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震海

作品数:77 被引量:356H指数:11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5篇玉米
  • 14篇植物
  • 13篇基因
  • 8篇自交
  • 8篇自交系
  • 8篇胁迫
  • 7篇叶绿
  • 7篇苗期
  • 6篇叶片
  • 6篇幼苗
  • 6篇水分
  • 5篇性状
  • 5篇叶绿素
  • 5篇叶位
  • 5篇玉米幼苗
  • 5篇玉米自交系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利用效率
  • 4篇愈伤

机构

  • 77篇沈阳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哈佛医学院
  • 1篇辽宁东亚种业...
  • 1篇沈阳联星生物...
  • 1篇铁岭市农业科...
  • 1篇铁岭市植物保...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铁岭旭日农业...

作者

  • 77篇崔震海
  • 63篇张立军
  • 44篇阮燕晔
  • 31篇樊金娟
  • 25篇朱延姝
  • 12篇汪澈
  • 12篇胡凯
  • 9篇马兴林
  • 4篇关义新
  • 4篇曹慧颖
  • 3篇李振华
  • 3篇凌碧莹
  • 3篇陈杰
  • 3篇王艳芳
  • 3篇宋超
  • 3篇张敖
  • 2篇夏润玺
  • 2篇崔国瑞
  • 2篇贾永光
  • 2篇张良

传媒

  • 8篇玉米科学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植物生理学通...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辽宁化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C_4光合叶不同部位“花环”结构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以玉米进行C4光合的全展第5位叶片为材料,分析从叶基部到顶部的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玉米C4光合叶片"花环"结构随叶片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第5位叶从基部到顶部都具有完整的典型"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BSC)和叶肉细胞(MC)的体积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具有渐变性,从叶基部到顶部BSC和MC均呈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而且叶绿素a、b和a+b含量呈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BSC和MC细胞体积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叶绿素a/b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玉米第5叶基部到顶部的光合途径存在C3向C4转变的过程。玉米第5叶不同部位C4光合途径发育的渐变性比前3叶更为明显。
刘畅崔震海张立军朱延姝樊金娟胡凯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含量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强化实验前预习,实现实验课的讨论式教学;强化综合性实验;增加自我设计的创新性实践;强化实验报告的写作等。
阮燕晔张立军樊金娟崔震海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
细胞膜糖转运系统的蛋白质互作调节研究进展
2010年
研究表明,在生物体中,糖的跨膜转运是由糖转运系统介导的,该系统由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或非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构成。细胞膜的糖转运不仅受构成转运系统的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还受蛋白质互作调节。糖转运蛋白家族成员能够形成同源寡聚体、异源寡聚体,还能与一些非糖转运蛋白发生互作。
张立军殷莎汪澈崔震海胡凯
玉米C4-PEPC基因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3年
玉米C4光合关键酶PEPC基因在玉米C4光合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已测序的玉米C4-PEPC基因序列,设计2对带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pBI121 C4-PEPC质粒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2个C4-PEPC基因片段。再将正向和反向两个片段分别经双酶切后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TA7002的XhoI和SpeI酶切位点之间,从而构建了以玉米C4-PEPC基因为靶标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7002-Z-F。载体质粒经酶切鉴定正确后通过冻融法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为后续探讨干扰载体的干涉PEPC基因表达效果奠定了基础。
崔震海蔡莹张立军
关键词:玉米PEPCRNAI植物表达载体
玉米自交系苞叶表型可塑性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为确定玉米5大杂优群苞叶表型可塑性在异地引种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收集了我国玉米5大杂优群50份自交系,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2015年在北京市和201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3种环境下测定各杂优群的自交系在不同环境的苞叶性状,计算苞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析杂优群间苞叶长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ength,PHL)、宽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width,PHW)和层数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ayer number,PHN)的差异和杂优群内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环境和生长时期各气象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苞叶性状受环境影响显著;在全部测定群体、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群中PHL与PHW呈显著正相关,在瑞德群中PHL与PHN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血缘玉米种质的苞叶表型可塑性存在明显差异,PHL与PHW表现出协同调控的特点;旅大红骨群的苞叶长度和PB群的苞叶长度、宽度对环境不敏感,这2个性状异地引种时会保持稳定;兰卡斯特群PHL较大,且符合苞叶性状南长北短的要求,这类育种材料适合南北方异地引种;气象因子中平均温度和湿度在玉米生长前期差异较大,日照时间在玉米生长的前、中和后期都有一个差异较大的时段。因此,高温区适时早播,低温区适时晚播,有利于减少环境间的苞叶差异。
夏浩然徐涛贺伟李建张敖阮燕晔张立军贺岩崔震海宋波
关键词:玉米苞叶表型可塑性种质引种气象因子
PEPC和苹果酸与玉米叶片C4光合途径发育的关系研究
C4植物玉米的第1-3叶维束鞘细胞叶绿体(BSC)有垛叠的基粒和PS II活性,主要利用Rubisco直接固定C02进行C3光合循环;而4叶以上,叶肉细胞(MC)利用PEPC固定CO2并以苹果酸形式运输到BSC叶绿体,再...
崔震海
关键词:PEPC苹果酸玉米水稻光合作用
玉米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以玉米幼苗刚好完全展开的1~5叶位叶片为材料,通过检测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特性,研究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化学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叶位的上升,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与第1,2位叶比,第4,5位叶具有更高的Fv/Fm和ETo/RC,即第4,5位叶具有更强的光化学活性。
朱延姝张福珍樊金娟阮燕晔崔震海胡凯张立军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
深冬季节油松针叶过剩光能的耗散及光氧化防御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辽宁省沈阳地区(41°82’N,123°56’E)深冬季节(1月末)油松小枝基部和顶部针叶为材料,测定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探讨油松针叶在深冬低温下对过剩光能的耗散和光氧化保护机制。结果表明:深冬季节油松针叶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仅达到0.11~0.12,单位横截面积捕获的光能(ABS/CS)和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密度(RC/CS)减少,热耗散成为过剩光能消耗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处于很低水平;相对电导率达到78%~85%,但丙二醛、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细胞膜透性增大可能不主要是活性氧引起的膜质过氧化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深冬季节的油松针叶生理状态难以满足目前所知的叶黄素循环运转所需要的生理条件。
胡紫菱崔震海秦萍曹松屹张立军周广柱
关键词:油松深冬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6
2015年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学科发展速度快、涉及内容多和教学影响面广,在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强调思维和思考的科学教育模式。翻转课堂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来重新规划课堂使用时间,使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发生改变。在探讨建立植物生理学翻转课堂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樊金娟朱延姝崔震海江红霞张立军冯玉龙于洋阮燕晔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教学模式高等农业院校
不同高粱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通过在防雨棚中进行的盆栽试验 ,对 6个高粱品种的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WUE)及其相关生育性状指标 ,以及出苗后 0~ 6 8天、0~ 95天、0~1 1 2天的生物量WUE及相关生育性状指标进行了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6个高粱品种间子粒产量WUE的差异是由子粒产量和耗水量的差异造成的 ,并可分为高产低耗型、高产中耗型、中产中耗型、高产高耗型、低产低耗型和低产高耗型 6个类型 ;光合速率 (Pn)、叶面积、叶绿素与子粒产量WUE关系密切 ;具有高生物量WUE的品种同时也具有高子粒产量WUE ;地上部干物重和根系性状与生物量WUE关系密切 ;根干重、根体积和根长是根系生长的 3个重要因素 ;前期根小冠大和后期的根大冠小有利于提高生物量WUE。
崔震海张立军马兴林关义新凌碧莹
关键词:子粒产量高粱水分利用效率生育性状高产低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