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晓平

作品数:192 被引量:803H指数:1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19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93篇病毒
  • 38篇脑炎
  • 36篇脑炎病毒
  • 25篇基因
  • 18篇基因芯片
  • 14篇腺病
  • 14篇腺病毒
  • 13篇试剂
  • 13篇蜱传
  • 12篇毒蛋白
  • 12篇疫苗
  • 12篇重组腺病毒
  • 12篇蜱传脑炎
  • 12篇蜱传脑炎病毒
  • 12篇基因工程疫苗
  • 12篇编码基因
  • 11篇健康
  • 10篇蛋白
  • 10篇流感
  • 9篇患病

机构

  • 106篇军事医学科学...
  • 73篇北京大学
  • 1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1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北京市疾病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卫生部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沈阳市疾病预...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北京大学首钢...
  • 3篇云南省妇幼保...
  • 3篇北京市公共卫...
  • 3篇北京市海淀区...
  • 3篇北京市西城区...
  • 3篇邯郸市疾病预...
  • 2篇包头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91篇康晓平
  • 90篇杨银辉
  • 61篇祝庆余
  • 50篇户义
  • 49篇吴晓燕
  • 48篇李靖
  • 44篇李裕昌
  • 33篇张雨
  • 29篇刘洪
  • 27篇常国辉
  • 21篇孙伟
  • 18篇罗彦军
  • 18篇李永强
  • 18篇林磊
  • 16篇柳洪涛
  • 13篇林方
  • 13篇孙庆歌
  • 10篇姜涛
  • 9篇易伟宁
  • 8篇王全意

