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礼
- 作品数:79 被引量:2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储存条件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的影响研究
- 目的 考察两种储存条件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取服用丙戊酸钠患者的全血标本分别在常温(25℃)、冬季室温(12℃)、冰箱冷藏(4℃)储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0、24、48、72 h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
- 成凤英黄燕江晟常惠礼夏泉许杜娟
- 关键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酞普兰血药浓度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酞普兰血药浓度。方法采用液-液萃取法,用正己烷-异戊醇(98:2)提取血浆中西酞普兰,选用普萘洛尔为内标。色谱柱为NucleodurCN(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30mmol·L-1KH2PO4缓冲液(0.1%三乙胺,pH5.0)(40:60),激发波长:236nm,发射波长:306nm,流速:1.3ml·min-1,柱温:室温。结果本法线性范围在1-75μg·L-1(r=0.9996)。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6.8±5.0)%(n=15),日内RSD≤8.6%,日间RSD≤9.6%。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 常惠礼陈孝任斌刘怡吴爱琴林婉贞施艳玲
- 关键词:西酞普兰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 药学监护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焦虑患者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药学监护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47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伴发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给予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由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两组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及2周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并观察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高。结论:药学监护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焦虑患者的焦虑症状、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并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刘晓萍刘锦仪欧阳资章常惠礼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药学监护焦虑症状
- 临床药师对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探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对收治的地高辛患者血药浓度的监测数据,并对信息化管理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352例口服地高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检测体内地高辛血药浓度值,并观察地高辛中毒反应。临床药师根据监测数据并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地高辛中毒浓度和中毒发生率,并统计中毒症状。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0.8ng/mL,中毒发生率为0%;地高辛血药浓度0.8~2.0g/mL,中毒发生率为13.2%;地高辛血药浓度2.0~4.0ng/mL,中毒发生率为87.5%;地高辛血药浓度≥4.0ng/mL,中毒发生率为40%。观察地高辛中毒症状,按其发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结论:根据所得监测数据并结合临床实际用药后,通过信息化管理制定合理的用药规则,可以对口服地高辛患者及时监测,降低中毒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成凤英蔡雄杰邓惠容刘彩芳常惠礼
- 关键词:临床药师地高辛血药浓度中毒
- 胃镜消泡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胃内窥镜检查用局麻消泡剂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品由达克罗宁、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二甲基硅油、甘油等原料组成,采用直接匀化法制成口服乳浊液,以使乳浊液稠度适宜,消泡显著,镜检视野清晰.结果该乳浊液用于胃内窥镜直视检查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该口服乳浊液用作胃内窥镜检查时的局麻消泡是可行的.
- 常惠礼李爱光苏凯华肖正儒
- 关键词:消泡剂二甲基硅油
- 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培训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1
- 2017年
- 神经内科疾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对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经济、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3月-2016年3月笔者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了为期1年的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培训。现就培训的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1掌握神经内科基础知识及用药技能进入临床前,首先要熟悉和掌握神经内科基础知识。
- 邓惠容常惠礼江晟
- 关键词:药师培训神经内科
- 临床药师参与住院药房长期口服医嘱核对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住院药房开展药学实践工作的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长期口服医嘱进行药学干预的记录及有关资料,并对干预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住院药房长期口服医嘱核对后,长期口服医嘱干预率提高了44.6%,医师采纳率提高到98.8%。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住院药房进行药学服务是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麦露丝常惠礼邓欣林杰茹严远梅
- 关键词:临床药师住院药房药学服务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成年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出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凝血功能异常(终点事件)的患者,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终点事件组和无终点事件组,对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总共12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76例(62.8%),女性45例(37.2%);年龄(66±13)岁。12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中39例(32.2%)发生终点事件,6例(5.0%)有临床出血表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患者的年龄、肾替代治疗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日剂量和总剂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因变量,以年龄、肾替代治疗以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日剂量和总剂量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患者高龄为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44,95%置信区间:1.004~1.086,P=0.029)。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高龄是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谨慎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使用时应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
- 严远梅郑粤欣麦露丝常惠礼
-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凝血异常
- 细胞色素P4503A5 rs776746位点多态性与培唑帕尼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基因rs776746位点多态性与培唑帕尼片在健康受试者体内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受试者分别于给药前采集血液样本2 mL用于基因多态检测,给药当天单次口服培唑帕尼片(200 mg)后,采集基线至96 h血液样本,用Sanger测序法对CYP3A5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用LC-MS/MS法测定培唑帕尼片的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分析计算药代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14例受试者CYP3A5 rs776746位点检测发现A/G基因型与G/G基因型各有7例;A/G基因型组的AUC_(0-t)、AUC_(0-∞)、VRT_(0-t)、VRT_(0-∞)、t_(1/2z)、CL_(z/F)分别为(416417.26±144030.60)ng·mL^(-1)·h,(491965.13±169321.89)ng·mL^(-1)·h,(661.77±44.67)h^(2),(2655.55±1033.54)h^(2),(35.29±5.86)h,(0.45±0.18)mL·h^(-1);G/G基因型组AUC_(0-t)、AUC_(0-∞)、VRT_(0-t)、VRT_(0-∞)、t_(1/2z)、CL_(z/F)分别为(620740.75±163696.52)ng·mL^(-1)·h,(828690.80±241510.66)ng·mL^(-1)·h,(717.14±48.31)h^(2),(5031.35±2161.47)h^(2),(48.13±10.84)h,(0.27±0.10)mL·h^(-1);与A/G基因型受试者相比,G/G基因型受试者的AUC_(0-t)、AUC_(0-∞)上升,且VRT_(0-t)、VRT_(0-∞)、t_(1/2Z)亦增加、CL_(z/F)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培唑帕尼片在健康受试者的体内代谢相关。
- 吴茂锋刘秋兰石碧锐黄丹丽麦长凤陈思静常惠礼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药代动力学
- 某院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该院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的药物种类,为临床用药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该院电子病案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发生DILI的住院和门诊病例,以及期间出现"肝功能损伤"或"转氨酶升高"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共70例。结果 7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3∶1,平均年龄(54.52±14.02)岁,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32例(45.71%),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黄、尿黄(68.09%),消化道症状(17.02%),乏力(17.02%),发热(8.51%)。引起DILI前3大类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降脂药物、中药;引起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钙、对乙酰氨基酚、利福平、左氧氟沙星、丙硫氧嘧啶等;在DILI的转归中,应用保肝药物治疗的患者好转的构成比更高。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导致DILI药物的认识,合理用药;而对于DILI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 常惠礼
- 关键词:肝疾病处方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