官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1 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混播处理较单播产量增加,主要因为千粒重显著增加.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混播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改善干物质的分配状况,增加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最终提高夏玉米产量.可见,混播栽培可显著增加黄淮海区密植夏玉米产量.
胡旦旦张吉旺刘鹏赵斌董树亭
关键词:夏玉米混播
控释尿素水氮耦合对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9
2015年
采用旱棚盆栽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水平(正常水分W3、轻度水分胁迫W2、重度水分胁迫W1)和高氮N3(施纯氮315 kg hm–2)、中氮N2(施纯氮210 kg hm–2)、低氮N1(施纯氮105 kg hm–2)、不施氮N0四个控释尿素施氮水平,探讨控释尿素水氮耦合对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水氮耦合对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具有显著影响。相同水分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W1条件下增产13.17%~20.96%,W2条件下增产13.93%~32.48%,W3条件下增产14.37%~21.83%。相同施氮水平下,产量也随水分增加而增加,W2N3、W3N2和W3N3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较高。水氮耦合对夏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显著,W1条件下N3、N2和N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N0,W2、W3各施氮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W3各处理的平均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他2个水分处理,W2N3比W3N3和W3N2前期略低,后期无显著差异。水氮耦合效应能有效减缓穗位叶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以及PSII反应中心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的下降速率,提高光能利用率。控释尿素水氮耦合能有效提高夏玉米花后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保证籽粒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穗位叶实际和最大光化学效率,从而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的优势较大。综合产量与光合特性、荧光特性的表现,在田间持水量为75%±5%的土壤条件下,控释尿素施氮量以纯氮210 kg hm–2为最佳;在田间持水量为55%±5%的土壤条件下,控释尿素施氮量以纯氮315 kg hm–2为宜。
李广浩赵斌董树亭刘鹏张吉旺何在菊
关键词:夏玉米控释尿素水氮耦合光合特性
30个甜高粱品种茎秆糖产量与干物质生产特性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甜高粱是一种主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加强甜高粱品种改良与高产栽培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及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条件下(大田种植密度15 000株/hm2),研究了国内外30个甜高粱品种茎秆糖含量与抽穗前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对成熟期糖产量起直接贡献作用的性状由大到小排序为:抽穗期干物重、抽穗期含糖量、抽穗后干物重所占比例和抽穗后含糖量。其中,抽穗期干物重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与其简单相关系数接近,而抽穗期含糖量与此时期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最终与糖产量密切相关。抽穗后含糖量由于与抽穗期干物重显著负相关,使其对成熟期糖产量的负间接效应大于自身正直接效应,表现与糖产量弱负相关;抽穗后干物重所占比例则总间接负效应远大于自身正直接效应,最终与糖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提高茎秆含糖量基础上增加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是甜高粱高糖产量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
李娜娜吴秋平张晓冬董树亭刘鹏张吉旺
关键词:甜高粱含糖量干物质糖产量通径分析
中国不同年代玉米亲本自交系的灌浆特性与氮素运转被引量:8
2014年
大田试验条件下,选择我国1960s、1980s、2000s三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玉米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遗传改良过程中玉米骨干自交系灌浆特性及氮素运转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代品系(P<0.05),且不同年代品种产量提高与其亲本产量密切相关(P<0.05),亲本自交系产量提高与其穗粒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粒重变化研究表明,当代亲本自交系的灌浆速率呈先慢后快的趋势,籽粒灌浆的积累起始势(R0)较高,灌浆最大速率出现时间(T max)延迟,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W max)和最大灌浆速率(G max)明显较高。当代亲本自交系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日增干重,其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贡献率均高于1960s自交系,且在高密度条件下优势更为明显。当代亲本自交系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总量(P<0.05),氮素输出率、贡献率的优势不明显(P>0.05),而氮素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1960s自交系(P<0.05)。表明遗传改良过程中玉米骨干自交系籽粒产量及氮效率得到同步提高,这与其自身较高的籽粒灌浆能力和物质运转效率密切相关。
李从锋赵明刘鹏张吉旺杨今胜董树亭
关键词:玉米亲本自交系灌浆特性氮效率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