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群

作品数:35 被引量:725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丹参
  • 4篇植物
  • 4篇施肥
  • 4篇水分
  • 4篇根系
  • 4篇肥效
  • 3篇药材
  • 3篇药用
  • 3篇药用植物
  • 3篇移栽
  • 3篇栽培
  • 3篇种子
  • 3篇萌发
  • 3篇光合速率
  • 3篇干旱
  • 3篇
  • 2篇丹参酮
  • 2篇氮磷钾
  • 2篇氮磷钾肥
  • 2篇氮磷钾肥效

机构

  • 33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天士力制药集...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安康正大制药...

作者

  • 35篇孙群
  • 28篇梁宗锁
  • 12篇王渭玲
  • 9篇韩建萍
  • 7篇舒志明
  • 5篇韩蕊莲
  • 5篇魏永胜
  • 5篇刘文婷
  • 4篇杨建伟
  • 3篇张辰露
  • 3篇魏宇昆
  • 2篇李学俊
  • 2篇崔浪军
  • 2篇董娟娥
  • 2篇李丽霞
  • 2篇龚月桦
  • 1篇刘宏伟
  • 1篇杜利锋
  • 1篇樊军锋
  • 1篇王俊儒

传媒

  • 10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沙棘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薏苡拔节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以西农薏苡二号为材料,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研究拔节期薏苡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薏苡净光合速率为10.4 ̄29.8μmol/(m2·s),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时,中午11:00 ̄15:00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比上午9:00 ̄11:00时和下午15:00 ̄17:00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高7.8μmol/(m2·s)和6.6μmol/(m2·s)。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5:00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温度。薏苡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1 ̄37℃,相对湿度33% ̄44%,光合有效辐射在470 ̄710μmol/(m2·s)。
舒志明梁宗锁孙群王凯刘海涛
关键词:薏苡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不同丹参种质生物学性状比较与评价被引量:16
2007年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个不同来源的丹参种质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及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研究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8个丹参种质在株高、冠幅、茎、叶、花冠颜色,以及根部性状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可根据这些特征和差异区别鉴定不同的丹参种质;8个丹参种质中的南丹参和商洛丹参最适宜在陕西商洛地区推广种植,甘西鼠尾和山东白花丹参可以作为搭配品种,其他品系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但三叶丹参是一个高抗根结线虫病的种源,可以作为抗病育种材料利用.
舒志明梁宗锁孙群叶正良张兴悟付亮亮
关键词:丹参种质生物学性状
丹参种子形态结构与吸水特性研究
<正> 丹参是重要的常用中药材之一,其药用部分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unge)的根及根茎,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的功能。尤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孙群梁宗锁王渭玲刘文婷
文献传递
绞股蓝氮磷钾肥效反应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采用N、P、K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陕西安康平利绞股蓝药源基地进行了绞股蓝氮、磷、钾 肥效田间试验,结合试验点的土壤肥力水平,求得了绞股蓝N、P、K的肥效反应主程,提出了绞股蓝不同用药 部位的N、P、K合理配比和肥料用量。绞股蓝地上部分目标年均产量在3 900-4 600 kg/hm2的施肥量为N 158.05~222.36 kg/hm2,P2O51.915~116.10 kg/hm2,K2O104.06~170.134 kg/hm2。绞股蓝地下根茎目 标产量在900~1200 kg/hm2的施肥量为N 102.88~1 89.02 kg/hm2,P2O5 60.98~100.49 kg/hm2,K2O 152. 31~194.34 kg/hm2。分析N、P、K对绞股蓝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用部位的需肥特点 虽不相同,但N、P、K均表现为正效应,都能促进绞股蓝产量的提高,但不能过量。对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发 现,NP反应为负,NK反应为正,PK反应为正。说明化学肥料必须在一定限度下以合理的比例施用,否则会造 成减产。