传媒

  • 13篇中国卫生统计
  • 7篇中华微生物学...
  • 7篇中国预防医学...
  • 6篇生物技术通讯
  • 6篇中国健康教育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初级卫生...
  • 4篇中国生物化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中国人口科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河北医药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级医刊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2篇2017
  • 14篇2016
  • 9篇2015
  • 16篇2014
  • 19篇2013
  • 11篇2012
  • 18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luc-GFP 双标记系统的构建及验证
2014年
目的:构建含Gluc-GFP的双标记系统,为研究病毒的体外标记和活体成像提供技术手段。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合成split-GFP基因,将GFP拆分为G1-10与G11两部分,分别构建含G1-10与G11的pcDNA3.1表达质粒并通过荧光观察验证其相互作用。然后通过融合PCR技术将Gluc基因与G11基因通过Linker连接并插入到pcDNA3.1上,与G1-10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测定细胞上清中Gluc荧光素酶的活性,并进行GFP荧光观察。为了更方便对病毒进行细胞水平的观测和筛选,利用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能稳定表达G1-10的MDCK细胞系,再向细胞系中转染G11质粒,通过红色荧光蛋白( RFP)标记和嘌呤霉素的抗性对细胞系以及GFP活性进行筛选与验证。结果split-GFP基因共转染细胞后的荧光观察结果证实了split-GFP拆分策略的可行性。 Gluc-G11与G1-10质粒共转染后,细胞能够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上清中荧光素的活性也较高。在此基础上,建立的G1-10 MDCK细胞系能够稳定表达出G1-10,用G11质粒转染该细胞系后,可检测到GFP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含Gluc-GFP的双标记系统,split-GFP拆分策略可行,Gluc-G11不会影响荧光素酶Gluc的生理活性;G1-10细胞系的稳定表达可简化双标记系统的制备,为在细胞和活体水平研究病毒致病机制提供技术手段。
张雪松户义康晓平张雨李裕昌吴晓燕杨银辉
关键词:双标记分子成像病毒研究
基于重组酶-多聚酶(RPA)扩增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研究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乌干达分离得到,由于其感染症状轻微,且为自限性传染病,因此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015年开始,有报道表明寨卡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相关,因此,寨卡感染引起了各国卫生组织的高度关...
康晓平
加权TOPSIS方法综合评价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的探讨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索我国不同行政区域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在前期综合评价指标及权重系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加权TOPSIS方法对2003年我国10个调查省、市、自治区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0个调查地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由好到差排序依次为:地区3、1、5、2、10、4、8、9、6、7。结论该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不同地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的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汤海滢胡永华康辉康晓平
关键词: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
VereFlu芯片检测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效果评价
2014年
目的:验证Vere Flu芯片检测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为应对流感疫情提供新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对流感病毒H7N9亚型、H5N1亚型、H1N1亚型的病毒培养物及10份H7N9感染疫区的鸡肛拭子标本,提取样本的RNA,采用Vere Flu芯片法和Realtime RT-PCR两种检测方法。评估Vere Flu芯片的检测效果。结果:对于3种病毒培养物的检测,Vere Flu芯片均检测到不同亚型的特定阳性信号,每种亚型病毒均未出现交叉反应信号,表明Vere Flu芯片具有较好的检测特异性;10份未知标本中有8份检测流感病毒阴性,2份检测流感病毒阳性,编号为106号及503号,其中106号检测到H7及H9亚型的阳性信号,503号仅检测到H9亚型的阳性信号。Realtime RT-PCR对10份未知标本进行H7亚型核酸检测,从两份流感阳性标本中均检测到H7亚型核酸,高通量测序证实106号和503号标本中均存在H7及H9亚型核酸。结论:Vere Flu芯片可用于不同型别流感病毒的检测和分型,包括新爆发的H7N9亚型病毒同样适用,但检测H7N9亚型的灵敏度低于Realtime RT-PCR法。
李裕昌张雨吴晓燕李佳明郑旸张晓松张雪松康晓平
关键词:基因芯片
痘苗病毒载体基因修饰系统的建立及重组冠状病毒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以痘苗病毒载体为基础的反向遗传学系统建立及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重组冠状病毒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来源于含鼠肝炎冠状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A59株,命名为mNSP1,是如下...
常国辉林磊吴晓燕柳洪涛李靖户义罗彦军张雨孙伟康晓平杨银辉祝庆余
加权秩和比法在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探索建立我国不同行政区域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应用加权秩和比方法对2003年我国十个调查省、市、自治区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地区1、5、10等地的用人单位较全面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总体情况相比,地区2、4、7等地的用人单位存在差距,是该地区今后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结论该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不同地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的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汤海滢康晓平
关键词: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加权秩和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1993年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81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甲亢患者159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19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组119例,其中男18例,女101例;年龄16~63岁;病情属重度者29例,中度52例,轻度38例。另取西药组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例,女38例;年龄21~57岁;病情属重度者13例,中度15例,轻度12例。两组病情基本相同。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组本组根据病情服用西药。①重度;
聂有智康晓平安琳
关键词:甲亢中西医结合
一种基于RPA技术的马尔堡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PA技术的马尔堡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的马尔堡病毒的RPA引物和探针可有效扩增靶基因,特异性达100%,灵敏度为1×10<Sup>2</Sup>copies/反应,病毒可达到与...
杨银辉康晓平吴晓燕李裕昌姜涛曹雪峰李靖户义
文献传递
人类流感病毒多重PCR分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人类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及A型流感病毒H1,H3,H5亚型的多重RT-PCR方法。方法根据人类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基因设计并合成多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可同时扩增出人类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片段的多重PCR的方法。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并利用该方法对39份疑似swineH1N1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A型流感病毒M基因203bp,B型流感病毒M基因296bp,A型流感病毒亚型的HA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362bp(H1),112bp(H3),188bp(H5),494bp(swineH1)。该实验最低可检测新甲型H1N1(A/Beijing/501/2009)病毒RNA0.5TCID50。该方法的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多重PCR检测中未检出非特异扩增的PCR产物。同时,使用该方法从39份疑似新甲型H1N1的临床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新甲型H1N1阳性的标本4份(10.2%),季节性H1N1亚型2份(5.1%),H3N2亚型12份30.7%,本次实验结果与WHO通过实时PCR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T-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用于人类流感病毒的分型检测。
林方熊伟康晓平李永强刘洪李辉祝庆余杨银辉
关键词:人类流感病毒病毒分型多重PCR
TBEV对人神经细胞致病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确定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对人神经母瘤细胞的感染性及复制增殖情况。方法将TBEV感染人神经母瘤细胞SK-N-SH,取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培养上清,分别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及空斑测定的方法测定病毒滴度,以确定TBEV在SK-N-SH细胞中的复制增殖情况;同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及免疫荧光检测,以确定TBEV感染后的SK-N-SH细胞形态变化。结果TBEV感染SK-N-SH细胞后,可进行大量复制增殖,感染后3d,病毒滴度达到峰值,可达2.92×10^7PFU/ml,感染细胞产生明显的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细胞内的病毒粒子。结论TBEV可在人神经母瘤细胞SK-N-SH中大量复制增殖,并可造成细胞明显的形态改变,因此人神经母瘤细胞SK-N-SH可以作为TBEV培养良好的细胞模型。
魏婧靖李裕昌吴晓燕司炳银张雨李靖户义祝庆余杨银辉康晓平
关键词:蜱传脑炎病毒神经细胞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