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碳纳米管
  • 11篇纳米
  • 11篇纳米管
  • 9篇印迹
  • 8篇多壁碳纳米管
  • 7篇萃取
  • 7篇固相
  • 7篇固相萃取
  • 6篇印迹聚合物
  • 5篇分子
  • 5篇分子印迹
  • 3篇碳纳米管表面
  • 3篇分子印迹聚合...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传感
  • 2篇电化学传感器
  • 2篇熊果酸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机构

  • 15篇吉首大学
  • 1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15篇张华斌
  • 14篇张朝晖
  • 11篇胡宇芳
  • 5篇姚守拙
  • 5篇杨潇
  • 4篇聂利华
  • 3篇罗丽娟
  • 3篇张明磊
  • 2篇李辉
  • 2篇陈星
  • 2篇聂丽华
  • 2篇刘曦
  • 1篇李艳杰
  • 1篇刘丽
  • 1篇邹海英
  • 1篇聂燕
  • 1篇曹娇
  • 1篇余晓晓

传媒

  • 3篇分析化学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化学学报
  • 2篇化学通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L-组氨酸手性印迹聚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酰胺化反应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接枝双键,以L-组氨酸(L-His)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表面印迹技术,在MWNTs表面制备印迹聚合物(MWNTs-MIPs).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表征印迹聚合物的性质,结果表明MWNTs表面成功接枝了一层稳定的、厚度为35~40nm具有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填充色谱柱在线色谱分析,探讨不同pH值的流动相下该印迹材料对L-His的分离行为,结果表明MWNTs-MIPs色谱柱在流动相pH=7.0时分离效果最好,能够选择性地识别L-His和D-His,分离度R为1.78,选择因子α为1.28.
张朝晖张华斌胡宇芳姚守拙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识别多壁碳纳米管L-组氨酸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对硝基苯酚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10年
以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接枝的L-苯丙氨酸为结合位点,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技术,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备了对硝基苯酚印迹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该印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了一层稳定的印迹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该印迹材料的等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对模板分子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Qmax=80.5μmol/g)和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选择因子达2.5).以该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研究了它对对硝基苯酚和其它结构类似物混合溶液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复合材料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容量不受结构类似物浓度的影响,能较好地应用于对硝基苯酚的分离富集检测.
张华斌张朝晖胡宇芳杨潇聂利华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印迹硝基苯酚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大黄素印迹材料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表面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技术成功制备了大黄素印迹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该印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了1层稳定的约40nm厚的印迹层。在pH=8.5时,该印迹材料对大黄素具有较大吸附容量和良好选择吸附性能,最大理论吸附量(Qmax)为20.8mg/g。以该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在85%乙醇水溶液淋洗和10%乙酸的乙醇溶液洗脱下,可实现对猕猴桃根样品粗提取液中大黄素固相萃取分离富集,回收率达到85%以上。
刘曦张华斌冷香杨潇张朝晖聂利华
关键词:印迹碳纳米管大黄素固相萃取
自组装碳纳米管-氯洁霉素分子印迹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结合自组装技术,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碳纳米管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对氯洁霉素具有特异性识别位点的分子印迹溶胶-凝胶薄膜,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印迹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法(DPV)、安培计时法(I-t)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该印迹溶胶-凝胶膜的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氯洁霉素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印迹溶胶-凝胶传感器上的响应明显提高.该印迹溶胶-凝胶传感器对氯洁霉素的浓度响应线性范围为5.0×10-7~8.0×10-5mol/L,检出限为2.44×10-8mol/L.该传感器被成功地用于人体尿液中氯洁霉素的分析测定.
胡宇芳张朝晖张华斌余晓晓姚守拙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电聚合氯洁霉素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过氧化苯甲酰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固相萃取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以过氧化苯甲酰(BO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制备印迹聚合物(MWNTs-MIPs).采用红外、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印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印迹聚合层成功接枝到MWNTs表面.采用液相色谱考察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过氧化苯甲酰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过氧化苯甲酰表现出特异性吸附,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存在一种结合位点,其最大表观结合量为56.20μmol/g.作为固相富集材料,该印迹聚合物成功用于富集面粉中微量过氧化苯甲酰,浓度富集因子为526.
张朝晖张华斌罗丽娟胡宇芳聂丽华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多壁碳纳米管过氧化苯甲酰高效液相色谱
咖啡因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孔径0.45μm的尼龙微孔滤膜为支撑膜,咖啡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热聚合技术制备对咖啡因具有优良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印迹复合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讨了不同功能单体印迹聚合膜选择渗透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对分子印迹膜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孔隙率、溶胀性、热稳定性以及选择性等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复合膜对咖啡因具有优异的选择透过性,其分离选择性因子为2.3.该印迹膜呈现出较好的结合能力,对印迹分子存在两个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0.146和0.330μmol/g,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山茶叶粗提液中咖啡因的分离和富集,富集因子为10.52.
张朝晖胡宇芳张华斌李辉姚守拙
关键词:咖啡因
基于壳聚糖修饰碳纳米管表面铅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以壳聚糖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为基材,Pb2+为模板分子,乙烯化壳聚糖(CS)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碳纳米管表面枝接一层Pb2+印迹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上成功制备了一层15~20nm厚的Pb2+印迹聚合材料。采用原子吸收法研究此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此印迹聚合物对Pb2+表现出特异性吸附。此印迹聚合物用作固相萃取富集材料,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成功应用于废水中Pb2+的分离及测定,回收率为94.8%~101.6%。
杨潇张朝晖张华斌张明磊胡宇芳罗丽娟聂丽华
关键词:印迹聚合物碳纳米管固相萃取
基于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研究
碳纳米管(CNTs)表面修饰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选择性复合吸附剂。它综合CNTs和MIPs的优势:即碳纳米管优异的光、电、磁、热、机械和化学性能和印迹聚合物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及稳定性好等优...
张华斌
关键词: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
文献传递
新型多壁碳纳米管/白藜芦醇印迹溶胶-凝胶层层组装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将印迹溶胶-凝胶膜沉积到功能化碳纳米管(MWNT-COOH)修饰的碳电极表面,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多壁碳纳米管/白藜芦醇印迹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方波伏安法(SWV)和计时电流法(i-t)详细考察该印迹溶胶-凝胶膜的形态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白藜芦醇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性.与无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印迹传感器比较,MWNT层修饰的印迹传感器电流响应信号明显提高.白藜芦醇与印迹溶胶-凝胶膜的特异性结合使该传感器的电流发生变化,电流变化与白藜芦醇浓度在5.0×10-7~8.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1×10-8mol?L-1,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
张朝晖胡宇芳张华斌曹娇姚守拙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层层组装电化学传感器电沉积
新型表面纳米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
张朝晖张华斌杨潇张明磊陈星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分别以碳纳米管、磁性碳纳米管和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成功研制一系列新型表面纳米印迹萃取材料。结合各种分析检测技术,成功搭建印迹固相萃取-快速检测联用系统。优化条件,实现对植物有效成分、食品中微量添加物残留...
关键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