张辰露梁宗锁王渭玲孙群李金灿张军
关键词:绞股蓝肥效药用植物氮磷钾
丹参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在显微水平上对丹参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其与不同发育阶段花蕾的外部形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有2枚雄蕊,每个花药具2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3细胞型并有6个萌发沟。花粉囊壁发育属双子叶型,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为腺质,二核。植株花蕾肉眼可见,大小在1~1.5mm时雄蕊孢原细胞开始分化;花蕾长至9~12mm。即从钟型花萼的钟口肉眼可见乳白色花瓣时.形成成熟的雄配子体,雄配子体具有3细胞的花粉粒。
舒志明梁宗锁孙群田广文付亮亮
关键词:丹参小孢子雄配子体发育
外源ABA/GA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的调控作用
孙群
连作对丹参生长的障碍效应被引量:123
2005年
通过对1~4年不同连作年限地块丹参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的连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连作严重危害丹参生长,主要表现在6~9月,丹参生长期的枯苗率大幅度上升,地上、地下部生长量下降,根系数量、直径和长度减小,产量降低。同时由于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根系外观畸形,造成商品率下降,从而影响丹参质量。通过对土壤pH测定发现,丹参连作障碍可能与土壤酸性增加有关。
张辰露孙群叶青
关键词:丹参连作障碍种子萌发中草药
不同干旱土壤条件下杨树的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111
2004年
在适宜土壤水分 (70 %θf)、中度干旱 (5 5 %θf)和严重干旱 (4 0 %θf) 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杨树 (Populussimonii)的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 ,杨树叶水势、相对含水量 (RWC)、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 (WUE)显著下降 ;在适宜水分和中度干旱条件下 ,杨树的快速生长和干物质迅速积累时期主要集中在 5~ 6月 ,严重干旱下快速生长时期和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 5月 ;杨树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 :适宜水分 >中度干旱 >严重干旱 ;WUE则表现出中度干旱下最高 ,严重干旱下最低 ;杨树在适宜水分下的日、旬、月耗水量明显高于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处理 ;杨树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条件下的最高耗水月分别在 6~ 7月 ,最高旬耗水量分别在 7月中旬、上旬和 6下旬 ;在中度水分亏缺和严重水分亏缺下的最高耗水日出现的时间比适宜水分下的最高耗水日提前 1~ 2个月以上。一天中的最大耗水高峰随着杨树生育期和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杨树不具备耐旱植物的特征 ,因此在黄土高原缺水地区不适宜大面积栽植 ,只能用于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条件下造林。
杨建伟梁宗锁韩蕊莲孙群崔浪军
关键词:杨树水分利用率干旱
丹参氮磷钾肥效反应模式研究被引量:19
2002年
采用N、P二因素五水平和N、P、K三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在陕西天士力药用植物有限公司丹参基地进行了丹参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合试验点的土壤肥力水平,求得了丹参N、P、K的肥效反应方程,提出了丹参不同产量水平时的N、P、K合理配比和肥料用量。丹参目标产量在5000~5700 kg/hm^2间的N、P量是N115.5~214.3kg/hm^2;P_2O_5153.4~243.4kg/hm^2。丹参目标产量在8000~9500kg/hm^2间的N、P、K施肥量N133.8~207.5kg/hm^2;P_2O_568.25~115.8kg/hm^2;K_2O80.3~146.5kg/hm^2。分析了N、P、K对丹参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K都促进了丹参产量的提高,但N、P、K的施用过量会造成减产。
王渭玲梁宗锁孙群魏永胜王敬民蒋传忠
关键词:丹参矿质营养药材
丹参根系氮、磷营养吸收及丹参酮累积规律研究被引量:47
2004年
目的 :确定丹参的施肥量及其配比。方法 :运用盆栽与大田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氮∶磷 =1∶1时产量最高 ,盆栽试验时的产量是对照的 1.8倍 ,该配比高肥区产量高出低肥区对照 2 .5倍 ,高出中肥区对照 2 .2 5倍 ,高出高肥区对照 1.2倍。结论 :氮磷最佳配比 =1∶1。氮对丹参酮ⅡA 的积累表现了负面的效应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丹参酮ⅡA 的含量逐渐减小。磷肥对于丹参酮ⅡA 的累积表现正效应。施用磷肥可以缓解施氮造成的参酮ⅡA 含量的下降。丹参酮ⅡA 累积高峰值均出现在栽植后
韩建萍梁宗锁孙群卫新荣王敬民邓寒霜
关键词:丹参丹参酮营养吸收药用植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