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延姝

作品数:66 被引量:360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1篇番茄
  • 19篇弱光
  • 13篇幼苗
  • 13篇玉米
  • 12篇叶绿
  • 12篇叶绿素
  • 10篇叶片
  • 10篇植物
  • 8篇叶绿素荧光
  • 8篇胁迫
  • 7篇基因
  • 6篇叶绿素荧光参...
  • 6篇叶位
  • 6篇荧光参数
  • 6篇玉米幼苗
  • 6篇活性
  • 6篇教学
  • 5篇植物生理
  • 5篇苗期
  • 5篇基因型

机构

  • 6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 1篇沈阳市苏家屯...

作者

  • 66篇朱延姝
  • 25篇樊金娟
  • 25篇崔震海
  • 25篇阮燕晔
  • 25篇张立军
  • 21篇冯辉
  • 8篇胡凯
  • 6篇高绍森
  • 4篇汪澈
  • 4篇张家旺
  • 4篇席海军
  • 4篇张敖
  • 3篇郑易之
  • 3篇朱峰
  • 3篇宋超
  • 3篇张福珍
  • 3篇姜泽东
  • 2篇崔国瑞
  • 2篇贾永光
  • 2篇李振华

传媒

  • 7篇辽宁农业科学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北方园艺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蔬菜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C_4光合叶不同部位“花环”结构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以玉米进行C4光合的全展第5位叶片为材料,分析从叶基部到顶部的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玉米C4光合叶片"花环"结构随叶片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第5位叶从基部到顶部都具有完整的典型"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BSC)和叶肉细胞(MC)的体积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具有渐变性,从叶基部到顶部BSC和MC均呈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而且叶绿素a、b和a+b含量呈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BSC和MC细胞体积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叶绿素a/b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玉米第5叶基部到顶部的光合途径存在C3向C4转变的过程。玉米第5叶不同部位C4光合途径发育的渐变性比前3叶更为明显。
刘畅崔震海张立军朱延姝樊金娟胡凯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含量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生理特征的探讨被引量:9
1999年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干旱是限制农作物产量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据估计,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相当于其他各种不良自然条件造成的损失的总和.因此,利用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特点,在我国丰富的作物品种资源库中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品系,进行抗逆性育种,是保证...
李甜朱延姝张晓萍高杨郑易之
关键词:大豆生理指标渗透胁迫抗旱性
大豆耐旱性与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关系及其逐步回归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在PEG渗透胁迫下,6个高耐旱性大豆品种幼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至274.9~441.2μg/g干重,内源脱落酸含量升高至18.66~28.83μg/g干重;4个高敏感型大豆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为145.6~258.9μg/g干重,内源脱落酸含量为8.79~16.62μg/g干重。从中选出高耐旱(T5)和高敏感(S2)的大豆各一品种。两品种幼苗叶和根在4%PEG胁迫处理0~96h期间,AsA POD、CAT酶活性,以及TTC还原量变化趋势均为"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再次上升";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前三者恰好相反。而SOD酶活性在胁迫初期(0~36h)首先升高,36h的变化趋势与POD和CAT酶变化趋势一致。逐步回归定量分析结果指出,AsA POD酶活性是影响大豆叶细胞生存力和耐旱能力的关键酶。
朱延姝李甜郑易之彭建华
关键词:大豆耐旱性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渗透胁迫
间断弱光胁迫对不同品系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以耐弱光番茄品系1和不耐弱光番茄品系4为试材,研究光强变动对苗期叶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MDA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呈波动式变化,但是,其波峰位置和波幅不同。MDA、SOD和POD波峰出现在弱光时期,而CAT出现在恢复期;品系1波幅小于品系4。对间断弱光胁迫的适应能力品系1优于品系4。番茄弱光耐受性与番茄对间断光胁迫的适应能力具有相同趋势。
张家旺冯辉朱延姝席海军宋琪新
关键词:番茄抗氧化酶
黄瓜病害发展新趋势与无公害防治策略被引量:18
2003年
曲波李宝聚范海延朱延姝
关键词:黄瓜病害无公害防治设施栽培
响应面法优化高粱丝黑穗真菌多糖超声提取工艺被引量:3
2012年
为确定高粱丝黑穗真菌多糖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利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表明:高粱丝黑穗真菌多糖最佳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2 min、提取温度94.25℃、液料比50(mL/g),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1.745%,与理论预测值1.798%的相对误差为2.945%,拟合度较好。
樊金娟杨振华徐秀德朱峰朱延姝阮燕晔
关键词:真菌多糖超声提取工艺
结合典型科研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被引量:4
2001年
樊金娟张立军阮燕晔朱延姝
关键词:植物生理教学思维能力
金叶榆两种不同颜色叶片夏季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引起的光抑制将导致植物光合生产能力下降,提高防御光抑制的能力是改善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途径。植物叶片含有的叶黄素与光抑制程度和光抑制的防御有关。然而目前除明确叶黄素通过叶黄素循环参与光抑制防御外,对叶黄素在光抑制防御中的其他作用了解还相当有限。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具有叶黄素含量差异显著的叶片,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理想材料。本研究以金叶榆绿色叶和浅绿色叶为材料,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在夏季早晨、中午和傍晚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和吸收光谱,并且测定离体的两种不同颜色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吸收光谱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浅绿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绿色叶片,但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绿色叶片;早、中、晚绿色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都高于浅绿色叶片;绿色叶片和浅绿色叶片在中午强光下Fv/Fm都显著低于早晨,发生显著的光抑制;在傍晚Fv/Fm升高到与早晨同一水平,表明中午发生的光抑制是可逆的;在可见光范围内,两种颜色叶片之间及早、中、晚3次测定之间吸收光谱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中午Fv/Fm的下降不是由于叶片光能吸收变化引起的;在高温胁迫下两种颜色叶片的Fv/Fm都极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几乎一致,在可见光范围内,两种叶片的光能吸收均增加。浅绿色叶片在中午强光下的初始荧光(Fo)升高和最大荧光(Fm)下降的幅度都显著大于绿色叶片。这些结果暗示叶片中的高叶黄素含量有助于叶片在强光下减少光能向PSⅡ反应中心的输送和关闭PSⅡ反应中心,从而有助于缓解强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姜泽东张敖孙红蕾贺文姝张海波朱延姝张立军
关键词:光抑制叶黄素光反应FV/FM
弱光对苗期番茄功能叶片生长角度和形态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解不同番茄品系在弱光下的反应特性,筛选耐弱光指标,对弱光处理下4个弱光耐受性不同的番茄品系苗期功能叶片的生长角度和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番茄品系的叶面积和比叶重均降低,其中品系1、2的降低幅度小于品系3、4。品系1、2叶片的生长角度由上扬转为平展、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变薄、叶绿体内基粒数增加、片层变化不大;而品系3、4叶片的生长角度由平展转为下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更薄、叶绿体内基粒片层变少且模糊。叶片生长角度和叶绿体特性与植株的弱光耐受性紧密相关,可以作为衡量植物对弱光适应能力的较好指标。
朱延姝冯辉
关键词:弱光番茄
玉米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以玉米幼苗刚好完全展开的1~5叶位叶片为材料,通过检测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特性,研究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化学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叶位的上升,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与第1,2位叶比,第4,5位叶具有更高的Fv/Fm和ETo/RC,即第4,5位叶具有更强的光化学活性。
朱延姝张福珍樊金娟阮燕晔崔震海胡凯张立军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